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宇 李化超 郗海龍
(山東企鵝塑膠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濟寧272015)
工業中小企業現在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在國民經濟中所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工業中小企業不但承擔經濟和社會職能,而且還是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這不僅體現在中小企業呈現出以知識和技術密集型取代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發展趨勢,而且由于中小企業經營靈活、高效的特點,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所耗費的時間和經歷的環節也大為縮短。
工業中小企業在設備使用期管理的特點:多采用全員設備管理制;設備管理基礎工作差;設備維修質量不高。
全員設備管理制是日本人在20 世紀70 年代提出的,是一種全員參與的的生產維修方式,其主要點就在于“生產維修”及“全員參與”。 通過建立一個全系統員工參與的生產維修活動,使設備性能達到最優。
設備的基礎管理主要是指憑據管理、數據管理、定額管理、檔案資料管理和規章制度管理。 完整、系統的設備基礎管理,有利于實現對設備的全過程管理;經常對檔案中的設備資料、技術參數進行分析和比較,有利于設備故障發生的規律,便于排除故障和提報備品備件;對設備運行狀況和維修工作的跟蹤,有利于設備的技術改造和更新工作;通過設備基礎管理,有利于總結設備管理工作的經驗和不足,不斷提高工作效率;科學的設備基礎管理,有利于企業設備管理的連續性,不因機構、人員的調整和變動而中斷;設備基礎管理還有利于和相關單位的業務往來和協作,可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設備管理規章制度是指指導、檢查有關設備管理規章的各種規定,是設備管理、使用、修理各項工作實施的依據與檢查的標準。 設備管理規章制度可分為管理和技術兩大類。 管理類包括管理制度和辦法;技術類包括技術標準、工作規程和工作定額。
在工業中小企業設備管理中還有兩項管理往往被忽視,潤滑管理和備件管理。
潤滑油在現代工業中被稱為 “工業血液”, 據統計,有70%以上的設備故障是由于潤滑不當造成的。 由于潤滑的重要性及其帶來的經濟效益,潤滑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門專業學科, 潤滑工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中不可忽視的經濟力量。潤滑管理的主要內容:編制設備潤滑技術檔案(包括潤滑圖表、卡片、潤滑工藝規程等),指導設備操作工、維修工正確開展設備的潤滑;“五定”原則、“三過濾”等。 潤滑的“五定”是:從體制機構上(定人)、工作方法上(定點、定期)、技術要求上(定質、定量)。 “五定”使潤滑管理工作做到經常化、規格化和制度化。 使機器設備能及時得到足夠的潤滑劑,保證設備正常的運行。
“三過濾”亦稱“三級過濾”是為了減少油液中的雜質含量,防止塵屑等雜質隨油進入設備而采取的凈化措施。 它包括入庫過濾、發放過濾和加油過濾。
做好潤滑管理,不僅可以降低因潤滑不當引起的設備故障,減少停車時間,減少備品、備件的消耗,還可以降低能源消耗。
備件是指在設備維修工作中使用的、按照設備的磨損規律和零部件使用壽命進行事先加工、采購、儲備的設備零部件。
從以上介紹可以看出,潤滑管理和備品、備件管理在設備運行期間,對設備運行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中小工業企業之所以不重視這兩項管理,是因為這兩項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都是隱形的,看不到直接的經濟效益,只能通過分析設備運行率、設備故障原因、設備維修時間,才能看出。
針對工業中小企業在設備使用期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解決:
1)建立、健全設備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完善設備管理體系。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設備管理工作是一項瑣碎、細致的工作,需要有相關的文件去規范,相應的人員執行這些規范。 將每項工作落實到崗位,每事必有人管,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這樣才能使設備管理工作有序化、程序化、常態化。 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激發員工對設備管理的積極性,使設備管理工作真正的管理到位,才能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行,為生產提供良好的設備基礎。
2) 經常性的組織全員設備管理的培訓。 工業中小企業中,專業的設備管理人員所占的比例少(設備人員應占員工人數的7%-11%),普通操作人員專業維修技能較差,而且人員流動性大,設備管理工作往往會出現部分真空地帶。 加強和組織設備培訓,使員工理解設備管理的重要性,可以很好的查漏補缺。 培訓的內容可以分為兩部分:設備管理制度的培訓和專業技術技能培訓。 設備管理制度的培訓,包括TPM管理知識的培訓和本企業設備管理制度、潤滑管理、配件管理、設備檔案管理等方面的知識。 通過設備管理制度的培訓,讓全體員工對企業的設備管理制度有所理解和掌握,了解設備管理的程序和重要性,使每個人清楚自己在整個設備管理體系中所處的位置,明白自己的職責,所應發揮的作用,以杜絕設備管理出現真空地帶。 專業技術技能培訓是指通過介紹,講解設備的結構、性能、傳動裝置、安全操作規范、電氣技術、設備維修技術以及常見的故障處理方法,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維修技能,在設備出現故障時,能采用正確的方法處理,避免出現人身安全事故和設備事故。
3)適當的采用設備維修外包。 設備維修外包是近些年才興起的新型企業,主要為企業提供設備的維修、保養、程序維護開發等技術服務,現在專業化維檢修公司和區域社會化設備維修公司齊頭并進,在一些工業發達城市和地區已經形成主導力量。 工業中小企業多為新材料、新工藝,設備的自動化程度較高,響應的設備維修、保養的專業化要求也高。 企業在自身人才儲備不夠的情況下,適當的采用設備維修外包,可以彌補專業人才不足的缺點,及時處理設備故障,防止對生產產生不利影響。 還降低人工成本,減少企業培養人才的時間和費用。 在與外包企業簽訂外包服務協議時,工業中小企業可要求外包服務商提供本企業不常用但屬于關鍵部件、價格比較昂貴的配件,以降低企業自身的費用。 外包服務商因這種配件原本就儲備,或該配件屬于本行業內常用件,并不增加其費用,也樂于接受這樣的條件。 生產設備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正常運營,所以, 企業在選擇維修外包服務商和在于服務商進行協作時,要采取各種應對辦法來消除潛在的風險,保證外包服務活動的正常進行。
工業中小企業的設備設備管理應從設備管理前期開始,認真做好設備規劃,充分考慮設備的質量、工業配套性。 建立健全設備管理規章制度,嚴格執行。 采用靈活的維修方式,通過培訓提高員工的維修技能, 確保設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生產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