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巧
(邯鄲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河北 邯鄲 056002)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水資源的利用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況,這需要進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從而保證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長久的社會發展過程中,人類對水資源的利用經過了一個長久的歷史,從傳統的水利利用方式到當下的資源水利建設的開展,通過對水利工程的擴建,可以一定程度的進行供水,保證經濟的有效開展,實現水資源的有效利用開發,保證其精細化開發模塊的開展,解決當下水資源利用過程中的麻煩。在當下市場運作環境下,進行水環境的保持,實現水資源的開拓是非常必要的,確保資源水利的有效發展。以現行用水方式推算,我國到2030年用水最高峰期將達8800億立方米,將超過水資源、水環境承載力極限。強化節水措施、推進資源水利發展在我國勢在必行。
在我國經濟現代化開展過程中,資源水利的開展要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當下社會應用背景下,水資源的應用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并且其需水量是逐漸增加的,積極做好節水技術的推廣是非常必要的,從而確保資金模塊及其技術模塊的協調,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確保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在經濟、技術相對薄弱的情況下大躍進式的推行節水,將增加發展成本、動搖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 通過適當的工程、非工程措施,挖掘現有水庫的蓄洪潛力體現了資源水利的特點,有利于經濟、快捷地緩解當前水資源緊缺狀況,有利于為節水技術的發展爭取更多的時間和經濟支持。
1 為了實現水庫汛限水位的合理規劃,進行水庫防洪標準的優化是必要的,在現實工作中,其標準是按照洪水數值而進行設計的。我國大型水庫防洪標準采用萬年一遇洪水標準,如在山區或平原大型水庫中,采用萬年一遇的洪水級別、兩千年一遇的洪水級別。在現實生活中,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流域的下墊面的變化是不穩定的。建國初期所建的大型水庫是在全流域范圍根據氣候和特定的下墊面條件完成洪水演算的。此后幾十年,水庫上游相繼建起的一系列蓄水建筑物使流域下墊面條件發生了改變,匯流成洪條件也相應發生了改變。在上游工程防洪標準高于下游水庫防洪標準的情況下,洪峰及時段洪量減少,峰現時間延后,水庫的防洪風險相應降低。
2 在徑流影響環節中,人類生產活動是重要的影響模塊。在該模塊中,農作物會進行水分蒸騰作用的提升,進行產流能力的有效降低。隨著人類活動區域的不斷變化,地下水及其礦藏的開發,導致了地下水庫容量的減少,隨著現代采煤業的發展,地面河流干涸的情況更是常見的。海河中西部平原近年該區發生量級200mm的暴雨未發生大的澇災,而相同量級降雨在20世紀60~70年代將造成相當嚴重的災情出現。目前國內有關地下水庫的研究較少。
為了提升現實工作的效率,進行水庫汛限水位的確定是非常必要的,從而進行P頻率的懸頂,進行洪水最大出庫流量的優化。在保持一定出庫流量的情況下,進行P頻率設計模塊的優化,實現固定汛限水位值的確定。在日常工作模塊中,要進行年內尺度,洪水設計模塊的優化,進行洪水發生率的優化,進行汛限水位變化曲線的分析,從而滿足當下水文風險的應用需要。通過對汛限水位動態調控模塊的開展能夠有效提升水庫的庫容量,有利于降低防汛的風險。汛限水位是水庫迎接設計洪水,而設計洪水并非每年都出現。過去由于天氣預報技術落后,無法對下一步可能發生的洪水進行相對準確的預估,水庫運行控制時較為保守,往往為等待設計洪水,失去了蓄水機會。隨著天氣預報精度的提高,人們可以從物理成因角度去探求洪水成因,而不必把注意力偏重于以概率和統計學為基礎的小概率事件上。
3 通過對水庫存在問題的調查研究可以得知,那些漫壩情況一般發生在小型水庫,這與其不嚴格的水文規范是相關的。該情況在大型水庫工作中很少出現。在我國大型水庫失事分析中,地震、管涌、滲流等情況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我國的有些水庫由于年代久遠,其施工質量比較差,工程存在的潛在問題也多,雖然后期我國也進行了一些出險加固,但是一定程度提升了大壩的威脅性,讓大壩的維修保養情況變得更加的復雜化。我國大型水庫在汛限水位優化方面存在蓄洪潛力挖掘空間,對汛限水位進行優化能增加洪水利用率、緩解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的水資源緊張狀況,為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與節水技術的全面推廣爭取時間。水庫在創造效益的同時也兼具風險性,在洪水資源化方面的任何努力都必須在保證工程足夠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在沒經安全論證的情況下,現行水庫運行模式不能拋棄。
4 在當下水資源利用過程中,根據工程得到安全情況展開統籌規劃是必要的,這需要我們針對其水文、水資源的供求情況展開分析,積極做好工程的安全狀況評估工程,實現其統籌規劃模塊的正常開展,比如進行新型的水文檢測技術的應用,進行天氣預報系統、水文遙測系統等的協調,確保水位的有效優化,保證工程的安全性及其地區用水效率的優化。除了要對工程安全進行常規監測外,還要在非汛期嘗試逐步抬高運行水位,以發現并消除隱患,進一步從物理角度對工程蓄水潛力進行摸底;對水庫工程進行抗震模擬實驗;建立涵蓋降水、需水、工程安全等因子的計算機輔助決策系統,防止出現人為決策失誤。 展開外圍工作。
在水庫汛限水位優化體系過程中,通過對水庫工程整體施工、養護體系的優化,進行人為失誤的避免,保證水資源的有效利用。
[1]王本德,周惠成,程春田,王永峰,賈寶清,劉挺.水庫預蓄效益與風險控制模型[J].水文,2000(01).
[2]高波,吳永祥,沈福新,胡四一.水庫汛限水位動態控制的實現途徑[J].水科學進展,2005(03).
[3]劉攀,郭生練,李響,陳炯宏,李雨.基于風險分析確定水庫汛限水位動態控制約束域研究[J].水文,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