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霞
(哈爾濱市園林科研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小額貸款公司它本著“手續從簡、利率從活、放款從快”的宗旨,按照“小額、分散”的原則,以方便快捷、靈活高效放貸方式得到市場的認可,已成為金融組織體系的重要補充。
小額貸款公司在本質上屬于一種小額信貸機構,其市場定位應從事小額信貸業務。小額貸款公司其貸款門檻低,手續簡單、速度快、靈活的管理機制,適應中小型企業信貸“快,短,頻”的需求特點,贏得了企業青睞,為眾多中小企業、農村企業、農戶解了燃眉之急,在當前經濟背景下對緩解民企融資難題、穩定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更重要的是農戶有了負債意識、正確的金融意識,培育了農村信用文化,改善了農村金融生態。
有利于民間借貸行為由“地下”轉為“地上”,將為民間融資行為提供可行的組織化通道。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出,“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督管理,凡是省級政府能明確一個主管部門(金融辦或相關機構)負責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督管理,并愿意承擔小額貸款公司風險處理責任的,方可在本省(區、市)的縣域范圍內開展組建小額貸款公司試點。”不難看出,這一規定使得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管主體依舊不明,具體由哪個機構負責監管仍需由當地政府委派指定。《指導意見》作為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直接依據,也只有一些粗線條的硬性規定,操作性不強。因此,在全國層面并沒有一個統一的規范監管體系,特別是這種以政府部門主導的監管模式有悖于市場運行規則。
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人民銀行沒有充當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管者,而是采取旁觀的協助者、配合者、信息的收集者角色。各地省政府部門卻是充當監管者,是小額貸款公司金融風險的處置者。從小額貸款公司運行的規則看,有許多地方規定違反行政法原理、越權操作。銀監會和人民銀行發布的《指導意見》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關于小額貸款公司的規定,不屬于法律、法規和規章,不具有法律約束力。這些規范性文件在我國立法層級中位次較低,缺乏剛性、權威性不足、不規范等問題。同時,對小額信貸公司的定位和缺乏統一規劃,政策不穩定,不利于形成一個穩定的法律、法規體系。因此,可以說目前的小額貸款公司運行處于無法律規范、無有效規則的狀態。之所以出現這種格局,原因在于小額貸款公司是否屬于金融機構的法律性質不明,各地政府急需稀缺的金融資源而冒險行動。《指導意見》中指出,小額貸款公司是屬于企業法人,屬于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但沒有指出小額貸款公司的企業性質是否屬于金融性企業、是否屬于金融機構。通常,金融商事組織屬于法定商人,我國采用集中統一的監管模式,商事組織的市場準入、運行、退出采用十分嚴格的管制措施。另外,《指導意見》還規定,小額貸款公司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資。表面看,對小額貸款公司主要資金來源、利率等有了規定,但從法律角度看,小額貸款公司在不吸收公眾存款,不進行非法集資外,仍可以從事大量合法的籌資活動。
3.1.1 銀監會是唯一合法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監管機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2條,“銀監會不僅負責對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業務活動的監督管理,而且負責對在我國境內設立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以及經銀監會批準設立的其他金融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并且,該法第19條也進一步要求,“任何單位或個人設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或者從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都須經銀監會批準”。因此,由銀監會對小額貸款公司的法律監管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3.1.2 銀監會可以實施其他機構所不能行使的各種監管措施,包括對被監管對象的詢問、檢查、復制、查閱與封存等,是完全有能力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現有或潛在的問題加以追究與查處。
3.2.1 盡快頒布指導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的法律法規,指導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方向,明確小額貸款公司的性質,業務范圍及融資方式等;小額貸款公司定位為特殊的金融企業,通過列舉方式界定其不能從事的業務范圍,放開其能夠從事的業務范圍,這樣就可以有效克服當前小額貸款公司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3.2.2 建立社會監管機制。小額貸款公司發起的形式是股東承諾制,其合規經營主要依靠自我約束,建議成立小額貸款公司行業協會,依靠自律組織自我監管,既能促進小額貸款公司合規經營,又能減輕政府監管部門的監管壓力。
3.2.3 要統一制定小額貸款公司風險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監管制度。建立健全小額貸款公司信貸績效及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全方位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資金運作的風險管理;要加大現場和非現場檢查力度,防范和化解經營風險,提高資金運行效率。小額貸款公司要學習借鑒國內外金融機構的先進管理經驗,按照現代金融企業的管理模式和商業銀行運行管理要求,加強對其經營情況的監督和管理、規范業務流程、防范信貸風險,確保貸款業務的穩步健康發展,不斷地建立健全組織人事、財務管理、授權授信、風險防范、稽核監督等內控制度。
目前農村金融體系的架構主要以農行、農村信用合作社、郵儲、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為主,以新型金融機構如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資金互助社為輔。盡管金融供給主體多元化,但其實質還是原供給主體模式的復制,目標客戶的定位、產品的設計、定價以及貸款營銷的模式等方面都趨同,即同質化競爭。而同質化競爭的加劇導致的結果必然是資源流向高效率地區和行業、金融機構“草尖化”、中低收入的農民繼續被邊緣化、資金回流農村依然困難等。但隨著試點工作的不斷深入,小額貸款公司經營經驗的不斷積累,政策的不斷調整,政府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小額貸款公司必將農村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著農村經濟和中小企業的發展。
[1]楊序琴.小額信貸發展的占優均衡:福利主義宗旨與制度主義機制的有機融合[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7(2):23-25.
[2]邱俊如.浙江省小額信貸創新實踐與持續發展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1(5):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