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哈爾濱合信消防設施檢測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最近幾年,由于經濟高速前進,城市中的建筑不斷的朝著大規模,高層數等的方向前進。它們有一個共同的顯著特征,即人數非常多,而且構造繁瑣,不利于群眾的撤離,易于燃燒的物體非常多等的一些特征,當災情出現的時候,必然會給群眾的生命和物資等帶來非常嚴重的損失。所以,結合其具體特征,通過闡述高層建筑中災情的具體特征以及救援時的不利處來分析,針對通過何種合理有效地方法來開展其救援工作展開探討。
所有的超過十層的民居以及那些超過二十四米的公用性質的建筑體等都算是高層。由于經濟高速前進,我省的建筑不斷的朝著高層化的方向發展,其體現的是當今時代的具體特征,同時為消防活動帶來了一些不利之處。
根據高層建筑自身的特點,筆者總結出災情具體特征和消防活動的有利之處以及不利點:
1.1 層數較高,而且有較多的豎井,同時使用的物質中多是一些容易燃燒的。這類建筑本身的高度比較高,而且樓層也很多,其中有數量非常多的風道以及豎井等,假如不能有效地設置防火裝備的話,當災情出現的時候,就像是很多高高豎起的煙囪一樣,其必然會導致災情以非常快的速度發展,此時就形成了我們平時說的煙囪現象。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在火情剛開始發生的時候,由于大氣對流現象的發生,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煙氣擴散速度為0.3m/s,當災情快速發生的時候,因為氣溫較高的時候,熱對流而造成的水平方向煙氣擴散速度為0.5~3m/s;煙氣沿樓梯間或其它豎向管井擴散速度為3~4m/s。如一座高度為100m的高層建筑,如果沒有有效地阻擋的話,只需要三十秒的時間,煙霧就會沿著豎井發展到上部地區。
1.2 群眾撤離的方式不多,而且非常的困難。此類建筑的第一大特征就是其層數非常的多,而且垂距也很長,其撤離到地表以及別的一些安全位置,所耗用的時間非常久。第二,人數高度的聚集,使得消防工作者攀登的速率以及其疏散活動使用的時間非常的就,這時候就不利于有效地開展救助工作。第三,當災情出現的時候,因為所有的豎井中的氣體非??焖俚牧鲃?,火勢和煙霧向上蔓延快,我們常用的電梯在災情發生的時候,由于無法有效地阻擋煙火,或者是因為停電等一些要素導致其無法有效地運作。所以,多數高層建筑安全疏散主要是封閉樓梯,樓梯間中假如出現煙氣的話,就必然會導致撤離活動無法有效的進行。而上述的這些內容都會導致救助活動無法有序的開展。
1.3 由于其功效非常的繁瑣,而且導致災情發生的要素也很多
此類建筑體有一個非常顯著地特征,即其層數非常的多,而且規模也很大,其中絕大部分的功效非常的繁瑣。不僅包括餐飲,還有休閑以及百貨等等的一些區域,所以它的功效很多,其使用方也不少,人口數量非常的集中,而且會出現較大的流動現象,此時有關的管控體系就無法有效地得以落實,而災情就必然會發生了。首先是其功效非常的繁瑣,其應用電器裝置非常的多,面對非常嚴重的用電負載情況,假如無法有效地開展管控的話,就會發生電器運行不合理,不按照規定拉設電線的行為等等的一些現象發生,就必然會導致短路,進而容易發生災情。其次是它的功效非常的多,構造十分繁瑣,設計以及后續的建設等非常的不容易,如果稍有不慎就必然會導致很多不利現象發生,必然會引起災害。
通過分析,根據建筑特點與火災發展規律,有效利用建筑內部消防設施的有利條件,發揮公安消防部隊現有消防裝備的優勢,采取靈活的戰術措施,才能主動、及時撲救火災,保證人員生命、財產安全。
2.1 應該占據救助活動的最佳區域
撲救高層火災,能否上的去,并迅速占領有利于滅火的陣地,是能否奪取滅火戰斗主動權的關鍵。根據目前高層建筑特點和消防登高裝備的實際情況,火場指揮員要充分利用登高消防車,如云梯車、曲臂式登高車以及手搖梯和掛鉤梯等,或者利用樓房本身的樓梯、電梯、室外固定梯、陽臺以及鄰近可以利用的建筑物,攻入起火樓層的房間,展開滅火戰斗。
2.2 加強火場供水,保證滅火需要
撲救高層火災的供水難度較大,用水量較多。平時調查研究、制定滅火作戰計劃時,就應該著重研究解決這個問題。供水時,要做到合理利用鋪設水帶,搞好協同作戰,充分利用室內外固定消防設。
2.3 保證通訊聯絡等后勤保障,防止人員傷亡
撲救高層火災時,火場指揮部必須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保證整個火場之間,特別是進攻陣地與指揮車,高層上的滅火陣地與地面之間的通訊聯絡暢通無阻,同時,火場指揮部與調度室之間也要保持密切聯系,防止發生人身傷亡事故。
2.4 分析分析撲救現場的具體情況,合理有效地開展救助工作
在火災現場復雜、被困人員多,消防人手不足,允許救人時間短等情況下,除各類舉高云梯車合理運用救人外,要結合滅火救援現場實際,靈活機動地實施救人,主要方法有:(1)緩降器救人。采取將緩降器一端固定在陽臺或固體的物體上,把安全繩一端救生帶套在被救者的腋下,將被困人員緩慢滑下。(2)消防梯救人。將六米拉梯架到消防車頂上,起到九米拉梯的作用,另外,將掛鉤梯與拉梯配合使用,讓被困人員自己順掛鉤梯沿拉梯爬下逃生。(3)梯子搭橋救人。在相鄰的建筑之間,用消防梯子搭橋,讓被困人員順梯子逃向相鄰安全的建筑。(4)結合現場實際實施救人。可利用建筑物內外的安全出口、疏散樓梯、消防電梯、門窗、避難層、落水管等途徑實施救人。
由于時代高速前進,所以建筑不斷的朝著高層化方向進步,不能夠由于災情惡劣而不進行救助,最重要的是怎樣防止其出現,減輕其帶來的不利現象。在筆者看來,做好專業組織對災情的指揮等活動以外,其治理的關鍵應該在于如何研究防止其發生的方法上。而且,立足初起火災單位自救措施的落實。認真的進行此類建筑的消防活動,意義非常的艱巨。這是貫徹“預防為主”消防工作方針的根本所在,也是新頒布的《消防法》落實企事業單位自身消防安全責任的具體措施。
[1]公安部消防局.高層建筑消防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
[2]公安部消防局.消防滅火救援[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
[3]公安部政治部.滅火應用戰術[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4]張培紅,王增欣.高層建筑消防設計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