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新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第九師168團農業科,新疆 額敏834608)
農機專業合作組織是加快推進團場農機化服務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的重要載體,是團場農機手自我發展、自主管理的必然選擇。堅持把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促進團場農業機械化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工作和任務來做,科學制定發展規劃,確定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積極引導團場職工,特別是團場農機大戶自主創新各種類型的農機服務組織。近兩年新疆兵團第九師各團場農機專業合作社組織化,規模化、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1.1 將農機戶與作業市場連結起來,提高了機具利用率,增加了農機戶收入。通過合作組織,把本團場擁有的農機組織起來,實現規模化生產,通過合作組織尋找作業市場、協調關系、調解矛盾,為機手作業創造良好的環境。從作業規模和作業市場上,為機手增收創造條件。
1.2 農機化管理的延伸和補充,彌補當前基層農機管理的薄弱環節,加快農機各項工作的開展,使農機具推廣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增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通過農機專業合作組織開展農機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駕駛人員的安全意識,促進團場社會穩定。
1.3 農機合作社能代表廣大農機戶向農機主管部門傳達農機手的真實想法和意圖,使農機手能夠獲知真實的市場信息及政策,做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決策。政府的“購機補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廣大農民投資農業機械的熱情。
1.4 農機合作社為農民提供了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技術上互幫互學,利益上互助互患,信息上互相傳播。
1.5 帶動其他農機戶的發展,加速了新型農業機械的推廣進度,促進農業的增產增收。
2.1 根據農業生產活動等特點,結合種植戶的需求,積極鼓勵和引導各類農機服務組織、農機專業戶、種植大戶及基層群眾組織聯合相關的農機企業和維修網點,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有關規定,吸收農機戶、農戶和農機技術人員參加合作組織建設,從而形成多元化的社會綜合服務體系,創建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農機專業合作組織。
2.2 政策扶持,示范帶動。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加強部門溝通和協調,在購機補貼、新機具推廣、建設用地、創新示范工程等方面重點向農機合作組織傾斜,逐步建立起國家扶持、群眾自籌、集體入股、銀行貸款等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機制。通過借鑒、引進和推廣其他發展地區創辦農機合作組織的典型經驗,建立示范、以點帶面、大力培育發展設施完備、功能齊全、凸顯服務特色、效益良好的農機合作社。
2.3 加強指導,注重培訓。在健全和完善合作組織管理、財務和利益分配制度建設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合作組織依法經營、規范運作、誠信服務、提高效益;不斷優化服務,創新服務機制,拓展服務領域,打造農機跨區服務新品牌。同時加強信息管理、服務和指導,科學制定培訓計劃,采取多種形式,注重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全面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技術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雖然新疆兵團第九師部分團場在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的數量太少,難以滿足農機社會化服務的需求,影響力和帶動力明顯不足。
農機專業合作組織都由農機大戶組成,主體結構單一,缺乏專門的技術人員、專業的管理人員、專職的信息人員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員;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大都以糧食生產機械化作業為主要服務內容,且以從事單一的機械耕耙服務為主,其它農機作業環節的服務明顯不足。
對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規定,許多農機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設置、工商登記、民主管理等方面還不夠完善;以農機大戶牽頭組建的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管理水平不高,經濟效益偏低。
存放高性能、大型農機具機庫建設用地短缺,集公益性、服務性、經營性于一體的維修服務組織建設滯后。
遵循“民辦公助”的原則,引導和推動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發展。以效率優先、兼顧效益為中心,在自愿、互利、平等的基礎上,形成合理的利益聯結方式和靈活的服務發展模式。積極鼓勵工商資本投資農機服務業,建立產權明晰、運轉高效的經營管理體制,不斷提高農機使用率和經營收益。
充分考慮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階段和特點,充分考慮我縣實際情況和農民群眾、機手的意愿,選擇適合培育的對象,選擇適合的組織形式。從有利于機械化作業、有利于社會化服務出發,大膽探索,勇于實踐,適宜什么樣的形式就引導發展什么樣的服務組織,切忌強求一個模式,不能搞“拉郎配”和“壘大戶”。農機管理部門做到推動而不強迫,扶持而不干預,參與而不包辦,堅決防止形式主義、行政強制干預和盲目攀比。
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及政策的規定和要求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切實引導農機服務組織依法經營、規范運作、誠信服務,努力營造農機社會化服務的和諧發展氛圍。打破地域和行政界限,促進農機服務市場開放和有序競爭,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加大對農機化基礎設施的投入,加強農田的機耕道建設,在新農村建設規劃中,將村農機大院、大型農機停放機庫用地納入規劃。進一步爭取和落實工商登記、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貼息、政策性保險、用電用油等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各項政策。
要提高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的裝備水平和作業水平,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和范圍,從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耕、種、收環節向農田改造、農產品儲運和加工等環節延伸,從傳統的種植業向畜牧、漁業、林果業和設施農業等領域擴展。把培育服務品牌作為推動農機專業合作組織持續發展的基礎,內強素質、外樹形像,不斷提高農機合作社的組織經營能力,推動農機服務組織又好又快發展。
安排項目時,要優先安排農機合作服務組織。把國家、省安排的農機購置補貼項目、農機新技術推廣、現代農機裝備推進項目等項目資金向農機合作服務組織傾斜,給予重點扶持。以此為依托,引進資金、引進機具、技術,示范、帶動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和創新,增強農機合作服務組織的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
在農機合作服務組織自愿擴大投入的基礎上,爭取各級財政實施財政補貼和財政貼息政策。積極推進股份合作制,以股份的形式吸引社會資金用于大型農業機械的購置。逐步建立國家扶持、群眾自籌、銀行貸款、集資入股、合作經營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多元投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