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峰 楊 帆
(曲靖供電局 繼電保護所,云南 曲靖655000)
隨著電力系統中繼電保護新技術的深入,其特定的繼電保護裝置使得輸電、變電和配電直至輸送到各用戶的電力故障信息大大減少。為保證電力系統正常可靠的運行,在各個不同的環節還具有相應的信息和控制系統,進一步保證了用戶獲得安全穩定、可靠優質、經濟實惠的電能。
繼電保護的任務就是檢測故障信息、識別故障信號,進而做出保護是否出口跳閘的決定。因此故障信息的識別、處理和利用是繼電保護技術發展的基礎,不斷發掘和利用故障信息對繼電保護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結合筆者所在電力企業的繼電保護實際現狀分析可知,如今繼保工作存在以下特色和安全隱患:
(1)以電網公司標準化作業交流材料的作業指導書范本為基礎,結合現場實際,進行修編,對流程中的各項作業項目進行細化,落實到每一個裝置、單元、端子、接點;
(2)結合部頒、電網公司以及云南電網公司下發的相關反措文件,對反措執行情況,在檢修工作中作為一個重點檢查;
(3)增加通道檢修工作的分量,對單個的通道裝置調試,到通道聯調,相關邏輯的模擬,以往僅在新安裝工作中才進行的工作,本次標準化作業也相應開展;
(4)強化整個作業流程,從班前會的召開、設備資料定置化、作業風險描述等方面進行規范,使檢修工作從單純的技術工作,到走向規范化,逐步使檢修人員的規范意識增強。
(1)涉及8面保護屏,10個保護專用通道,20根尾纖共用一光纖熔接盒,不符合繼電保護相關規范,如遇到任何一通道故障,因其他線路同時運行,無法查找該通道上的故障,對運行維護帶來極大困難;
(2)尾纖的敷設路徑不規范,保護屏頂、電纜夾層電纜架、電纜夾層屋頂均有尾纖敷設,外觀視覺上雜亂;
(3)尾纖裸露敷設,由于年代過久,加之防火涂料的侵蝕,部分尾纖已經開始破損,外皮開始脫落,如不及時處理,很有可能出現光芯斷裂,致使通道中斷,影響電網穩定運行;
(4)敷設于電纜架上的尾纖部分被電纜重壓,如果再次敷設電纜極易造成光纖通道中斷,影響電網穩定運行。
針對繼電保護管理我們采取班組建設標準化管理的新措施,始終秉承“質量第一”的方針,圍繞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核心業務,對班組人、材、物各環節的流程進行認真清理,健全專業班組需要的相關規程、標準。特別強調緊緊圍繞“安全生產”這條“生命線”狠抓安全生產質量,實現自建班以來的連續安全生產。
(1)相比以往檢修工作,任務加重,工期加長,在對保護裝置的全面檢驗,接點檢測、絕緣試驗、反措執行情況檢查,有必要進行規范標準化管理;
(2)標準化作業記錄的編制,是結合到現場實際,有一定的通用性,但一些關鍵的回路號等必須一一核實,在圖紙資料齊全,現場施工較為規范的變電站中,編制工作稍微輕松,否則編制工作量,將是非常巨大的;
(3)標準化作業的開展,適用性較好,現場檢修可以避免大量重復的原始記錄工作,工作完成后,又可以作為原始數據出據試驗報告,但與現行的作業工單、作業指導書等系統有一定的出入;
(4)建議標準化作業的全面開展后,其余相關的作業工單、作業指導書系統等全部取消,標準化作業記錄可以替代現場作業原始記錄甚至調試報告存檔。
根據供電局主要生產專業精益化管理項目研究,通過繼電保護精益化管理工作推進為主導,加強班組基礎建設工作,并取得顯著成效。主要是圍繞繼電保護核心業務流程的梳理,建立可視化的作業流程、行為規范和工具應用指南,并形成相應的參照庫,達到預期效果,使得質量得到可靠性保障。
2.2.1 精細化作業分工
班組打破了傳統的五大員分工,強調全員參與,靈活運用“精益思想”把工作細化為標準項,制定了班組基礎管理細化表,實現專人專制,責任到位、落到實處,確保保質保量完成工作。
