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新漢
(中共福州市委黨校,福建 福州 350014)
2009年5月,國務院正式下發了《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在《意見》里明確提出“在現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在福建沿海有條件的島嶼設立兩岸合作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行更加優惠的政策”,并指出要“探索進行兩岸區域合作試點”。根據這一方針,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決定設立平潭綜合實驗區,提出要充分發揮平潭依托海峽西岸經濟區和近臺區位優勢,以兩岸同胞為主體,以合作融合為目標,發揮平潭對臺區位優勢,實施特殊靈活的對臺政策措施,積極探索兩岸同胞“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兩岸合作新模式,逐步把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成為兩岸人民合作建設、先行先試、科學發展的共同家園。2011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準了《平潭綜合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規劃突出了平潭綜合試驗區的先行先試功能,創新體制機制,推進兩岸更緊密合作,發揮平潭綜合實驗區在兩岸交流合作和對外開放中先行作用。在發展定位上,將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為兩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示范區、兩岸同胞共同生活的宜居區、海峽西岸科學發展的先導區。
首先,在國務院正式批準的《平潭綜合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中賦予了諸多的優惠政策。《平潭綜合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中同意平潭實施全島放開,在通關模式、財稅支持、投資準入、金融保險、對臺合作、土地配套等方面賦予平潭綜合實驗區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更加優惠的政策:一是,創新通關制度和措施,實施“一線”放寬、“二線”管住、人貨分離、分類管理的管理模式。二是,要在平潭實施特殊的稅收政策,特別是涉及到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政策。在企業所得稅方面,將在制定產業準入和優惠幅度的基礎上對平潭符合條件的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三是,財政和投資政策上,中央財政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加大對平潭綜合試驗區基礎設施的支持力度,放寬臺資市場準入條件和股權比例限制等政策。四是,在金融政策上,支持臺灣金融機構在平潭設立經營機構或參股企業,支持設立平潭設立地方性股份制銀行;許平潭的銀行機構和臺灣地區銀行之間開立人民幣同業往來的賬戶和新臺幣同業往來的賬戶,允許平潭符合條件的銀行機構為境內外企業以及個人開人民幣的賬戶和新臺幣的賬戶等。五是,方便兩岸直接往來政策上,設立一類口岸,實施最快捷的對臺直航;允許臺灣的機動車在臨時拍照有效期內多次自有進入平潭。六是,方便臺胞就業生活政策上,允許臺灣地區的建設、醫療等服務機構及執業人員,持臺灣地區有權機構頒發的證書,在平潭開展業務;在平潭就業、居住的臺灣同胞可參加當地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七是,在土地配套政策上,支持平潭綜合試點,積極探索土地管理改革新舉措、新政策;優先保證平潭綜合試驗區開發建設用地;允許平潭綜合試驗區對重大項目填海指標給予傾斜。
其次,國家發改委等30多個國家部委賦予平潭綜合試驗區許多具體政策。如:國土資源部將平潭列為土地管理改革綜合試點,對試驗區建設用地給予計劃單列審批;海關總署同意平潭綜合試驗區“一線放寬、二線管住、人貨分流、分類管理”的新型海關特殊監管區政策;財政部從2010年起,給予試驗區連續6年每年8億元的財政補助,為試驗區的開發建設提供財力保障。
再次,福建舉全省之力建設平潭。福建省委、省政府把平潭開放開發作為貫徹中央對臺決策部署的重要抓手和海西建設的戰略突破口,出臺了支持平潭開放開發的特殊優惠政策,在財政支持、干部配備、人才引進、對臺交流、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30多個省直部門業相繼出臺了支持平潭開放開發的相關政策。
福州支持融入平潭開放開發的優勢主要有:一是,優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平潭就是福州的重要成員之一,兩地緊密相依,有地近、人親、情濃、文同的關系。由于平潭島的存在,阻擋了較為惡劣的臺風,自然環境較平潭優越,產業發展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小。二是,較為豐富的土地資源。平潭作為海島城市,發展面臨土地資源少喝自然環境制約多的不利因素,福州作為平潭的大后方,與平潭相比土地資源豐富,境內可供兩地協作的土地較多。三是,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福州目前有較發達的鐵路、高速公路、市政道路網,有完善的市政配套設施,港口和空港設施配套齊全。四是,產業優勢明顯。福州市作為省會中心城市經濟總量大大強于平潭,2011年福州的GDP超過3700億元,而平潭只有111億元。在產業發展上,福州在電子信息產業、裝備制造、冶金建材、紡織化纖、石油化工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良好,這為今后兩地產業對接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時,福州作為福建省會城市,科研力量較強,人才資源較為豐富,能為平潭的產業發展提供產業科研和技術人才。
福州主動融入平潭開放開發業存在也諸多不利因素。如福州保稅港(江陰)與平潭綜合實驗區海關特殊監管區的某些政策功能相類似,這可能導致彼此相互競爭;平潭重點發展的一些產業如高新技術產業與福州存在同質性,區域內相互競爭將長期存在,目前已有一些福州優勢企業的總部被平潭綜合實驗區優惠政策所吸引進島落地,這些都不利于福州相關產業的發展。由于平潭綜合實驗區全島對外開放、對內相對封閉,在政策對接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同時,臨近平潭島的福清、長樂的沿海地區基礎設施在總體上條件較差,需要財政較大的投入,這也給福州支持融入平潭開放開發造成不利的影響。
