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學霞
(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 菏澤辦事處,山東 菏澤 274000)
審計項目質量控制是審計工作質量的關鍵,是提高審計工作質量的保證。因此,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堅持精細化管理,強化審計項目質量控制,充分發揮審計監督服務職能,全面提升審計工作質量和水平。
加強審計監督是規范內部管理、揭露和防范各類經營風險、提高經營效益和發展質量的需要,在完善內部控制、堵塞管理漏洞、規范經營行為、幫助領導決策等方面發揮了特有的重要作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就是由審計人員按照審計方案要求,本著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原則,根據審計質量標準,使各項審計管理工作和審計業務工作按預定目標和在規定程序中運作,以便達到規定的質量水平,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
審計工作質量直接決定著審計監督和評價作用的發揮程度。審計質量控制對于防范審計風險,保證審計工作效果,促進審計人員提高業務能力,充分發揮審計工作的職能作用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審計質量控制是提高審計工作質量的保證。通過加強審計項目質量控制,可以控制一些影響審計項目質量提高的不良因素的發生或形成;對一些已發生或形成的,通過審計質量控制工作也可以及早發現,并加以控制和消除,從而達到提高審計工作質量的目的。其次,審計質量控制是提升審計效能的需要。通過加強質量控制,可以準確、真實地反映被審計單位在內部控制、風險防范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效防范各類風險隱患,遏制違規行為,進一步提高經營管理質量和效益,促進又好又快發展,實現開展審計檢查的目的和作用。最后,審計質量控制是審計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需要。在我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推行現代企業制度的今天,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企業內部審計,而發展和完善企業內部審計,又必須不斷提高其質量,加強其質量控制,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沒有完善的審計制度和規范的審計行為就無法保證審計質量。因此,要嚴格落實各項審計制度,明確審計人員責任。一要嚴格落實質量承諾制度。每次檢查,派出機構都要與審計組長及每名審計人員簽訂檢查質量承諾書,審計人員承諾對所檢查的事項承擔責任。對于在檢查過程中不盡職、不盡責的檢查人員,按承諾的有關規定追究其檢查責任。二要認真落實審計復核制度。要求現場檢查組長高度重視審計底稿和事實確認書的復查審核,避免問題不清不透和檢查事項遺漏,并對問題失實承擔責任。三要劃清責任,做到方案明確,分工到位。實施方案要對審計的業務范圍、起止時間、抽查業務量、檢查方法等進行明確細化,避免人為因素。審計人員明確分工并書面記錄存檔備查,審計過程中,根據各自分工,嚴格按照審計方案操作。四要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做到定性準確、如實反映。
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是提高審計質量的基本保證。要有高質量的審計就必須有高質量的審計人才。作為承擔內部業務監管和風險防范的審計人員,工作性質要求審計人員必須牢固樹立“應查出而查不出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應揭示而揭示不出風險就是最大的失職”的觀念,始終保持高超的專業技能和高度的職業敏銳力,發現疑點、遇到問題,必須具備“火眼金睛”,掌握各項檢查方法與技巧,明察秋毫、查清查透、追根溯源,在洞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下功夫。各審計組織應建立嚴格的專業培訓和繼續教育制度,制定個性化的學習和培訓計劃,用新的方式、新的觀念全方位地培養內部審計人員,不僅培養審計人員豐富的專業知識、操作技能、檢查方法和審計技巧,而且要培養敏銳的洞察力、良好的溝通交流技能、綜合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保證審計人員隨時掌握與更新履行其職責應具備的知識、技能,從而提升審計工作質量。
審計工作是各單位自我監督、主動防范、堵塞漏洞、規避風險的重要手段。如果立項不準確,方案思路不清晰,重點不突出,就無法發現經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不能及時有效采取相應措施。因此,要重視審前準備工作,圍繞審計目標細化做實審計方案,確保重點突出、方法得當。一是突出審計為業務發展服務的理念,抓好重點審計項目的實施。審計部門嚴格審計流程,從審計計劃、項目立項、方案制定、審計實施以及審計人員出具的審計報告等環節嚴格管理,確保審計工作質量。二是堅持風險導向,突出審計重點。要根據各單位內控制度執行情況和風險水平,將內部控制和案件風險作為重要審計內容,密切關注高風險問題,切實加大對高風險網點、高風險業務、高風險環節、高風險崗位的審計力度、頻度和深度,切實防范化解風險。三是編制好審計方案。審計方案是用于指導整個項目審計的指導性文件,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中起著“龍頭”作用。審計實施方案要對審計的業務范圍、起止時間、抽查業務量、檢查方法等最大限度地明確細化,增強可操作性,避免人為因素,做到目標明確、內容詳細。
質量控制是全員、全過程的管理活動,要求審計實施中的每個環節、每個人、每項工作必須為其他人員的工作質量提供保障,而不是孤立的。在實施審計中,應重點把握關鍵環節,改進工作方法,搜集可靠證據,力求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把問題查深查透,降低審計風險。為從流程、內容上全面規范審計檢查操作,減少內外部因素對審計工作質量的影響,降低審計風險,確保審計項目質量,要創新審計項目全流程管理方式,拉長管理線條,對審計項目從審前方案制定、審中質量控制、審后考核評比三個環節入手,進行全面管理,以促進審計項目質量的提高。其中,最關鍵、最重要的是加強現場審計質量控制。一要規范好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工作底稿是審計查出問題的所有相關事項及審計人員專業判斷等審計證據的載體,是形成審計結論、發表審計意見的直接依據。規范化的審計工作底稿是控制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的重要手段,是審計質量控制的源頭。工作底稿要做到逐事逐項編寫、一事一稿,記錄清晰、完整,描述清楚。二要認真落實審計項目負責人制度。組織實施審計項目負責人管理制度,規定每個審計項目均要確定一名審計項目負責人,在審計派出機構負責人和審計組長的領導下,負責從項目立項、制定方案、現場實施到問題整改、責任追究、項目終結等審計工作全過程,并對審計項目質量負直接責任。三要加強實施中的指導和監督。審計實施過程實際上是收集整理審計證據的過程。審計證據的充分性、適當性是審計質量控制的實質和核心,不同的審計證據可以實現不同的審計目標。因此,在審計實施中,要加強指導,促使審計人員以最經濟、最合理的審計程序獲取支持審計結論的審計證據。四要撰寫高質量審計報告。審計報告一方面反映了審計中發現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通過綜合分析和深層次的剖析,從制度上和政策上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為高層管理者經營決策提供依據,為經營管理部門提出建議和改進措施,即內部審計報告的內容要充分體現內部審計工作的價值增值。因此,加強對審計報告的質量控制,實事求是地反映事實真相,客觀公正地做出審計評價,切實可行地提出審計建議,對于促進依法審計,提高審計質量,實現審計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