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彥屏 劉 芹
(昭通學院,云南 昭通657000)
大學語文課程是培養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必修課。人文素質決定了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生活中具體表現為一個人的理想、信念、正義感、責任感、道德觀念、功利心、是非觀、愛情觀、生命觀等等。
生命與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 健康的愛情能伴我們幸福一生,我們每個人都向往美好的愛情。 當今這個自由寬松的社會,大學生的戀愛行為在大學校園已相當普遍,它已經成為大學生們聊天的熱門話題之一,同時,愛情也成為困擾大學生身心的主要問題之一。作為高校教育者,我們必須承認大學生戀愛的合理性,同時,我們還應當重視對大學生戀愛的正確引導與教育。 目前,絕大部分高校并未開設對大學生戀愛進行引導教育的專門課程,而大學語文課本身就含有許多涉及情感的篇目,筆者認為,大學語文應當關愛大學生的情感,利用文中的文學作品,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引導他們樹立健康的愛情觀。
大學語文本身就負載文化、呈現文化,它傳承著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所以,我們在教授學生語言文字文學等知識的時候注重大學語文的文化性,在文化的熏陶下,學生的內心品質將得到感化、美化與凈化,從而成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有道德的人。通過經典文學作品,我們可以學到很多的可貴精神,比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教會我們忍辱負重、 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教會我們仁愛、博愛的精神;“潔身自好”教會我們自尊、自愛的人生態度;“匹夫不可奪志”教會我們自尊的高尚品格;“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教會我們嚴于律己的品質;“舍生取義”教會我們正義的道德行為;“言必行,行必果”教會我們講究信義;舒婷的《致橡樹》教會我們追求平等獨立、互相理解、互相欣賞的愛情等等。 我們的學生一旦受到了高尚品格的熏陶,他們就自然會用嚴肅認真的態度去看待周圍的人或事物,就不會產生那種因為空虛、寂寞、虛榮、刺激、好奇、從眾而戀愛的不良心理。 有了高尚的品質,即使投入了戀愛,學生們也會時刻提醒自己自身應當承擔的責任與義務,也會懂得在戀愛的同時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大學語文應當利用自身的文化性質去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品德行為, 這樣,可以減少學生中不良戀愛心理的產生。
大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與自我發展,為畢業后走入社會打下基礎。大學里的戀愛極為普遍,我們應當教會學生正確處理、協調戀愛中的各種關系與矛盾,增強他們應對學習生活中可能碰到的各種問題的能力。大學語文中有許多有關國家、民族、事業、責任、公共道德等方面的文章,我們可以讓文中激情澎湃的民主主義、愛國情懷、社會責任、社會道德、事業心在學生的心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到婚姻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培養他們健全的戀愛婚姻道德與家庭責任感,避免任意的、草率的婚姻態度;引導他們合理分配戀愛、學習和工作的時間,正確處理好戀愛與學習、事業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關系;引導他們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不乏對禮儀的崇尚,如:《論語》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舉止,《儀禮》中合乎禮儀的言行規范等。 現當代文學作品中也表現出不少出于公共道德、社會責任的律己思想,如朱自清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沈從文的《云南看云》等,通過這些作品,我們可以引導大學生注重自己行為的禮儀規范,形成健康文明的戀愛行為,在戀愛過程中,舉止大方、談吐文雅,注重自己的學生身份與公眾形象,避免粗俗的、親昵地行為舉止,從而凈化、美化我們的大學校園。
有些學生過分追求愛情,在他們看來,似乎擁有愛情就擁有了一切,整天沉溺于情愛之中,一旦愛情沒了,就開始悲觀厭世、不能自拔,甚至走極端。大學語文課程本身就充滿關注生命、體驗情感的內涵。有的作品偏重自然,如陶淵明、王偉、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沈從文的《云南看云》等等,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體悟到生命的活力、生命的快樂,從而由衷的敬畏生命、熱愛生命。 有的作品偏重親情,如孟郊的《游子吟》、李密的《陳情表》、朱自清的《背影》等,這些文章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親情,親情的溫暖喚起我們對生命的責任,從而更加熱愛生命。有的作品偏重友情,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勸君更盡一杯酒, 天下誰人不識君” 等,“人生知己不過三”,說明友情的難尋,也說明友情的可貴。 大學語文可以通過這些歌頌友誼的作品引導學生重視友誼,珍惜友情。真摯的友誼,是我們一生的財富, 它能使我們發自內心地感受到生命的豐厚、 人生的美好,而且,在我們遇上困境與挫折的時候,我們可以與朋友互相傾訴、互相幫助,減輕心理壓力,走出人生困境。 通過生命教育,我們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除了愛情,世界上還有許多美好的東西值得我們熱愛,沒了愛情,我們同樣享受著陽光、空氣與大自然,我們同樣擁有深愛我們的家人與朋友,同樣擁有美好的世界。我們心中懷著對生命的熱愛,就不會在失戀的時候走極端。
綜上所述,大學語文課程對大學生戀愛觀的培養功能完全是基于其傳播人類文化這一特性的,我們大學語文老師應當充分利用大學語文課的文化性質來正確引導我們的學生培養健康的戀愛觀, 同時,這也充分體現了大學語文課程對當代大學生的人文關懷。
[1]王白麗.當代大學生戀愛現狀分析與教育引導[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10:47-48.
[2]劉保銘,楊曉華.《大學語文》教學應突出人文精神[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4,3:39-41.
[3]王蜀蘇.淺談“大學語文”課人文精神教育的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2001,12:34-37.
[4]于丹丹.大學語文教學對大學生人文情懷的關照[J].學理論,2011:187-188.
[5]方天云.滲透生命教育于大學語文教育中[J].新鄉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2: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