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吉鋒(廣東公誠通信建設監理有限公司,廣東 惠州 516003)
在移動通信網絡的建設中,站點的規劃和解決方案都會直接影響到網絡質量、投資效益、覆蓋效果以及工程難度,無線網絡的性能特征與網絡用戶業務特性的差異。所以,在建設與規劃過程中必須要因地制宜的采用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結合實際情況,無線基站要爭取法律的支持,依法設置、消除電磁輻射的誤解、加強與業主的交流、走無線基站景觀化方案和集約化道路,加快建設新技術研究。
城鎮的地域條件較好,易于建設無線基站,能夠更好的發展無線基站集約化建設,自3G牌照發放以來,國內各個無線業務運營商都在不斷的加快網絡建設的步伐。截止到2010年底,中國移動TD網絡已經建立11.5萬個基站,覆蓋了238個城市;中國聯通 WCDMA網已經建立了15.3萬個基站,覆蓋了全國339個城市;中國電信CDMA3G網已經建立了30萬個基站,覆蓋了中國2055個縣級市、20000多個鄉鎮及342個地級市。但一些無線通信建設者或建設單位不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及風土民情,野蠻施工,在進行光纜管道的施工時,亂挖亂拉,再加上雜亂無章的天線,直接引起了市民的強烈不滿。
2.1 平原農村
平原農村的主要地勢特點為:(1)地勢平坦,建筑物的高度一般為2-3層;(2)放置天線的位置基本取決于電線桿的高度,幾乎沒有地勢可以利用;(3)交通較便利,施工與供電條件良好,方便維護。
2.2 山區農村
山區農村的主要地勢特點:(1)基本為山地受山體的嚴重阻擋,無線環境比較復雜,有少量的建筑,業務量低;(2)外電的引入及其傳輸的距離比較長,部分站點甚至要用專用的變壓器,造價較高;(3)交通不方便,施工條件比較差,供電保障條件比較差。
根據城鎮與農村不同環境的對比顯示,農村存在較大的建設無線基站的劣勢,所以,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對無線基站集約化的建設進行不同的分析。
無線通信作為現代高科技的重要產物之一,仍然在人們的心中形成一種神秘的東西,很多民眾對無線通信的認識非常匱乏,尤其關于建設無線基站對市民的電磁輻射,仍然是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近年來,國內外一些媒體對無線基站的一些錯誤的報道,引起很多的誤解,這些誤解甚至會讓民眾產生各種莫名的抵觸與恐懼心理,其根本原因就是對電磁輻射方面了解匱乏。國家根據無線通信基站建設的標準,頒發了《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GBG B9175-88)》和國家環保局《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 8702-88)》。具體來說,國家的標準主要要求電場的強度要小于每米12伏,一般情況下,GSM移動基站天線的高度在35-55米之間,20瓦的發射功率,天線前十米的功率密度為0.6微瓦/平方厘米,所以這樣的輻射要比電腦或者電視機的輻射還要低。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何祚庥說,目前為止,尚未發現一例因為電磁波輻射而對人體產生健康危害的案例。
不利規定
《物業管理條例》第55條規定:利用物業共用設施及共用部分經營的,在取得業主大會、相關業主以及物業服務企業的一致同意后,方能按照相關規定辦理有效的手續,業主所得的全部收益要用于補充 專項的維修資金,或者是按業主大會的討論決定使用。《物業管理條例》第11條規定:制定與修改物業管理區內的公共部分以及公共設施的使用、公共衛生與秩序的維護等各個方面的規定。由此可見,環境作為業主共同 決定的事項,都應當由業主共同商討決定。
《物權法》第70條規定:業主對建筑設施中的經營用房、住宅等部分均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之外的公共部分均享有共同管理和共有的權利。這說明共同管理是小區業主對無線基站建設認可的基礎。《物權法》第52條:公路、鐵路、油氣管道以及電信等基礎設備,依照祥光法律法規,應為國家所有。由此可見,電信設備是為國家所有還是為企業所有,都要經過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確定,并不能依照地方法規的認定。
無線通信已成為構建和諧社會和加快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已經深入商業消費、民生服務、產業發展等各個領域,并在大型社會活動和防災減災中發揮著中重要的作用,所以,完善地方相關的法律法規,尤為重要,重視無線設備通信的建設工作,積極營造更加良好的建設環境。
隨著無線通信的迅速發展,無線設備將在更大規模的進行網絡建設,有政府部門協調與主導,前瞻性的做好、做足無線基站的工作,這樣就能創造更加良好的通信環境,對加快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信息化的應用水平、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法律是處理無線基站建設與業主間關系的準則,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基,但單純的依靠法律法規不足以實現和諧社會,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無線基站的建設問題,這就需要加強與業主的溝通與交流工作,無線基站運營企業在 建站時,除了切實擔負起 社會的責任、保障公眾的健康、保護環境的同時,還有盡最大努力消除民眾對地磁輻射的誤解,并與媒體聯合,共同做好民眾的溝通工作,科學、正確的宣傳無線知識,讓民眾正是電磁輻射,消除誤解。
伴隨著現代人們對環保與健康越來越多的關注,使得無線通信運營商在找合適的基站也越來越困難,建設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因此加快開發與引進新技術也越來越重要,積極開發安裝簡便、易網規網優、接收和發射衰減低、適應容量大成本低等高要求的網絡發展形勢,滿足通信一體化結構,無需建設機房、鐵塔、空調、機房、穩定可靠等各個特點的新的環境要求等。
無線基站的集約化建設受到環境、政府、法律法規以及民眾各個方面的影響,甚至舉步維艱,但只要采用正確的措施積極解決,主動調節各方面的矛盾,在高科技的今天,無線設施設備會帶給民眾以意想不到的效果。
[1]羅宏,黃嘉銘.《農村場景下無線基站集約化建設方式探討》.2010.
[2]《物業管理條例》第五十五條.2010.
[3]《物權法》第七十條.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