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俊 陳志宏
(山丹縣大黃山林場,甘肅 山丹734100)
焉支山森林公園位于絲綢古道重鎮張掖市山丹縣境內南部,地處東經東經101°13′55″—101°23′15″,北緯38°22′21″—38°27′35″。 距山丹縣城45 公里,東連永昌,西望張掖,南連祁連,北眺龍首,海拔2400米以上,最高主峰百花池頂海拔3978 米。 旅游景區規劃面積12.5 萬畝,森林面積9 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72%。 1993 年由甘肅省林業廳批準成立了焉支山省級森林公園,2010 年并被評定為國家AAAA 級旅游景區。景區內有內陸荒漠山地森林、奇特的峽谷地貌、變幻的氣候天象、深厚的歷史文化等豐富的旅游資源,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森林探險、科考研究、生態教育等功能于一體,是西部理想的生態觀光旅游、休閑避暑度假的理想旅游之地。 2012 年接待游客達20 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600 萬元。
焉支山獨立于河西走廊中部, 境內被茂密挺拔的原始森林所覆蓋,與周邊的荒漠戈壁自然景觀形成強烈反差,主要喬木樹種為青海云杉、祁連園柏、山楊,林相極為整齊,高大原始云杉林下為翠綠的苔蘚所覆蓋,林間空地星羅棋布點綴著金露梅、小檗、沙棘、花楸、山丹花、狼毒花等成百上千種花灌木。 焉支山地勢奇撥險峻,景區峰巒疊嶂,溝壑縱橫,焉支峽谷激流湍湍,兩側崇山峭立,奇石巖巖。瑤池浪花飛淺,深不可測,情人峰拔地而起,萬壽嶺巖如斧削,焉支松獨立于峰頂奇石之上。山澗獐、鹿、獺、兔等動物出沒林中,鳥鳴樹梢,鷹翔藍天,流水聲與松濤聲合奏成一首天籟之音,形成了一派生機盎然的峽谷生態景觀。
焉支山優越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植物資源為野生動物的棲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園區有高等植物有1034 種,是我國內陸荒漠化區極為珍貴的原始森林,也是當地極為重要的水源涵養林。林區分布、棲息有陸生脊椎動物共162 種, 其中兩棲爬行類有15 種, 鳥類112種,獸類35 種。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馬麝、玉帶海雕、金雕,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有巖羊、猞猁、血雉、荒漠貓、白臀鹿等。
西漢元狩二年,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軍于焉支山下大敗匈奴,逐匈奴于大漠之北,匈奴失此山而發出:“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的哀嘆。 公元609 年,隋煬帝西巡河西時頒昭于此山接見西域27 國君主使臣,史稱“萬國博覽勝會”,從而焉支山被現代史學家稱為世博會的起源地。大詩人李白在《幽州胡馬客歌》中有:“雖居焉支山,莫道朔雪寒,婦女馬上笑,顏如赪玉盤,翻飛射鳥獸,花月醉雕鞍”之絕句,但最膾炙人口的要數韋應物的《調笑令》:“胡馬、胡馬,遠放焉支山下,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 位于中山的玉皇觀和山巔的鐘山寺更是彰顯了焉支山濃厚的宗教文化氛圍。
焉支山森林公園處在絲綢之路黃金旅行線上,是祁連山森林生態旅游代表景區,景區距山丹縣城45 公里,距張掖民航機場96 公里,連霍高速、蘭新鐵路均從山丹縣城經過,景區內有旅游專線車6 輛。現有公園賓館可每日接待100 余人,目前在園區已開工修建的游客商務中心,規劃日接待游客能力達到300 多人。 地方政府投資3000 多萬元,高標準修建了景區內外道路,交通便利通達。
焉支山森林公園位于祁連山中部淺山區,為整個祁連山脈森林旅游探險的理想園區,周邊更有國際、國內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嘉峪關城樓、青海湖景區,已成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黃金旅游站點,進入了西安—天水—蘭州—敦煌國際黃金旅行線大區旅游網絡。 毗鄰有張掖大佛寺、肅南馬蹄寺、臨澤丹霞地貌、高臺西路軍烈士陵園等景點。 與焉支山毗鄰的山丹馬場更是馳譽中外, 山丹縣境內還有長城路天博物館、新西蘭國際友人路易·艾黎捐贈設立的艾黎博物館、 擁有國內最大的室內泥胎貼金坐佛的山丹大佛寺等可借觀旅游資源,從而使焉支山森林旅游具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世界人士預測,以走向保護區,親近大自然為主題的“生態旅游熱”將在全球興起。森林旅游業既具有人民群眾自身需要的內在驅動,又擁有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及微觀調節手段的外在推動,成為一項具有良好發展態勢、充滿勃勃生機的產業,前景廣闊而深遠。 2010 年7 月,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張掖市政府發布了《張掖市旅游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山丹縣提出大力發展“焉支風、馬場夢、艾黎情、佛山緣、長城魂”—“五彩山丹”為主題的旅游產業,并將焉支山森林公園列為全縣的龍頭景區進行重點建設打造,各級政府對發展旅游的高度重視將不斷推動焉支山森林旅游大發展。
因受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焉支山森林旅游的發展目前還處在初級階段,大量優質資源沒有得到開發利用。 焉支山森林公園規劃面積12.5 萬畝,目前實際開發的面積為1.02 萬畝,僅占規劃面積的8%,科考探險、生態教育等旅游項目目前還沒有得到有效開展,“世博圣地,荒漠明珠”的旅游品牌沒有真正樹立起來。
生態旅游是一項綜合性的產業,它關聯范圍廣、市場擴張能力強、投資收效快,并能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帶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促進經濟發展[1]。 隨著生態旅游發展,游客餐飲、娛樂、購物需求不斷增加,為滿足游客需求的餐飲、娛樂、工藝品生產加工等行業就會隨之興起,周邊地區單一的、低水平的農業生產結構模式就會隨之改變,而形成結構合理,利潤較大的新的產業結構。發展生態旅游,還能增加大量的就業崗位,為下崗職工和農村閑置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
生態旅游是針對旅游業對環境的影響而產生和倡導的一種全新的旅游模式,內涵更強調的是對自然景觀的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旅游, 使當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機會與后代人相平等, 甚至是在當代人不破壞前人創造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前提下,為后代人建設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觀[2]。焉支山森林公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發展生態旅游,是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1]鐘林生,肖篤寧.生態旅游及其規劃與管理研究綜述.生態學報,2000,20(5):841-847.
[2]吳楚材,吳章文.生態旅游的內涵及開發原則[J].廣東旅游,1999(10):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