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紅
(神華寧夏煤業集團 紅柳煤礦,寧夏 靈武 751409)
安全,是當今世界人們普遍關心的一個重大課題,它已成為日常生活、生產過程、科學試驗、經濟運作等各類活動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人類社會越向前發展,人類的文明程度越高,人們對安全的要求和重視程度也就越高。
煤礦危險源有學者已做過初步研究。同時也提出了礦山重大危險源的定義。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三類危險源理論,本文認為導致煤礦事故發生的三類危險源,即煤礦三類危險源是:
(1)第一類:能夠引起頂板、瓦斯(煤塵)、水、火事故的能量載體或危險物質。
(2)第二類:為預防事故發生而采取的一系列防范措施,即安全防護系統。
(3)第三類:組織管理。
第一類危險源是煤礦事故發生的物質基礎,它決定了事故的危害程度。這類危險源的產生,主要受礦山地質、作業過程及設備設施的影響。
第二類危險源是事故發生的觸發條件。是第三類危險源對第一類危險源的中間控制。煤礦中的安全防護系統主要通過災害監測、預防技術,設備設施防護、維護、檢測等措施來實現對危險源的約束。
第三類危險源是煤礦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幾乎所有的煤礦重大安全事故,其本質都是組織管理的原因。
結合災害事故的特點,發現對煤礦安全生產影響最大,發生事故數最多的有以下五類:瓦斯爆炸、火災、煤塵爆炸、頂板事故。及水災等事故。
2.2.1 瓦斯爆炸事故
煤礦瓦斯爆炸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一定的瓦斯濃度;足夠的氧含量;一定的引燃溫度。
瓦斯爆炸事故的發生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響:
①瓦斯濃度:在井下氣候環境中,瓦斯只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內爆炸,這個濃度范圍稱瓦斯的爆炸界限。
②氧含量:有研究表明,瓦斯爆炸濃度與氧氣濃度的關系,如柯卡得爆炸三角形。氧濃度降低時,爆炸下限緩慢升高,基本保持不變。爆炸上限則有明顯的降低。當氧濃度低于 12%時,混合氣體就失去爆炸性。
③引燃溫度:瓦斯的最低點燃溫度和最小點燃能量決定于空氣中的瓦斯濃度,初壓和火源的能量及其放出強度和作用時間。煤礦井下的明火、煤炭自燃、電弧、電火花、熾熱的金屬表面、摩擦火花和設備失爆,都能點燃瓦斯。此外,采空區內砂巖冒落產生的碰撞火花,也能引起瓦斯的燃燒或爆炸。
2.2.2 煤炭自燃事故
煤炭自燃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煤具有自燃傾向性、有連續供氧、熱量易聚積。
煤炭自燃事故的發生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響:
①地質構造:煤層中有地質破壞的地方煤質松碎,有大量裂隙,從而增加了煤的氧化活性和供氧通道與氧化表面積。自燃的危險性也就增大。
②煤中瓦斯含量:煤孔隙內存在的瓦斯,能夠占據煤的孔隙空間和內表面,降低了煤的吸氧量。
③煤的碳化程度:煤的碳化程度越低越容易自燃。從無煙煤、半無煙煤、煙煤、褐煤,它們自燃傾向依次增加。
④圍巖性質:頂底板的物理機械性質(結構、硬度、可塑性等)也能夠影響煤炭的自燃過程。圍巖破壞區域漏風大,易發生自燃。
⑤開采深度:煤層埋藏深度增加,地壓和煤體的原始溫度增加,煤內自然水分少,這將使煤的自燃危險性增加。
⑥漏風條件:井下在既有風流流通,而風速又不大的情況下,煤才能自然發火。
⑦開采煤層和傾角:開采煤層厚或傾角越大,自燃危險性就越大。
2.2.3 煤塵爆炸事故
煤塵爆炸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煤塵本身具有爆炸性;煤塵必須懸浮于空氣中,并達到一定的濃度;存在能引煤塵爆炸的高溫熱源。
