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君
(蘭州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甘肅 蘭州 730000)
規劃區位于崔家大灘南部,是黃河蘭州段自然形成的三條南河道之一。崔家大灘南河道城市設計,西起西固新灘村,東至七里河秀川,河道全長約6.3公里。
通過對蘭州市一、二、三版總體規劃中的崔家大灘功能的解讀我們認為:崔家大灘南河道規劃應深入研究以山水地形為骨架的自然資源,確定山水整體保護的理念;明確區域特征景觀的規劃目標,再現“水網縱橫”的神韻,凸顯“湖泊濕地”的勝景;通過保護、開發、利用等措施,將山水自然資源與城市文脈融為一體,彰顯其山水景觀特征與地方特色,保證城市發展、文化建設與生態恢復的同步發展。
黃河及崔家大灘南河道構成的水系是場地內最自然、最直接、最宏大的“水”背景,周邊場地地勢平坦,地形開闊,土地資源豐富。地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呈緩坡下降態勢,工程地質條件較好。場地現狀植被較少,保持自然生長狀態,綠化基礎較差,綠地系統極不完整。由于大量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南河道,導致其水質污染嚴重,對河道景觀造成很大影響。
強調濱水地區的開放與共享。河流作為城市的公共資源,是塑造城市個性和提供開敞空間的重要載體,應增強開放性和共享性,最大化體現公眾利益。
注重濱水地區的功能復合。崔家大灘南河道在功能上應注重濱水地區的復合性,力求創造出休閑娛樂與濱水環境有機結合的多元城市,重塑濱水地區的活力。
注重形象與空間塑造,創造獨具特色的濱水形象和公共場所。規劃注重序列空間的組織,形成引人入勝的公共活動場所,與此同時,通過規劃的廊道、步行系統、公共活動走廊等多種途徑向外輻射,與外圍各景點、功能區形成整體。
城中之肺、新區之湖、西部之景、歡樂之谷。
通過對新城控詳規劃研究,我們認為,由深安大道、世紀大道等主要道路與南河生態廊道構成的幾何圖形,宛如一把張開的中國折扇。本設計將規劃區視為一個“扇形畫卷”,它以新城中心為扇尾,以世紀大道及其他幾條主要道路為扇骨,以濱河景觀及扇骨間的規劃范圍為扇面,為世界打開“甘肅印象”這副美麗的畫卷。其中包括:南河印象,田園風光,麥積煙雨,大漠雄關,馬踏飛燕,盛世飛天等六個主題的景觀區,猶如描繪在這張巨型扇面上的六幅書畫。主題濃縮“甘肅印象”的精華,提升蘭州作為甘肅省會的包容性及代表性。
整體布局上,規劃將崔家大灘南河道城市設計放到區域層面綜合考慮,旨在重組該地區與城市的緊密聯系,使濱水地帶與城市公園、山林綠地、景觀軸線相結合,構建與城市各功能區有機結合的整體框架;在空間組織上,用相對開敞的空間體系將該地區與城市進行網狀連接,使崔家大灘南河道成為區域景觀格局的重要構成部分;在交通聯系上,應確保可達性,加強便捷的交通聯系、公共交通組織和濱水道路的連續性,保證人們可以從陸路、水上便捷的出行;在項目安排上,應以濱水地區的新項目來補充、提高城市公共設施布局的水平。
濱水區是向公共開放的界面,臨界面建筑的密度和形式不能損壞城市景觀輪廓線,并保持視覺上的通透性,形成優美、統一的建筑輪廓線,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
沿南河道開發建設時,需呼應山水,通水透綠,在形成層次分明的城市輪廓線的同時,應與周圍的綠化和山體形成良好的過渡,保證與周邊自然環境的協調。
注重景觀視域、視廊、視點的處理,規劃采取在濱水區設置不同層次建筑高度的做法,將建筑向水邊跌落,多層建筑靠近水面,高層建筑遠離水面,使更多建筑有水可看,以保證視線的通達,使人與景觀保持良好的視覺聯系,把自然景觀引入到城市內部。
