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化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廣東 廣州 510920)
自2003 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就標志著我國的經濟已經全面融入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面對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新形勢,究竟該怎樣提高農業產業的競爭力,是我國農業工作當中的一件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大事情。廣州市作為廣東省的經濟發展領頭羊,一直致力于推進新形勢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努力推進其農業由傳統型向現代型轉化,而且通過這幾年的發展已經有了巨大的成效。從化市要想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保持農業的長足高效的發展,就必須緊跟廣東省、廣州市的發展節拍,著力解決其根本問題,即選擇合理的、創新的農業產業化模式。
農業結構的戰略調整,是對農產品品種及質量、農業區域布局、產后加工轉化進行全面調整的過程,同時也是加快農業科技的進步、提高農業勞動者、促進農業增長方式的過程。農業要想獲得戰略性的發展,那么就必須要有加工業的發展,沒有加工業的發展作后盾,勢必影響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農業生產的農產品,只有通過有效的市場開拓,農業的擴大才有動力。除此之外,農產品加工方式的發展必然會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特別是產業化的經營模式,通過采取"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農戶"以及"公司+中間組織+農戶"等方式與農戶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系,可以進行專業化和集約化的生產,從而避免農戶自發調節的盲目性。所以推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有利于調整農業的戰略結構。
進入21 世紀以來,從化市在廣州市、廣東省的大力扶持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廣東省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城市之一,農村經濟不斷改革和發展,不斷地在縮小該區城鄉經濟發展的差距,但是就目前的現狀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城鄉發展不平衡仍然是影響廣東省整體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針對當前從化市農村普遍存在的農業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低、低品質和高成本的農產品生產及小規模生產、農業效益低等問題,要想獲得解決的話,就必須要走產業化的發展道路,來進一步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進而使得從化市農村經濟獲得全面高效發展。
隨著我國市場化程度、交通運輸及通訊條件的改善以及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我國農產品的流通性逐步加強,并形成了全方位、多形式的農業競爭格局。尤其是設施栽培和工業化人工種植的高速發展,使得農產品以新的面貌出現在了市場上。從化市作為廣東省重要的農業發展地區,要想成為農業市場化的領頭羊,就必須依靠科技、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進產業化進程。
制定以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為主的新型農業科技戰略,促進科技與農業生產的有效結合,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近些年來,廣東省致力于發展"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的研究,有效的提高了該區農業發展水平。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建立現代農業的綜合示范基地,這也是推動科技和農業相結合的重要方法。例如:從化市的農藝菜場、從玉菜場等現代化高科技農業種植園,具有觀光、休閑以及優質農產品生產等一系列功能的農業生產示范基地,有效的促進了該區域內農業經濟的發展。
生態旅游觀光型農業產業化模式指的是以生態農村和農業為主體,利用該地區內特有的生產和生活活動及自然環境來吸引游客,并集娛樂、科普教育、觀賞和體驗為一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態旅游符合了人們回歸自然的愿望,同時發展生態旅游,有利于調整農業的內部各產業之間的關系,從而延伸農產品的產業鏈,促進地方優勢的轉變。例如,從化寶趣玫瑰世界是珠三角有名的生態觀光旅游農業示范區,位于廣州市半小時經濟圈內的從化市城郊街西和村內。21 世紀以前,因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閉塞以及高素質人才的缺乏,農業生產主要以分散的自給自足形式為主,導致該區域的經濟發展停滯不前。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對旅游的要求,從化市政府部門抓住了發展機遇,利用西和村的天然資源和地理優勢,積極建設生態環境鄉村,把西和村打造成了花卉生產、旅游、觀光基地,著力發展從化農業生產旅游觀光農業,有效推動從化市的經濟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了該區域內環境效應和經濟效益的整體提高。
對外發展型產業化模式是對外發展型主要企業為載體,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聯合企業、農戶、中間組織及其他合作組織,建立對外發展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從而形成規模化生產的產業化經營。促進農產品的對外發展是推動地區經濟整體效益提高的有效策略。一方面,它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和拓寬就業渠道。另一方面它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對外發展型農業有益于出口農村品基地的建設,提高農場品的質量,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從化市位于我國第三大城市廣州市東北面,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運輸發達,具有廣闊的國內和國際市場。所以從化市首先就應該全面發揮其地理位置優勢,用發展的眼光和開放的政策來建立良好地市場投資環境,開拓新的合作方式及渠道,以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龍頭企業帶動型農業產業化模式指的是從事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經營流通,同時通過各種機制和農戶聯系,使得農產品的生產加工與銷售的有效結合,從而進行一體化的經營的企業。一般這樣的企業都是以 "公司+農戶"和"公司+基地+農戶"為基本的組織形式進行產業化經營。在農業產業化當中,龍頭企業具有資金雄厚、技術比較先進、規模較大、信息渠道范圍廣等特點,所以可以較好地抵御市場風險,從而具有競爭優勢。目前,對于從化市來說,在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扶持和幫助下呈現出了較好的發展勢頭。例如,位于從化市內的廣州市清香農產有限公司、廣州市從化華隆果菜保鮮有限公司等以果蔬加工為主業的科技型農產品加工旗艦企業大力發揮了"公司+中間組織+農戶"模式、"公司十加工專業戶+農戶"模式、"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等產業化經營模式優勢,建立了有效的科學質量監控體系,帶動周邊農戶奔康致富。這種模式的實施有力的促進了從化市農業產值的提高和農業整體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該種方式在我市實施的時間較短,底子較薄,所以在實施該種方式的時候,我們要注意首先扶持和壯大農業龍頭企業的規模,以促進其輻射帶動能力的提高。其次要進一步增強農業龍頭企業的創新意識,努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再次要不斷的提高農業龍頭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水平。只有這樣,該種模式才能更好發揮作用。
特色型農業產業化模式指的是結合農業產業優勢和產業特色,實施產業化的經營,從而形成產業規模,進而提高市場化水平。由于農產品都具有生產周期較長,受自然氣候影響大等特點。所以廣東省一直對農業采取保護措施。以從化市呂田鎮為例:由于該區具有土地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好、生態景觀多樣以及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該地區著重進行特色農業的發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現在該區域內建立的枇杷、鷹嘴桃、葡萄、楊梅等特色水果產業基地、淮山、芥菜等蔬菜產業基地已逐步完善、成熟,并成功的邁向市場之路,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取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進入21 世紀,面對我國新形勢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大背景,從化市通過有效的結合自身的發展實際,從而獲得較高水平的發展,但是整體上要想成為我省甚至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領頭羊還需要對產業化的發展模式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發展,以便更好的提高從化市經濟水平。
[1]辛逢春.我國農業產業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4).
[2]楊江峰,羅紅彬.農業產業化模式探論[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3,3(2).
[3]熊志平.農業產業化模式研究[J].臺灣農業探索,2010,2(1).
[4]徐捷.農業產業化模式探索與比較研究--以天津市為例[J].廣東農業科學201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