蔣紅丹
(遼陽市委黨校 遼寧遼陽 111000)
李大釗,字守常,河北樂亭人,生于1889年,1924年4月被奉系軍閥張作霖絞殺在北京,時年38歲。他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是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對黨的創立及早期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21世紀初的中國,處于統治日益腐朽、國家和民族瀕臨危機邊緣的動態中,李大釗和所有的有識之士一樣,對舊惡勢力痛恨不已,對國家的民族的危亡深感憂慮。辛亥革命的爆發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使中國社會出現了新的曙光。李大釗不斷潛心研究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 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李大釗在研究十月革命給中國帶來新希望的同時,開始著手黨組織的建立。1920年3月,李大釗在中國領導和建立第一個以研究馬克思主義為目的的社會團體——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這為黨的成立儲備了必要的人才。時任北大著名教授的李大釗,除了任教之外,還給身邊的人傳授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思想,組織一大批人包括毛澤東、鄧中夏、高君宇在學會中學習和研究馬克思的著作及有關俄國十月革命運動的書籍。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中國培育了很多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也為黨造就了一批最初的骨干。[1]黨能夠順利成立,和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作用是分不開的。成立研究會不久李大釗開始與陳獨秀“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其實1920年初,早在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之前,李大釗就和陳獨秀在北京討論建黨的問題。1920年2月10日前后,李大釗送陳獨秀去天津轉赴上海,在途中兩人開始商量“計劃組織中國共產黨事”[2]
直到3月份指導鄧中夏在北京大學秘密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李大釗始終非常重視成立中國共產黨這個重大事件。同年4月,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在共產國際的指示下來到中國指導成立中國共產黨,李大釗會見了維經斯基,吸收了共產國際關于建黨思想的指示,并與上海的陳獨秀通信達成共識,相約籌建共產黨的事宜。1920年8月陳獨秀等在上海組織成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隨后李大釗熱烈響應,同年10月,李大釗組織張申府、張國燾等在北京成立共產黨小組,李大釗為負責人。隨后武漢、長沙、濟南等全國共產主義小組也紛紛成立,這為中共一大的召開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舉行,中共一大的召開正式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李大釗因為種種原因雖沒能出席當時的中共一大,但是在黨成立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先鋒和領導作用。
李大釗是中國最早學習和宣傳馬克思主義者之一。早在1913年他東渡日本留學期間,就接觸了社會主義思潮和馬克思主義學說,1916年回國后,開始向舊惡勢力發起抨擊。但是當時中國正經歷張勛復辟事件,舊惡勢力的“回歸”曾一度讓李大釗感到很苦悶,為改造“青春中華之理想”[3]不斷遇到挫折。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使李大釗從危難中看到了一絲光明,找到了中國革命和擺脫落后的希望。開始發表多篇文章諸如《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來研究和宣傳俄國十月革命。在這些文章中,他熱情謳歌了十月革命,深刻鼓舞了中華民族爭取獨立和自由解放的精神,并且預言這場革命必將對二十世紀的歷史進程產生劃時代的影響,指出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是世界歷史的潮流。他在《庶民的勝利》一文中,熱情洋溢地說道,什么皇帝、貴族、軍閥、官僚、軍國主義、資本主義“遇見這種不可當的潮流,都像枯黃的樹葉遇見凜冽的秋風一般,一個一個的飛落在地”。他滿懷信心的預言“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4]這些鏗鏘有力的言語不斷鼓舞著一批又一批的有志之士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奮斗著!
李大釗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對黨形成科學的指導思想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重點體現在唯物史觀和辯證法思想的廣泛傳播。“李(大釗)先生是研究歷史最有成績的人,也是唯物史觀最徹底最先倡導的人,今日中國辯證法、唯物論、唯物史觀的思潮這樣澎湃,可說都是李先生立其基,導其先河”。[5]1917年7月李大釗在昌黎避暑期間寫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后來又針對新文化運動倡導者胡適對馬克思主義的不同意見寫了《再論問題與主義》,在這兩篇文章中,李大釗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隨后又發表了《物質變動與道德變動》、《馬克思的歷史哲學與理愷爾的歷史哲學》、《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等,這些文章的發表在全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很多進步青年通過學習李大釗的這些文章,開啟了學習馬克思主義之路,開始接觸唯物史觀和辯證法,為抨擊封建思維、接受新思想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為黨形成科學的指導思想起了很到的推動作用。
李大釗寫過“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的著名對聯,這也是他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更是他求實的科學態度的真實寫照。
李大釗以求實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以民族振興為己任選擇人生道路。 在人生最后階段他寫下了《獄中自述》,“感于國勢之凌夷,慨然起研究政治,以期挽救民族、振奮國群之良策”,[6]李大釗在短暫的一生中為中國革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包括領導五四運動、傳播馬克思主義,創建中國共產黨及積極發展黨的組織系統,在短暫的一生中始終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和腳踏實地的精神為革命奉獻著。在工作中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和職位的高低,他曾三赴上海、兩下廣州、五跨長江與孫中山進行會談,從而奠定國共合作革命統一戰線。在生活上,非常關心底層民眾的生活,特別尊重普通勞動者。經常深入到民眾中去和他們同吃、同住,也經常教育和鼓勵工人們要團結起來爭取自己的權利。他說,“凡是勞作的人,都是高尚的,都是神圣的”,都比“吃人血不作人事的紳士、閑人、政客們強得多”。[7] 日常生活中李大釗更是崇尚節儉,在北京大學任教期間,盡管收入頗豐,但是他始終保持勤儉樸素的生活作風。青燈黃卷相伴,粗茶布衣為褸,平時吃飯一根蔥一個大餅就滿足了,在北京七年,也從未購置過房產。教育子女也是要求勤儉持家,1927年李大釗被害后,家中生活僅有一元錢,一生沒有給子女留下任何財產,但是卻給孩子們留下了最珍貴的生活作風。李大釗踏實的工作態度和勤儉的生活作風為我黨求真務實艱苦奮斗工作作風的形成奠定了很好基礎。毛澤東曾評價說:“李大釗是我真正的老師”。[8]
英雄已逝,精神長存!黨在歷次革命、建設和改革中能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和黨始終保持艱苦奮斗、不斷進取的好作風分不開的,而現階段我們黨面對著新時期、新任務和新考驗,貪污腐敗成風,公款吃喝泛濫,鋪張浪費嚴重,時下中央正大力整治這些頑疾。相對比李大釗勤儉的生活做派,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應該反省,學習和發揚李大釗求真務實、艱苦奮斗的精神,為早日把中國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1] 李淑蘭 宗研. 李大釗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J].江西社會科學,2000,72.
[2] 李繼華 .1920年初李大釗與陳獨秀“相約建黨”的思想基礎[J].濱州學院學報, 2006年(4).
[3] 董寶瑞 .李大釗對創建中國共產黨的獨特貢獻[J].濱州學院學報 ,2006年(4).
[4]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共產黨歷史(1921-1949)上卷.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158.
[5] 晉榮東.李大釗哲學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6] 孫婧.李大釗早期憲政思想研究 [J].天津法學,2005(2).
[7] 季文會.淺談李大釗的廉潔思想 [J].《是與非》,2010年(5).
[8] 李建生.李大釗之孫李建生談祖父: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人民網,201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