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圣雄
(北京市昌平區公安消防支隊,中國 北京 100000)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城市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具體地說,在城市化過程中,為了擴大城市規模,征用城郊農村土地,逐漸將一部分村落包圍在建成區內。這些村落起初還在城市郊區,進而位于城鄉結合部,隨著城市規模的持續擴張,最終蛻變為城中村。城中村具有二重性,既有城市的特征,也有村落的特征。通過近幾年以來對昌平區城中村消防安全現狀的調查,城中村存在的消防安全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因為城市建設的需要,在大量土地被征用后,村民已無耕地,經濟發展模式由傳統的農村經濟逐步轉向了城市經濟。沒有了土地耕種,村民并不擔心自己的生活來源,瘋狂蓋房出租拿取租金成為他們唯一的謀生手段。在新建、改建、擴建建筑時,并沒有考慮到所建建筑的真實用途,大多沒有按照《消防法》的要求,申報必需的建筑防火審核、消防驗收手續,繞過了消防審驗關口,造成先天性火災隱患大量存在。租賃戶在未辦理消防手續的情況下,擅自生產經營,動用明火,發生火災事故在所難免。
通過對城中村日常檢查和走訪發現,在新建建筑時,村民為了降低建設成本,往往大幅壓低施工隊的工錢。而負責建設的施工隊都是包工頭從街上招來散兵游勇拼湊而成的臨時“游擊隊”,根本沒有施工資質,加上各級包工方為了最大限度榨取利潤,縮短建設周期,造成購買假冒偽劣建筑材料以次充好現象大量存在。如此一來,不管是從事化工生產、塑料加工,還是服裝生產、食品加工,都租用同樣的建筑進行生產,建筑火災危險性與耐火等級無法相互匹配,無形中增大了建筑的火災負荷,火災發生時,該類建筑根本無法抵御火魔的侵蝕。
為避免火災蔓延,《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了各類工業、民用建筑之間按照使用用途和耐火等級都有嚴格的防火間距要求,以期火災發生時不至發生蔓延。而城中村普遍存在著出租房用途混亂、租住人員構成復雜、人員變動頻繁,房屋易手等混亂現象。村民急功近利,無論是自家用地,還是公共用地,只要能蓋房出租,村民都會在極短時間內蓋起廠房、庫房等用于出租。故而城中村內建筑一間挨一間成片布置,毫無防火間距可言,出租屋用作小賣店、理發廊、歌舞廳、煤氣經營站、生產加工廠、餐館等五花八門,如果一處建筑發生火災事故,必然會迅速蔓延,形成火燒連營之勢。有的地區的城中村依大型化工企業周邊建設,違章建筑的建設根本沒有考慮到與易燃易爆化工裝置、儲罐和倉庫留有足夠的防火距離,有的更是在甲類儲罐十幾米內建設生產、倉儲用房,員工經常在廠區內進行切割和使用電焊等高危作業,對化工企業消防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發生火災事故,消防部隊最佳撲滅時機為發生火災后的十分鐘時間,如果錯過該有利時機,火勢將難以控制。城中村大多位于城市郊區,由于歷史原因,本來就沒有進行必要的消防水源規劃,市政給水更是鞭長莫及。由于村民普遍存在“寸土寸金”的思想,填河造房、填湖造房等現象屢見不鮮,這就使得原本就捉襟見肘的消防水源變得日益匱乏。發生火災事故時,消防車只能遠程往返運水供水,往返運水過程中肯定會耽誤大量寶貴時間,錯過大好滅火時機。
不容否認,在城市發展初期村莊廉價出讓了大量的集體用地,為城市發展做出過一定的貢獻,但隨著城中村的大量出現,城中村的消防問題日顯突出,為解決這些問題,建議要“城中村”項目改造過程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消防安全管理。
一是,成立組織機構。“城中村”改造期間,應成立由政府領導牽頭組織,發改委、公安、消防、安監、住建、規劃等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的“城中村”項目改造領導小組,負責城區及城市邊緣區“城中村”項目的立項、規劃、改造。在此期間,公安消防部門應按照《消防法》,從“城中村”項目改造的城市布局、總體規劃、市政供水、設備保障、消防車通道等角度出發,加大消防監督管理力度,落實對“城中村”的消防宣傳、安全檢查、滅火演習等,與社區、街道辦、警務室、物業管理等部門加強溝通聯系,負責領導、協調、督促各家各戶開展好社區和家庭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堅持做到每日防火巡查,火災隱患整改,宣傳教育,火、氣、電源管理等,形成齊抓共管,整體推進,共同進步的良好格局。
二是,建全規章制度。政府在改造“城中村”時,應當充分考慮城市的整體消防功能,在新、改、擴建工程中,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通知消防監督部門參與選址定點,充分考慮各街道的實際情況,最大限度地考慮到開展消防安全工作所需要的設置,努力從源頭上消除火災隱患。
三是,配備應急裝備。結合“城中村”地理結構特殊、道路水源復雜、火災危害性大等實際,加大公共消防設施的投入,加快公共消防設施建設步伐,在加強與社區、街道辦、警務室、物業等機構協同合作的同時,整合街道、社區、派出所等現有資源,創新社區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加大對村、社區義務消防隊消防三輪摩托、機動消防泵、消防水槍、消防水帶、消火栓扳手等應急器材裝備的配置。
四是,強化培訓教育。結合消防宣傳“六進”工作,“城中村”改造期間,根據城區“城中村”、城鄉結合區“城中村”房屋等實際情況,把消防宣傳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區消防建設及“四個能力”建設中去,利用報紙、電臺、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傳媒機構開設“警方宣傳”、“友情提示”等專欄,廣泛宣傳安全用火、用電、等消防安全基本常識,送發消防安全宣傳資料,傳授防火逃生自救知識和滅火基本技能等,使消防安全深入到每個家庭、每個居民,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政府加大改造工作力度是關鍵,政府職能部門緊密配合是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證,而加強“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又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各級政府要以“城中村”改造為契機,通過走訪調研、協調解決改造中的難題,在全面改善村民居住環境的同時,徹底改善“城中村”缺乏消防車道、消防水源的現狀,從整體上提高“城中村”乃至整個城市抗御火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