充分利用已有的景觀資源,通過山體、公園、南河綠色通廊、形成山、水、城、綠四位一體的空間景觀互動關系和“山”、“水”、“城”相輝映的城市格局。形成了點、線、面、體有機結合的綠化體系。
圍繞以上各大景觀元素,描繪在扇形畫卷上的南河印象,田園風光,麥積煙雨,大漠雄關,馬踏飛燕,盛世飛天等六個主題景觀區。
7.2.1 南河印象——規劃范圍西起點至規劃S084#路
開挖湖面,雕琢碧玉,設計力圖再現大灘的歷史意蘊,凸顯“水網縱橫、湖泊濕地”的勝景。規劃以水景為軸線,縱向展開十個風格各異的景觀帶,引領人們逐漸步入水做的仙境。十個景觀節點重點突出,但風格各異,在移步異景的同時帶給人們不同的視覺心理感受。
7.2.2 田園風光——規劃S084#路至規劃T088#路
設計中緊扣田園風光這一主題,種植蘆葦、荷花等水生植物,建設魚塘、農家園區、營造一個野趣盎然、花香四溢、親切自然的田園環境。該景觀區域的構思源于對蘭州市第二版總體規劃的解讀。
7.2.3 麥積煙雨——規劃T088#路至規劃S092#路
設計主要采取了麥積煙雨的主題元素,以麥垛和木棧道兩個突出特點貫穿于設計始終。根據地塊條件,結合景觀自然化的規劃理念,對沿河地帶進行美化,打開沿河景觀通道,使良好的河景滲透整個地區。
7.2.4 大漠雄關——規劃S092#路至規劃B096#路
此段設計主要提取大漠的黃沙、山脈和雄關之一嘉峪關關樓特點等元素,另外還穿插進去“擊石燕鳴”、大漠的駝鈴駝印等來體現大漠雄渾與豪情。
7.2.5 馬踏飛燕——規劃B096#路至規劃T098#路
馬踏飛燕主題體現絲綢之路上蒼涼、浩瀚的荒漠景觀,給人以空曠意境享受的同時,體驗絲綢之路路途的遙遠以及途中浩瀚戈壁的蒼涼,體現了不拘一格的個性和奮發向上豪邁進取的精神。
7.2.6 盛世飛天——規劃T098#路至規劃B181#路
古代飛天是中國西部敦煌莫高窟藝術的標志。現代飛天,所指的就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神舟系列運載火箭。盛世飛天是本次河道景觀序列的高潮,也是新城主軸線上的高潮景觀之一。使其成為整個南河景觀帶上的標志性景觀,也是本規劃區段的制高點,在其上可以俯瞰黃河濱河景觀、世紀大道及整個南河景觀帶,是一處非常理想的觀景點。
崔家大灘南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是一項以水環境的綜合治理為重點的系統工程,因此污水治理是工程的重點。一方面,在河道兩側道路規劃雨水收集系統,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沿線綠化用水或經過沉淀后,作為生態湖面的補充水源;另一方面,通過河道兩側的道路敷設截污干管,將污水收集進行初步處理后,排入濕地和河道內,凈化后的中水可作為沿線綠化用水。
建設生態型河道,要求在滿足行洪需求的基礎上,河道宜寬則寬、宜彎則彎、深淺不一,以形成水流的多樣性。水流的多樣性能夠滿足不同生物在不同階段對水流的需要,同時也更具景觀價值。
河道的護岸和護底不可全部用混凝土漿砌石結構,可利用卵石、塊石堆體等具有滲透性的材料,不阻斷河道內外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護岸也可利用粘土夯實邊坡,或采用根系發達的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進行護坡處理。
[1]簡談城市河道生態治理[J].綠色科技,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