大多數煤塵在一定條件下都能引燃,并能產生猛烈爆炸破壞,一般情況下,煤塵爆炸事故的發生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煤的揮發分:一般來說,煤塵的可燃揮發分含量越高,爆炸性越強,即煤化作用程度低的煤,其煤塵的爆炸性強,隨煤化作用程度的增高而爆炸性減弱。
②瓦斯濃度:隨瓦斯濃度的增高,煤塵爆炸濃度下限急劇下降。煤塵爆炸往往是由瓦斯爆炸引起的。有煤塵參與時,小規模瓦斯爆炸可能演變為大規模煤塵瓦斯爆炸事故。
③氧含量:井下巷道內氧含量高時,點燃煤塵的溫度可以降低。氧含量低時,點燃煤塵困難,當氧含量低于17%時,煤塵就不再爆炸。煤塵的爆炸壓力也隨空氣中含氧的多少而不同。含氧高,爆炸壓力高;含氧低,爆炸壓力低。
④煤塵濃度:煤塵濃度在上、下限內時,有爆炸危險。
⑤煤塵粒度:煤塵粒度越小,所需引燃溫度越低,且火焰傳播速度越快。
⑥引爆熱源:引爆熱源的溫度越高,能量越大,越容易點燃煤塵。而且煤塵爆炸的強度也越大;反之溫度越低,能量越小越難以點燃煤塵,即使發生爆炸,初始爆炸強度也越小。
2.2.4 巷道頂板事故
巷道頂板事故。指在井下采、掘維護過程中,由于礦山壓力或支護不當造成巷道內冒頂、片幫、頂板掉矸、頂板支護垮倒等頂板事故。
巷道頂板事故的發生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響:
①地質構造:由于地質構造的作用,造成的斷層、褶曲發育、擠壓、破碎帶、沖刷、節理、裂隙。使煤層的賦存狀況極為復雜,以上地質構造特征使巷道處于不穩定狀態,容易引發頂板事故,不利于安全生產。
②巷道圍巖狀況:巷道圍巖狀況是巷道頂板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巷道圍巖狀況包括圍巖巖性結構、圍巖移動、巷道斷面、服務年限等。
③開采深度:開采深度較大會使巷道支撐壓力增加,從而造成巷道變形。此外,在頂底板圍巖穩定或堅硬、每層具有沖擊傾向性的條件下,容易發生沖擊地壓。
④煤層傾角:煤層傾角大的地段,由于重力作用使圍巖傾斜下推力增大,巷道出現鼓幫、底板滑落及頂板抽條冒落等形式的破壞。
2.2.5 透水事故
礦井在建設和生產過程中,由于防治水措施不到位而導致地表水和地下水通過裂隙、斷層、塌陷區等各種通道無控制地涌入礦井工作面,造成作業人員傷亡或礦井財產損失的水災事故,通常也稱為透水。
礦井透水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即充水水源和涌水通道。水源主要有大氣降水、地表水、地下水、采空區積水。通道分為自然通道和人為通道。自然通道有巖石空隙和構造孔隙。人為通道有廢棄鉆孔和開采圍巖破壞孔隙。
透水事故的發生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響:
①地表水:大氣降水滲入或流入,往往是開采地形低洼且埋藏較淺煤層的主要水源。
②地下水:地下水是可以流動的并不斷接受地表水的補給,開采越深水壓越高、裂隙越大含水越豐富,它是井下最直接、最常見的水源。
③老空水:礦井廢棄的舊巷道常常有很多積水。當采掘工作面與之打通時,很短時間內會有大量水涌入,造成透水事故。
④斷層水:有的斷層內會積存水。斷層還將不同的含水層聯通,有的甚至于地表水相同。當開拓掘進或采煤接近或揭露這些的斷層時斷層水便會涌出。
⑤涌水通道:由于地質因素形成的孔隙通道、裂隙通道、隔水斷裂帶、透水斷裂帶都是天然的涌水通道。
總之,煤礦是安全事故的多發地點,煤礦瓦斯爆炸事故、煤炭自燃事故、煤塵爆炸事故、巷道頂板事故、透水事故在煤礦災害事故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因此,對煤礦危險源進行風險評價研究,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1]王培,李新春.煤礦事故單危險源測算與風險評價思路探討[J].工礦自動化,2009,(4).
[2]吳電軍,羅新榮,鄭永坤,等.基于危險源理論的煤礦風險評價模型研究[J].能源技術與管理,2010,(1):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