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尚志國有林場管理局,黑龍江 尚志 150600)
目前,我國林業建設正處在一個改革期,需要完成從主導木材生產到主導生態建設的一個巨大轉變。要充分適應現在社會的多樣化需要,要能夠改善現代社會的生態情形,更要能夠滿足我國對生態安全的需求,因為現在林業的首要需求就是滿足我國國土的生態需求。
在我國這個社會主義大市場下,為了實現從主導木材生產到主導生態建設的一個巨大轉變,需要制定一個詳細的戰略,引導我們進行改革實施,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氣候不同土地來制定相應的改革措施,劃分好每個功能區域,運用不同的方法對林業生態進行改革創新建設。在改革林業生態建設的過程中,要選取利于生態純熟的技術,以滿足林業的首要有求,即對國土生態的安全需求的前提出發,提高林業生態建設中的質量,并且利用先進技術和新發明的手段利用信息技術安全有效的對發展進行進一步推動,對研究成果加以宣傳和推廣,讓使用者明晰此方法的操作流程,必要時候,對使用地區進行劃分,采用技術指導方式更好的宣傳和滲透新技術的發展,從而真正實現從主導木材生產到主導生態建設的一個巨大轉變。在關系方面,我們要根據政策指導嚴格明確各部門的權利義務和職責,各司其職,形成一個新的林業生態建設的模式,使之更加有效、便捷。
為了完成生態革命的改造,國家需要出臺法律措施,用強制性手段減少經營者對天然林木的砍伐,保護自然資源;其次,我們需要大力培育人工林,這樣又需要時可以砍伐人工林而不是去破壞自然資源,實現從砍伐自然林到人工林的一個轉變。第三,調整我國的林業模式和機構,做到真正保護自然林,實現轉變。第四,充分利用我國特有的資源,比如:勞動力富裕,面積大,林業市場機會大,分析好我國特有的經濟模式,根據不同的功能進行資源分配,鼓勵對林業建設的投入,用最少的投入獲取盡可能多的生態效益。
2.1 正確的以人為本的觀念。林業生態環境的建設要在滿足自身建造過程中所需要的經費和權益外,增大林業工作人員的工資,提高員工工作環境,保護廣大員工的權益,增強員工工作積極性,吸引更多高知識高素質的人加入對現代林業發展的建設和規劃中來,特別是對一些貧困地區的林業發展更要如此進行,保證再貧困地區工作的人員也能步入正常小康水平的范圍。
2.2 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和道德觀,要做到可持續發展。不能為一己之私,不能盲目制定計劃濫用自然資源使得自然資源枯竭,破壞了環境,讓后代無法正常維持生活。作為林業生態建設的一員,要努力在充分開發資源的基礎上,留下足夠后代延續下去的自然資源,不能鼠目寸光。
2.3 堅持和諧發展的觀念。人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就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樣,我們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如果人類對自然進行無休止的開采,致使自然資源枯竭,環境遭到破壞,毫無疑問的是,人類此行也會將自己送往終結之路。再林業生態建設的問題上,不管是哪個環節,我們都要尊重自然,遵循大自然的循環規律。我們應該制定一項評價指標,從綜合角度出發,適當的回復植被,此舉也是減少經濟投放的措施,因為自然資源一旦被破壞,我們還要投入更多的財力物力去恢復,定期恢復植被也表現了林業發展的務實性。
從建設投入上看,林業發展不僅需要國家和各級政府的投資,也需要企業、單位、其它投資主體和廣大人民群眾踴躍參與投資投勞,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從建設工程管理和行為主體上看,需要中央和地方各級計劃、財政、農業、水利、林業、國土、環保、司法、行政執法部門以及廣大人民的通力合作和參與;從建設收益上看,生態的改善事關整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觸及社會各界和全體公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由于生態建設不僅是社會公益性基礎工程,而且正是宏大的系統工程,具有投入高、規模大、周期長等特點,在投資上具有很大的外部性,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使他人收益卻不會因此得到補償,社會收益或成本大大高于行為者的個體收益或成本,正面的外部性總是削弱私有部門的投資熱情,需要代表全體人民利益的政府進行干預,經濟的外部性才可能被內在化。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態建設的公共物品屬性、經濟外部性和社會性,決定了需要政府加大宏觀調控和依法組織管理,以合理配置各種資源,保障生態建設。
政府應把以林業建設為重點的生態建設,納入政府組織生產公共物品的范疇,將生態建設和林業行政管理以及執法經費納入各級政府公共財政預算。
要培育生態服務市場,推動生態效益貨幣化、資本化。生產或消費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消耗,應當計入成本,予以折舊。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中應當包括環境成本,環境成本包括資源開采和獲取的成本,環境損壞和恢復的成本,以及當代人占用后代人資源的“用戶成本”。
要發展高效益的木材加工業,以加工業發展拉動森林培育,增加“經濟人”的利益驅動。應以科學合理的采伐利用引導造林、營林業的發展。森林發達的國家往往是林業加工業發達的國家,如芬蘭、瑞典、加拿大等。實踐證明,造林和管護不與人們的經濟利益追求相一致,消極的保護和被動的建設,往往是低效益甚至是負效應的。要進一步強化依法治理。我國人口多,經濟欠發達地區面積大,人為破壞資源的因素多,生態建設任務重,難度大,沒有強有力的政府行政機構采取行政的、經濟的、法律的手段,難以組織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因此,國家應當按照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生態建設的客觀要求,建立政府主導、政策引導、宏觀調控、市場運作的機制,調動全體公民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作機制。政府在生態建設中應當發揮重要的作用,以加快生態建設。轉換國有森工企業經營體制,發揮國有林在生態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1]魏洪峰.淺談促進林業跨越式發展的措施[J].民營科技,2012.
[2]葛忠成.林業跨越式發展的主要措施探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