2.2.2 電子化技術資料管理
一是,電子化管理二次措施單管理。對110kV及以上設備的典型二次措施單建立了電子版,曲靖供電局到目前共建立了24座變電站2000多份電子措施單。
二是,電子化圖檔資料管理。把圖紙管理列為工作重點,一方面對圖紙進行“條形碼管理”每個盒子的外面都貼上條形碼,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組織人員利用大修技改的機會開展圖實相符工作,并用CAD軟件設計和繪制,最后存檔,達到電子化圖紙,可視性簡單操作。
三是,電子化設備臺賬管理。設備臺賬是查找備品備件的重要依據,對班組的所有設備臺賬進行清理,按統一的格式描述裝置的信息,建立紙制、電子版臺賬。為了更直觀、詳細的描述裝置信息,用照片的形式錄入裝置的外觀和配置情況,為缺陷處理查找備品備件提供了視覺依據。
2.2.3 標準化作業流程管理
對之前的定檢作業流程、缺陷處理流程、驗收作業流程進行修編,按照專業檢驗規范,對冗余節點進行清理,增加新的關鍵節點,使整個作業流程更加清晰合理,完成上述三大流程編制;同時,班組調試設備的增多,尤其是近年來增加的通道類、光電類的檢測設備,新員工在使用上始終存在一些問題,班組根據成員對設備使用熟悉度情況,分配測試設備可視化操作流程編制任務,編制了圖文并茂、實用性較強的可視化設備操作流程。
2.2.4 “6S 管理”作業現場和工器具管理
繼電保護所備品備件庫管理的不規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針對這一現象,每塊插件都貼上標簽、做以標記,并在一些常用插件的柜內,粘貼了插件使用說明,將之前的備品備件臺帳、借閱使用記錄、入庫管理記錄等三個文件合并為一個系統的管理記錄,對整個備品備件形成閉環管理。同時,對備品備件使用情況采用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對不遵守制度的班員進行經濟責任制考核,通過這一系列方式的管理,備品備件管理工作得到了規范化的管理;設備工器具定置化擺放并裝設相應圍欄,資料想箱、耗材箱、工器具箱內清單詳盡,每天工作結束后清理設備、材料、資料,對現場進行清掃、規范。
2.2.5 安全管理
班組在工地繼續堅持每天的班前會,由工作負責人進行明確分工、安全注意事項、危險點交代,使用安全表格分析清楚,再到現場確認。工作結束后,由工作負責人進行檢查、終結工作,并將當天工作向現場公司領導匯報。班組堅持安全周活動,在月末結合大修、技改工作對變電站設備進行評價。認真傳達、學習上級文件、事故簡報、通報,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提高了班組成員安全技能水平,從思想上、行動上落實了安全,查處工作中的死角和隱患,杜絕“三誤”和習慣性違章行為的發生。
2.2.6 持續的質量管理
把QC小組活動作為班組的一項重要工作來做,合理安排人員開展QC小組活動,積極創新,開拓思路,集思廣益。把在實際工作遇到的問題、難題作為QC活動的課題。在今年的QC工活動中應用QC方法,成功解決了保護屏端子排安全警示標示的問題。
隨著電力系統的和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繼電保護新技術具有更迫切的發展需求和極為迅猛發展趨勢。而電力安全以及標準化管理是一件復雜又重大的工作,鑒于繼電保護的基本特性和管理模式,根據實際需求建立系統而規范的安全管理模式,切實提高電力系統經濟、安全、可靠的運行,提高繼電保護的自動化管理,實現更具價值的改造,使得電力系統具有優質經濟效益和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