3.1.1 必須進一步提高對主動融入平潭開放開發的思想認識
平潭綜合實驗區的開放開發是黨中央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戰略決策,是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推進福建科學發展新跨越的重要抓手。平潭綜合實驗區開放開發有助于閩臺的資源整合與區域對接,更有效地利用閩臺的資金、技術和人才資源,增強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空間集聚和輻射能力;有助于加速推動閩臺經濟融合、文化交流,推動閩臺建立更為緊密的經貿交流合作機制,形成閩臺產業垂直與水平混合型的分工體系,打造更富有競爭力的區域經濟板塊實體,為海峽西岸經濟區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新動力。平潭綜合實驗區的開放開發還為福州在更高起點上加快開放開發提供了重大機遇。
福州要主動融入平潭開放開發,要從了解、理解平潭綜合實驗區開始,遵循“了解—理解—支持—融入—改變”路徑。平潭過去是福州的組成部分,現在被賦予更高的定位,是國家綜合實驗區,是閩臺合作先行先試的“橋頭堡”。平潭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平潭發展遠景好,肯定有利于福州,主動融入平潭的開放開發是福州建設開放型經濟的應有之義,大局上看責無旁貸,必須從思想上統一認識,與黨中央省委保持一致,在政策研究、規劃修編、基礎配套、人才儲備、產業對接等方面主動融入,做好充分的準備。
3.1.2 必須加快《福州市支持和融入平潭開放開發工作方案》的落實
福州主動融入平潭開放開發,有兩層含義,一方面要積極支持平潭開放開發,另一方面要接收受平潭政策的輻射,積極有為,把支持平潭開放開發作為福州的重大責任、重大使命和重大機遇,在行動上積極配合,在發展上密切協作。當前要認真抓好福州、平潭《合作框架協議》的深化落實,重點在產業分工、項目引進、生態保護、港口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等領域積極與平潭開展合作,實現有力有效對接,借助平潭開放開發的政策機遇,積極爭取實驗區優惠政策的輻射,實現共贏發展。貫徹落實好《福州市支持和融入平潭開放開發工作方案》中確定的32項內容的具體工作,如要大力支持平潭至福州的交通基礎設施、引水工程等重大交通、公用設施的建設,發揮省會城市優勢,繼續在人才,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在招商引資中,通過提高福州市項目準入門檻,進行福州平潭兩地資源秉賦比較論證,引導投資業主理性選擇,進行“多贏”模式共建等措施,推動兩地產業發展,為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做出應有貢獻。
3.1.3 必須積極爭取融入對接平潭的特殊優惠政策
平潭開放開發有政策、機制優勢,將為福州市提供廣泛的“搭車受益”空間,惠及福州市一些傳統優勢產業,破解在資金、用地、人才等方面的政策瓶頸。要主動爭取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如擴大島外配套服務全島生產企業享受島內稅收優惠政策的途徑;爭取福州市對接、配套平潭開放開發所需的路、橋、港口等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項目享受財政扶持和用地計劃指標的傾斜,對福清、長樂市對接、配套服務平潭綜合實驗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用地計劃指標予以傾斜;爭取福州市對接、配套服務平潭綜合實驗區的建設項目所需資金納入銀行支持平潭的授信額度;爭取我省委省政府同意我市享受與平潭綜合實驗區相近的人才引進政策,為今后“產業借地”做好人才儲備等。
3.1.4 必須注重構建主動融入平潭開放開發的良好體制機制
要建立福州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福州和平潭聯動開放開發的重大事宜、重要推進舉措及協調解決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機制建設上,必須探索建立與平潭綜合實驗區協作機制,定期協商產業互補對接、資源共享等事宜。對平潭產業借地發展模式,應學習其他地區產業合作的投資與財稅分成經驗(如廣東省順德與清遠產業合作區模式),實行福州供地、平潭投資、共同管理和稅收、GDP考核分成制度,確保支持和融入工作的規范性、科學性、長期性,為互利雙贏打下堅實的基礎。
3.2.1 搶抓機遇,錯位發展
與平潭實驗區建立合作招商聯盟,對不適宜入島的高端合作項目,引入平潭周邊的縣(市),享受實驗區政策,明確合作區利益分享體制,形成帶動輻射、錯位發展的良好機制。
3.2.2 強抓載體,借鑒發展
當前福州高新區、藍色產業園、空港工業區、馬尾新城、臺江金融街等作為福州“3820”工程延續的新載體,需要借鑒平潭綜合實驗區的模式和政策,加快打造和培育新的載體,培育福州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3.2.3 飛地模式,共贏互惠
要探索在福州特別在江陰工業區、濱海工業集中區建立平潭產業園,利用平潭的稅收優惠政策,探討和平潭合作共建注冊地在平潭、運營地在福州,稅收兩地協商分成的企業運作模式,發展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船舶維修產業、電子信息產業、新能源產業,實現雙方共贏互惠。
3.2.4 基礎先行,突出重點
這幾年福州市積極支持和融入平潭開放開發的進島通道、資源共享平臺、產業對接和共同發展等20項工作進展順利,較好實現兩地資源優勢互補。今后要加快幫助平潭解決水、電、氣問題,支持平潭島外應急調水工程,做好閩江水資源的規劃配置,并開展大樟溪調水項目前期工作;引導福州的交通通道、公共服務設施、市政設施等向平潭延伸、擴展,推動兩地一體化發展;重點是擬通過加強福州中心城區、長樂市、福清市與平潭綜合實驗區在規劃上的統籌協調,從產業分工協作與布局優化、港口聯動、交通通道構筑、公共服務設施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充分對接;加快推動產業對接合作,在福清江陰、長樂松下規劃預留制造業、物流業等用地,主動承接平潭的產業分流,使平潭有充裕的發展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