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麗
(西安醫學院 圖書館,陜西 西安 710021)
閱讀療法的英文名稱為bibliotherapy,為希臘文biblion(圖書)跟therpeia(治療)兩字的結合。其又有:讀書療愈、書目療法、圖書醫療法、圖書治療法、文獻治療、信息療法等多種名稱。書目療法是一種輔助性的心理治療方法。它并不直接教導讀者如何做才能解決他們目前所遭遇的情緒問題,而是讓讀者在接觸適合的圖書信息資源(例如書本、影片、音樂等)后,對其內容產生認同、凈化、領悟,并在經歷這些過程后,能對他們目前所遭遇的困難有新的認知與體會,進而解決自身遭遇的問題。
閱讀療法是由圖書館員或專業人士(例如心理治療師)依據讀者的個人需求,選擇適合的素材幫助讀者從負面情緒中釋放,讀者進而自我治療,找到恢復的力量。總而言之,閱讀療法除了具有心理、情緒治療的功用之外,也能幫助讀者解決問題、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進而使他們從目前遭遇的問題中成長、發展;同時,閱讀療法也是一種藉由與材料內容互動,達到促進心理健康的方法
而在校的大學生們正值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會遇到學業、生活、感情中的各種問題,尤其是作為醫學院校的學生,他們除了上述中的問題,更關鍵的,他們還面臨著醫學道德方面的問題。
我們作為醫學院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嘗試著借助閱讀療法來幫助學生緩解在學習、生活中以及特殊專業背景中出現心理問題,引導學生平衡心態,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圖書館累計館藏紙質文獻達80 萬余冊,中外文報刊合訂本及其他文獻1.8 萬余冊,現刊870 余種,電子圖書20 萬種,其中除醫學專業書籍外,仍有大量書籍涉及各個學科,文學、人物傳記、個人修養、心靈雞湯方面的書籍收藏豐富而全面。除了豐富的紙質館藏外,圖書館同樣配置了豐富的數字資源,訂購了CNKI、萬方數據下屬的一系列數據庫,開通了博看數字報刊、博圖外文電子圖書、美國發現教育視頻資源庫、KUKE 數字音樂圖書館等數據庫。構造了以紙本書籍為主題,數字、網絡資源為互補的資源體系,為進一步開展閱讀療法提供了有力的資源保障。
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科門類齊全,文化含量豐富。不僅有書刊、報紙等印刷型文獻,還收藏大量的光盤、聲像以及電子等載體的資源。學生讀者可以利用空余時間享受圖書館的紙本資源,捧書長讀,也可以在暢游于迅速快捷地網絡世界中,盡可以享受閱讀帶來的豐富內涵。圖書館的豐富館藏是任何一位老師、朋友、心理咨詢師所無法比擬的。美國精神病專家高爾特曾指出:“圖書館是一座心智的藥房,存儲著為各類情緒失常病人治療的“藥物”。
高校圖書館是一所學校的文化交流中心,是學校開展文化服務的重點,是自主學習的中心,傳播知識、普及知識、培養閱讀能力和提供信息。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化中心,開展信息服務比較普遍,開展閱讀療法也相對簡單,通過給各院系的老師提供閱讀療法的宣傳,通過這種宣傳,掌握這種思維之后,向學生宣傳這種閱讀可以治療的思想,以便得到更多學生的重視。讀書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預防心理疾病和緩解心理壓力。
據調查,閱讀療法對解決大學生常有的心理困擾總有效率由高到低依次為:人生目標不明確94%、焦慮81%、孤獨81%、憂郁悲傷76%、性困惑76%、自卑75%、厭學67%、戀愛苦惱63%、交際困難61%、就業壓力41%。可見,閱讀療法對解決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療效顯著。大學生是青年成長的關鍵時期,大學生在此階段形成他們成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為進入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面對大學生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作為學校課外教育基地,圖書館利用自身優勢主動宣傳自己,提高圖書館的借閱率,讓更多的學生去關注圖書館,關注閱讀療法,利用讀書療法改變態度,這也就體現了閱讀療法的精髓所在。
圖書館員不僅擔負著服務讀者的任務,同時也是知識信息的傳遞者和教學的實踐者,他們將自己的豐富知識,用熱情、親切、周到的方式傳遞給讀者,為學生讀者提供知識信息,通過講座、培訓等形式逐步培養學生讀者自覺學習,自立駕馭知識的能力。優質高效的服務,親切和善的態度,循循善誘的方式,積極樂觀的工作作風,會使學生讀者感受到圖書館員的人格魅力,使學生讀者充分享受到圖書館的人文關懷,使圖書館人文精神在讀者獲得信息的過程中得以發揮,使讀者感受到心理的觸動和慰藉。
開展閱讀療法的關鍵環節就是編制推薦書目,書目包含三級類目,其中一級類目有兒童、青少年、中老年;針對青少年可以重點推薦人物傳記和一些勵志類的書目,二級類目有焦慮癥、恐懼癥、抑郁癥、創傷應激障礙,三級類目就是所推薦的書目及詳細信息,包括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和推薦原因等。
通過分類把推薦圖書的原因和作用具體化,使閱讀療法書目能更加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把最有效的書目推薦給讀者,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的去尋找相應的書目進行心理治療。
利用數字資源開展閱讀治療有著溝通迅速、保護隱私、使用方便、不是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特點。在數字圖書館可以通過QQ、FAQ、Email等方式,為讀者提供書目咨詢;在Mylibrary 中為讀者提供諸如讀書心得這樣的交流平臺,方便讀者在虛擬的環境中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從而更好的開展閱讀治療。
盡管目前國內閱讀療法開展的并不多,絕大多數圖書館并未提供相關的服務,但這種新型的治療方法有著它自身的優勢,結合高校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更好的為讀者服務,只有更多的人喜歡閱讀,才會有更多的人利用閱讀。美國圖書館學會曾在1939年就成立了“書目療法委員會”,而在國外的San Rafael 市立公共圖書館、Alexandria 圖書館等都開展了提供閱讀治療的服務項目。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圖書館的成熟經驗,不斷宣傳、推進閱讀療法的開展,服務學生讀者,幫助學生完善自身,具備良好的心態,順利完成學業、踏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
[1]王波,傅新.閱讀療法原理[J].圖書館,2003,03:1-12.
[2]吳應華.“閱讀療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方[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3,04:71-72+84.
[3]鄧昶,楊志,劉建偉.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治療”的實踐與思考[J].圖書館論壇,2004,01:42-44.
[4]宮梅玲,叢中.大學生心理問題閱讀療法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4,02:97-98.
[5]王波.閱讀療法的類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4,06:47-53.
[6]王波.閱讀療法概念辨析[J].圖書情報知識,2005,01:98-102.
[7]郭漢萍,郭勝華,劉銳,肖翠萍,李天紅,張華.閱讀療法在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6,09:84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