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濤
(新疆電力設計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隨著我國電力建設的快速發展,為了適應電力工程日益增多的需求,就應該認真研究巖土勘察新方法,以提高巖土勘察質量,有效地提高電力工程的建設質量,保障電網運行安全。
1.1 巖土勘察存在的問題
1.1.1 野外描述與實際施工環境不符。野外描述不規范,沒有認真調查,簡單的將巖土的分層概括下,沒有按照現場實際去分析和描述,使用的術語也不符合勘察標準,這樣的野外描述根本不能保證勘察質量的,一定要嚴格執行勘察規范,野外描述與實際施工環境相符,才能杜絕此類問題的發生。
1.1.2 地層分層存在問題。現場鉆探時,未按照勘探規范將工程地質按照單元分層,沒有按照現場實際情況將巖土層的成因類型和沉積環境以及力學強度等勘察分析項目進行分門別類的劃分;沒有按照規范劃分巖石的風化帶,將各類不同的風化帶劃分到一類風化帶,敷衍了事,這樣就嚴重影響勘察質量,直接影響工程的設計、施工,不能保證電力工程的質量。
1.1.3 現場放樣不規范。沒有按照勘察規范使用坐標系統,很多鉆孔坐標系統是沒有閉合的。現場放樣所使用的儀器不合格,更嚴重的是有的現場還使用皮尺和地質羅盤等簡單工具進行現場測量,這樣根本不能保證勘察質量。
1.1.4 勘察回次進尺存在問題。為了加快勘測進度,存在回次進尺過長和回次采芯率沒有控制,一味地使用水鉆加快進度地勘察,在勘察中遇到地下水位以上和松散土層時還是使用水鉆,這樣容易破壞巖土芯的原狀結構,不能準確勘測土樣的含水量,容易出現巖土編錄的錯誤;在勘探中,巖芯采樣太少,特別是特殊地質條件下,不能準確判斷風化巖中的夾層風化和囊狀風化,容易出現漏層現象,嚴重時會直接影響建筑物的安全。
1.1.5 取土器、標貫器不合格。取土時很多勘察項目不是采用標準的取土器取土,而是直接在巖土芯中切土裹樣,導致很多室內測試的土的物理力學參數失真,出現矛盾的現象,勘察施工中對流塑~可塑的土樣應采用薄壁取土器取土,硬塑以上的土樣應采用雙重或三重管取土器取土,方能確保鉆孔內取出的土樣保持原位特征。標準貫入測試前未規范要求先行清除孔底殘碴,預先貫入15cm并記錄錘擊數,再進行正式測試,每 10cm記錄一次錘擊數;標準貫入器不合格,觸探器刃口發生卷口也不及時更換,更為糟糕的是很多勘察單位不配備標準的自動落錘,憑經驗填寫。
1.1.6 地下水位觀測。大多數場地未作初見水位觀測,靜止水位的觀測沒有進行洗孔,也未按要求觀測靜止 24h的地下水靜止水位,導致所觀測到的地下水靜止水位、水層不準確;對于有降水要求的地下工程未按要求進行抽水試驗,提供各巖土層的滲透系數。
1.1.7 終孔層位存在問題。在進行鉆探時,為了趕進度,個別勘探班組用擺放整巖芯去蒙騙勘探施工技術人員,實際沒有鉆探,有的在石灰巖地區卻故意將溶洞忽略,這樣的鉆探隊伍將嚴重影響鉆探數據的正確性,必須加以制止。
1.2 內業資料整理存在的問題
對于野外及室內測試分析所收集的分散、零亂的原始資料必須經過巖土工程師運用所掌握的巖土理論和實踐經驗進行總結分析,以便于設計人員結合場地特征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是巖土工程勘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勘察質量的高低也從這一環節中得到體現;主要存在的質量問題有如下幾個方面:
1.2.1 對巖土參數統計理論不熟悉。在巖土參數的統計與分析中,不問青紅皂白,對異常值不加分析剔除,一律參與統計分析,導致分析誤差過大,標準差、變異系過大,得出場地分析不合理、不正確的結論,這主要是對統計概念、理論不明確所至,巖土參數是建立在置信度為95%的數學期望值,其代表值是服從概率正態分布的。
1.2.2 對巖土參數的取值不理解。對巖土參數的標準值片面地理解,不論什么巖土參數均提供標準值,其實"標準值"有其確切的定義,也有其明確的使用范圍,對材料的強度和出現的荷載而言其標準值是存在的,而對于巖土的大多數物理性質參數其只有基本值,是不存在標準值的。
1.2.3 對荷載和承載力概念不明確。根據有關規范規定,巖土的工程特指標有標準值、平均值及特征值;而荷載可分為永久荷載和可變荷載,荷載有三種代表值:標準值、頻遇值和準永久值,對于永久荷載只有一個代表值——標準值,可變荷載有三個代表值:標準值、頻遇值和準永久值。對承載力概念不明確,術語不符合規范要求。
2.1 加強電力工程地質勘察隊伍的安全和質量意識,建立完善的各級責任制度,嚴格規范勘察施工程序和質量監督體系,保證電力工程的勘察質量和數據正確。
2.2 完善施工圖的各級審查制度,加強施工圖審查工程師的技術水平,大力推進工程咨詢制度,用制度去保證質量。
2.3 加強現場管理,在現場勘察中各級人員到崗到位,施工人員規范測量和準確記錄、現場嚴格審查,加強驗收的質量,對重大電力工程項目要執行會審制度,保證勘測報告真實可靠。
2.4 制訂質量管理標準,逐步提高勘察裝備的技術水平,在電力工程勘測中實行現場勘探、現場取樣以及勘探設備系列化、標準化和規范化。
2.5 制訂完善的技術體系和技術法規,由于巖土工程技術標準眾多且復雜,很多與現在的情況不符合,這就要求必須制訂符合實際情況和適應現在勘探技術的技術體系和技術法規,用技術保證質量,用制度規范質量。
2.6 全面開展電力行業地質勘察的信息化建設,組建共享的信息化數據庫,共同分析技術難題,充分利用勘察新技術和新型軟件系統。
2.7 合理布置鉆孔位置。收到勘察任務書,必須認真分析,理解設計意圖,必要時應與設計者共同探討,以便達到充分理解的目的,這樣才能合理布置鉆孔位置,保證勘察質量。
2.8 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勘測方案。要根據電力工程的特點和建筑物的類別和安全等級,根據施工地點的地質條件,制定符合現場實際的勘測方案,按照勘察規范去布置鉆孔位置和數量,準確地分析數據,出具科學詳實的勘測報告。
[1]周建國.工程項目管理[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
[2]劉之葵,牟春梅,朱壽增.巖土工程勘察[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3]高金川、杜廣印.巖土工程勘察與評價[M].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