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娟
(西安翻譯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5)
根據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創始人克拉申(S.D.Krashen)等人的觀點,提高第二語言能力,有兩種不同的方式:習得和學習。習得屬于下意識的過程,它類似與孩童學習母語,習得者將注意力放在了語言信息的傳遞方面自然而然的學會了第二語言。但是,除了習得,我們還需要學習第二語言中的語法句法以便于我們能夠準確無誤的運用第二語言,這使得我們在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不單單要“天才般的技巧習得”,還需要學習。但是,影響我們習得第二語言的因素有很多種,如學習動機、學習興趣、性格特征、情感遷移、教學方法、年齡差異、本族語、還有文化因素的影響。在本文中,我們只討論男女間性別差異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
早在1991年Labov 就在自己的論文中,由男女性別的不同提出這樣兩個完全不同的結論:(1)在穩定的語言環境中,男性使用非標準語言的形式頻率高于女性;(2)語言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的時候,女性使用新興詞語的頻率就遠遠高于男性了。這兩相互矛盾的語言原則之所以顯得相互矛盾是因為在語言原則上,新興的詞語應該實屬不規則的。實質上,女性的語言使用句法是比男性更為嚴謹的。這樣的矛盾產生是因為女性高度的情感語言感知力,所以她們會把最新的語言詞語帶入人們交流的過程中去。而且,一旦女性意識到這些詞語開始轉變,她們就會很快地修整自己正在使用的語言句法及詞語。這樣的能力使他們在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往往比男性學習的更快。從這樣兩個原則性的不同我們可以得知男女性在語言學習與使用上是存在差異的。
從現代醫學上來說,第二語言的習得能力是與人們的認知能力有關的,學習第二語言的速度在身體機能上首先取決于人類對語言的辨知能力,而人類性別的差異性極大地影響了人們學習新語言的速度。
在認知發展和研究史上現在最受關注的問題是人類心智研究究竟是由于各種男女性之間的先天特異模塊加上大腦功能(神經中央處理器的運作)所組成,還是由大腦內部的一般學習機制所構成的。
對于個體差異性認知模塊,提出性別差異性對第二語言習得大概有三種觀點:男女性別差異性會使得各自的語言能力朝著各自優越的方向發展;男女大腦結構的功能運作對第二語言習得具有特殊化傾向;男女左右腦半球的差異性會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速度。而且大量的實驗證明女性在語言課題上,大腦皮層的活躍程度遠遠高于男性學習者;男性在處理語言任務上,腦半球功能的發展遠遠高于女性學習者。但是女性大腦左右半球的認知功能相互作用和結合的能力遠遠比男性高。換而言之,就是說,女性在學習第二語言的先天性認知學習能力上遠遠比男性高,但是男性在學習刻苦程度上比女性學習者大。
雖然,女性在認知能力和先天上的第二語言學習能力上都遠遠地高出男性外語習得者,但是,由于男性大腦中樞中對語言執行能力的偏執性,男性在第二語言習得上對新語言的認識在大腦中有新的傾向。實驗研究發現在語言學習領域,存在著兩種最根本的兩性語言習得差異,場依存沖動型和場獨立謹慎型。社會普遍觀點認為女性是屬于場依存沖動型,這使得女性善于在自然地語言環境中學習第二語言,并且容易掌握交際會話技能,分散識字學習能力更強,但是這就導致了女性個體在閱讀理解中的分析力度不夠;而男性是屬于場獨立謹慎型,他們謹慎的性格決定了他們對第二語言運用較高的語法正確性,在閱讀中他們善于思考,對語言分析到位,但是導致閱讀速度較慢。
大量的實驗證明女性在語言學習考試中在知識體系的細節體系中大量的出錯,這里從側面論證女性在習得第二語言的時候,采用的左腦的發散性認知,她們大多關注的是各個知識體系間的聯系點與穿插性,而過少地關注了知識體系中的細節,才會導致各種語言知識體系細節環節上的誤差。在女性進行完怨言考試后,我們大量的采訪表示女性的知識細節出錯率要遠遠地超過男性。但是男性語言習得體系過程中,他們慣用的是聚焦式思維,他們在學習語言中多關注于知識體系的連貫性和細節,所以在他們的語言測試中較少的出現語法句法的錯誤,但是經過考試后的調查我們發現男性的語言測試水平也不高。因為他們采取的聚焦式學習語言的模式,使得他們在第二語言學習上極少關注知識體系之間的貫通性,使得他們在舉一反三的能力上不足。
