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菲菲
(湖北工程學院 體育學院,湖北 孝感 432100)
針對高校學生自殺事件的思考,具了解分析和有關報道,這類尋短見的人多數是來自社會的、家庭的和學習上的壓力。加之個人性格內向、孤僻,不善與人交流。只能適應順境,受不得委曲或挫折,遇到困難茫然失措。
高校尋短見學生他們都是既將畢業的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正因為他們的學厲高,社會、家庭給予他們極大的壓力。這類學生的性格孤僻,不自信,遇到問題采取逃避,不敢面對事實,不愛與人交流,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每天過得非常郁悶和壓抑。由于我們是一個偏于內向的民族,這類人一段有個什么心結就很難解開。他們的自控力差,反應遲鈍,容易激動,處事方法極端化。體育教學中我們在傳授運動技術增強他們體質的同時,更要教學生如何判定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使他們學會了解自己、接納自己、理解他人、接受現實、熱愛生活、做一個性格爽朗、樂觀、積極向上的健康人。
隨著心理學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生理健康自然重要,而心理健康同樣重要,因此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不僅是心理無疾病,還要具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體育教學能指導幫助學生排除心理障礙,克服不良心理因素的困擾,提高心理素質和發掘利用身體潛能來完成一切任務。
在體育教學中應創設生動活潑的情景,使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馨和愉快的情感,通過克服運動中的障礙和挫折,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培養他們的堅強意志和進取精神,增強學生自信心和創新意識。通過體育教學幫助學生解決心理發展中的矛盾與沖突,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
教師有目的地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實踐時,在提高運動技術、生理健康水平的同時,反過來也促進了心理健康的發展,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知識、情感、能力、意志、行為上的心理滿足,并能在復雜困難的條件下正確面對和理智的處理。例如,教師在傳授運動技術排球的扣球和攔網時,雖然一個是進攻一個是防守,都是在復雜困難的條件下要突破對方,雙方都有獲得成功并戰勝對手的可能。除了運動技術水平外,心理素質自信心至關重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取得勝利的基本保證。
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塑造個人完美的人格,體育教學能培養人健康的性格,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通過體育課堂的教育使學生不斷感受到進步與成功,多給他們表揚和鼓勵,使他們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不斷地挑戰自己和戰勝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還有賴于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和雙方努力,才能達到理想的預期效果。
2004年8月教育部在上海復旦大學,召開了建國以來首次“全國高校體育工作座談會。教育部長周濟提出了“實施青春健身運動,掀起大學生強體健身新熱潮”,并倡導“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口號。這給我們體育工作者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要求我們的教學要貼近當代學生的生活,并強調要有針對性和趣味性,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樹立“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要求。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學會正確處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關系。
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學生的前途和發展是不可估量的。學校體育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在素質教育中體育教育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僅能使學生增強體魄,還能增長知識,調節人的情感心理,加強意志品質的形成,使之獲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他對推進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催化作用。
21 世紀是知識經濟大發展的時代,知識經濟對現代人的心理素質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戰,在這激烈的競爭市場,人才的競爭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心理素質的競爭。人類如何戰勝心理危機,是心理健康的一大隱患。因此,在體育教育中,在傳授生理健康教育的同時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體育教育中迫在眉睫的當務之急。他對學生的成長能否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標準,是人們日前所關注的急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學生大多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嬌生慣養,依賴性強,心理素質的承受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容易產生過激行為的事例比比皆是。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從教育愛護學生的目的出發,態度誠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每個學生能感受到自己是受關心和愛護的。學生就能接受老師的幫助,克服自己的不足,及時鼓勵和肯定他們的成績,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上進心,使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獲得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雙豐收。
體育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和共同參與,教學中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在重視培養學生身體能力的同時,應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輕松愉快的情感體念。
體育教學過程不僅要求學生從心理上要接受教師的施教方法,還要求教師善于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況,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和愿望。體育教師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學生愿意與你交心談心。他們認為體育老師性格開朗,善解人意,很容易溝通。例如,我班有一位05 級的男學生,在課上不喜歡和同學一起參加集體活動,愛好一個人獨自練習,當我發現時并與他真心交流,了解他的真實的思想,他認為別人不能理解他的內心,自己也不愿和他們談吐內心的想法,每天過得非常郁悶和壓抑。由于家庭、社會多方面因素造成他自卑不自信是主要原因。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交流,并要求他多和同學一起參加集體練習,這名學生現在克服了過去的心理障礙,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自覺鍛煉的興趣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們現在可以說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可行范圍內通過體育教育達到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也是非常重要的,他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使人有一種催人向上的學習環境,使受教育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和積極向上的態度。
師生間的互動心理和雙方信息得到交流和溝通,才能使學生的求知欲得到滿足,最大限度調動和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培養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通過體育教育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用積極健康的心理面對一切事物,并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真正達到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目的。
人們常把教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高素質人才的鑄造師。教師素質如何直接影響著素質教育,作為一名教師僅僅憑著大學所學的書本知識是遠遠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的。面對激烈的競爭形勢,我們每位教師應拓展自我的知識面,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完成教師這一神圣的職責。
教師應是形象完美、心理健康、內涵豐富的人生導師。沒有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就不可能給學生傳遞最新的信息,不能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熱愛和向往,不能溝通師生間的心靈。
只有擴展了自己的知識,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這是當前每位在崗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決不能掉以輕心,只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高素質人才。
[1]司云.貫徹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全面提高學生健康水平[J].中國學校體育,2004,2:56-58.
[2]賈燕娟.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2004,6:102-104.
[3]吳維庫.陽光心態[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