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特鋼集團北滿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41)
1.1 通過大量的實際案例證明,在企業中通過對附屬產品和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可以有效的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這是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動因之一。
1.2 我國以前只是注重在經濟上的發展,而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面對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在發展工業經濟的過程中,就要求盡量的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那么就要盡量的使用污染小的能源,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發展循環經濟可以實現對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并且可以使用污染小的能源,所以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對環境保護的一種重要措施。
1.3 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的發展將更加艱難。在我國的資源日益短缺的形勢下,各個企業為了節省成本,降低能源的消耗,開始走循環經濟的道路,可以對廢棄物進行回收再利用,降低了生產成本,使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可以有效的規避風險。
1.4 規模經濟是實現資源消耗的減量化、實現成本最小化、實現循環利用資源的社會化的前提,是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
1.5 發展循環經濟的可能性和經濟效益好壞,往往取決于技術體系和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技術創新為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1.6 政府對企業循環利用資源給予一定的財政或稅收優惠和直接或間接的補貼,對全面發展循環經濟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
發展循環經濟是在我國大的經濟背景下必然產生的產物,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忽略對環境的保護,從而造成生態環境遭到惡化,所以政府大力倡導可持續發展經濟,實現對資源的循環利用,對廢棄物的無公害處理,實現對資源的高利用率。實現循環經濟需要企業擁有強大的技術支撐,要將企業的生產鏈條進行延長,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要加入對廢棄物的回收處理,然后再將其應用到生產中。循環經濟就是對傳統經濟的改革,打破過去舊的工業體系,向著新型的生態化的工業道路發展。
在我國發展循環經濟主要是以工業企業為主體,在工業生產中,需要耗費大量的能源并且在生產的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的污染物,不僅對資源造成一定的威脅,同時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所以說工業企業是發展改革的主體,在工業企業內部要實現產業變革,改變企業原有的生產模式,實現清潔生產,生態生產。在產品設計方面進行創新,在技術上進行改革,在生產工藝上進行改良,通過對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廢棄物的排放,降低資源的使用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在此過程中不僅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的效益,同時也對環境起到了很大的保護作用,為國家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工業企業要想實現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就要從技術方面進行創新,全面推動清潔生產模式。首先,要在生產工藝上進行改良,保證生產過程以消耗能源少,污染物排放少,最大限度的轉化為產品為主要方向;在生產原料的選擇上,要使用無毒無害或者是低毒低害的原料,盡量避免使用產生污染物多的原料;在設備的選擇方面,要使用先進的設備,制造的污染少,排放的廢棄物少,并且噪音小,不像傳統設備產生很大的污染;在產品定位方面,要盡量的生產質量好,在市場上有很大需求量并且能夠滿足環境保護需求的產品。其次,在生產過程中,要充分的發揮先進的技術力量,對于生產過程產生的余熱、余壓和各種可燃氣體要充分的利用起來,應用到廢棄物的回收利用中。對于自己企業產生的廢棄物,可以自己循環利用的要充分的利用,如果自己企業無法循環的,可以實現企業間的聯合經營,實現對變廢為寶,進行二次能源的利用。再次,對于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企業進行不同的清潔生產費用收取標準,促使企業進行技術改革,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大對廢棄物的回收利用,不僅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同時對國家的經濟建設有更大的貢獻。
3.1 制度支撐
3.1.1 計劃和布局制度
工業企業循環經濟發展計劃應以國家環境保護計劃為基礎,包括企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方針、分期目標、考核目標、計劃性對策和重大項目等事項。針對地質的環境資源情況和外來資源的可得實際,對產業結構體系的功能進行重新定位,調整產業結構和企業空間布局,明確企業循環經濟的目標、任務以及要采取的政策措施,保證循環經濟戰略的順利實施。
3.1.2 循環程序和示范制度
不合理的再用或再生利用程序往往導致不同的經濟、環境后果,為了保證循環經濟循序漸進地發展,應重視循環程序的制定,通過建立重要技術、工藝、設備和區域的示范制度來帶動面上循環經濟的發展。如可以選擇物耗與能耗高、污染嚴重的企業進行清潔生產示范,選擇特定的企業集團和開發區進行生態工業園區和生態工業網絡的示范。總結企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提出利用循環經濟改造現有企業的思路和措施。
3.2 管理支撐
3.2.1 建立循環經濟統計體系和信息平臺
這是對循環經濟進行有效管理的基礎。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基本的物質流量表,對于企業和地區進行循環經濟管理缺乏基本的數據信息。針對目前缺失的物料和能量利用的數據,建立相應的綜合性的數據統計和信息系統,在企業建立基本物質流量表,企業之間實現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關聯和交換,逐步形成生態型企業網絡。
3.2.2 建立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
企業需要逐步把資源和環境代價計入成本,真實反映、科學評價企業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通過設置經濟運行指標、資源消耗指標、循環再用指標、廢棄排放指標、建設保障指標和發展潛力指標,指導工業企業循環經濟建設,使抽象的循環經濟具體化。
3.2.3 建立循環經濟發展指標考核體系
把發展循環經濟的指標和措施具體化、定量化,納入干部、職工的業績考核體系,從而將有關監督、考核、獎懲制度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為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提供應有的動力。
[1]于麗英.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評價體系研究 [C].2005 中國可持續發展論壇--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2005 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2005.
[2]翟緒軍.黑龍江省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