男女性思維在事實上是存在差異的,不管是對持不同事情的看法的角度上來說,還是在學習能力的角度上說。
有這樣兩個例子可以清晰地展示出他們之間的思維差異。例子(1)小芳買了一件裙子,先穿給了閨蜜小玲看,小玲會說;“這件衣服真好看,特別適合你穿。”但是當她穿給哥哥看的時候,哥哥回答“多少錢? ”例子(2)在學習英語語言的時候,小芳在學習nonetheless 的時候學習了nevertheless、but、although hough 的區別,但是他的哥哥就是在學習nonetheless 的時候,單單地只是注意了這個單詞的引申意義,和這個單詞的其他用法這就是男女思維差異導致的異性間語言行為的不同。
所以,我們說男女性思維上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的,一般觀點認為就思維變化形式上來說,女性的思維屬于發散型思維而男性思維屬于聚焦式思維;就思維類型上說女性屬于形象思維或思維的藝術性,男性思維則偏重于思維的抽象性;就思維的變化速度來時,男性思維要慢于女性。由于以上三點思維的差異性導致了他們在學習方式上和方法上的不同。具體的差異體現在下面,男性在學習第二語言時,主要注重于知識的系統性,由于男性先天的思維的抽象性決定了,男性在習得語言的時候缺少了對知識體系之間的關注,以至于在交流與學習的時候減少了對第二語言知識體系間的融會貫通;而女性由于大腦發散性思維的影響,增加了語言的知識體系間的聯系卻減少了對單一的知識體系的細節關注,使得在解題與交際的時候,知識體系中細節犯錯率高。
在第二語言學習上,不單單是男女性的思維方式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率學習結果,右腦的感性思維也對而我們學習第二語言的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藝術性的右腦,對女性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比方說:我們英文中的單詞pregnant,男性如果在記不下來的情況下,僅僅會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而女性則會采取情感思維的方式自然而然的諧音為“撲來個男的”。
男女性思維的差異主要是源于大腦發育的程度不同,女性在圖畫、音樂、藝術、韻律、情感、想象、創意方面都遠遠地超過了男性,這就是我們科學上所說的藝術腦、創造腦發達。而男性主要是在邏輯、語言組織、數學、文學、推理、分析力上高于女性,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抽象腦、和學術鬧發達。因為,女性在藝術方面的造詣,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女性在學習第二語言上的創造力,這使得女性能在第二語言的學習路上走的更有趣。因為她們的第二語言習得道路一點也不枯燥。但是,事實上我們發現大量的語言學家都均為男性,這是由于他們發達的學術腦,我們認為男性能在語言專研方面做出自己的一番事業。
另外我們不得不承認男女性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大部分受到年齡的限制。在生理上看來,女性的記憶能力從出生就高于男性,并且持續到11 歲,但是12 歲始男性的記憶能力就開始迅速發展,成年后就會持續的高于女性,就只一點說,女性在幼年時期學習第二語言生詞的記憶能力會高于男性,但是在成年之后,男性受生理機能的影響大大地提高了自身的記憶能力與學習認知能力,這時女性學習者在第二語言學習中,記憶新詞的能力就遠遠不及男性了。
[1]盛言.言教學原理[M].重慶出版社,1990,8.
[2]張建新.第二語言教育中個體差異與教學對策[J].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1999,8(1).
[3]徐光興.性別差異的腦半球功能特殊化及其認知模塊觀[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技版,2007,6,25(2).
[4]耿海琴.性別語言特征研究[J].科技之友,2004年4月B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