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市公安消防支隊滴道區大隊,黑龍江 雞西 158150)
近20年來大量的高層建筑拔地而起,然而,設計者們一般把注意力集中在總平面的功能布置、建筑藝術造型和空間利用上面,而對高層建筑的安全疏散的效率性和安全性不夠重視,高層建筑安全疏散的設計標準往往僅能滿足功能和規范的最低要求。事實上,高層建筑安全疏散的安全性比高層建筑的外觀形象更加重要。同時,國家高層建筑防火設計編委會向全國各地發出通知,為進一步完善高層民用建筑防火設計,完善和修訂現行《高規》滿足不斷變化的建設要求,提高防火設計水平,針對防火設計方面的有關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匯總,以便指導新的建設。
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設施,為人們安全疏散創造條件,對于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事故和嚴重經濟損失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發生火災時,人們在緊急疏散時,一個階段比一個階段安全性高,即人們從著火房間或部位,跑到公共走道,再由公共走道到達疏散樓梯間,然后轉向室外或其他安全處,一步比一步安全,不會產生“逆流”情況,這樣的疏散路線即為安全疏散路線。因此,在布置疏散路線時,既要力求簡捷明了,便于尋找、辨別,又要不致因受某種阻礙反向而行,并要特別注意疏散樓梯的位置。一般地說,疏散樓梯靠近電梯布置是恰當的,因為發生火災時,人們往往首先考慮經常使用的路線和火災時緊急使用的路線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于迅速而安全的疏散。同時,要防止疏散樓梯與消防電梯合用一個凹廊作前室。因為這種布置方法,在火災時會發生疏散人員與消防人員的流線交叉和相互干擾,有礙安全疏散和消防撲救。
在高層建筑設計中,應根據建筑物不同使用性質、采用結構類不同等因素,盡量布置環形走道、雙向走道或無盡端房間的走道、“人”字型走道。這樣布置交通的優點是:既方便平時使用,火災時又能迅速使人們安全疏散。現舉有代表性的高層住宅、辦公建筑、旅館實例如下:高層住宅建筑一般采用無盡端房間的外廊式或內廊式走道;對于塔式住宅其特點是以電梯、樓梯和公共走道組成一個平面核心,所有的住戶都分布在核心的四周。這種平面形式布置緊湊,既方便平時使用,又便于火災時緊急疏散。高層辦公建筑凡采用大空間辦公室的,大多采用環形走道或雙向走道。
為了保證人們在火災時向兩個不同疏散方向進行疏散,一般應在靠近主體建筑標準層或其防火分區的兩端或接近兩端出口處設置疏散出口。在火災時人們常常是沖向熟悉、習慣和明亮處的出口或樓梯疏散,若遇到煙火阻礙,就得掉頭尋找出路,尤其是人在驚恐、失去理智控制的情況下,往往會追隨他們盲目行動,如只有一個方向的疏散路線是極不安全的。在建筑物中任何部位最好同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避免把疏散走道布置成袋形,因為袋形走道的致命弱點是只有一個疏散方向,火災時一旦出口被煙火堵住,其走道內的人員就很難安全脫險。在條件許可時疏散樓梯間及其前室,應盡量靠近外墻設置。因為這樣布置可利用在外墻開啟窗戶進行自然排煙,從而為人員安全疏散和消防撲救創造有利條件。如因條件限制,將疏散樓梯布置在建筑核心部位時,應設有機械正壓送風設施,以利安全疏散。
這是疏散通道上的第二安全區域。為保證在火災時人們迅速安全疏散,對于旅館、辦公建筑、教學建筑、科研建筑、醫院、商業建筑、郵政建筑、電力調度建筑、廣播電視建筑、通廊式住宅等或其每個防火分區,應設有兩個不同疏散方向的疏散樓梯。
各種高層建筑(如高層醫院、旅館、飯店、酒店樓、商業樓、展覽樓、綜合樓、財貿金融樓、科研樓、辦公樓、住宅樓)建筑物底層公共疏散門,有的安全出口與樓梯的數量與寬度相同。這對整個建筑物人員安全疏散是十分有利的,在設計中如遇到上層工作人數(每層)和底層工作人數基本相同的情況,可以仿效。不過,在許多情況下,高層公共建筑物的底層或其上一、二、三層為公共活動用房(如商業、餐廳、大會議堂、多功能廳、酒吧、舞廳等),人數集中,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分別設置,其外門的總寬度要比樓梯總寬度寬些,出口數量多些。房間的疏散門安全出口的疏散能力,除了與總寬度有關外,還與一個房間的安全出口數有關,如果人員較多的房間,只布置一兩個寬大的出口,平時通行不便,火災時應急困難,容易造成人員傷亡。因此,凡人員較集中的房間,既要考慮平時疏散的方便,又要滿足緊急情況下的需要。應在安全出口的數量、分布、距離方面綜合考慮確定。
設置高層建筑避難層(間)是十分必要的。設置避難層(間)是保障高層建筑內人員在火災時安全脫險的一項有效措施。就高層公共建筑來說,人員眾多,緊急疏散是個大問題。層數在25 層以上的辦公、旅館等人員較多的高層公共建筑,均宜設置避難層(間),但為既基本滿足安全疏散需要,又能節約投資,宜縮小設置范圍。在一般情況下,建筑高度超過100m 的高層旅館(含飯店、賓館)、辦公樓和綜合樓,應設置避難層(間)。
在各種防火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高層建筑比低層建筑的火災危險性更大。高層建筑的樓梯間、電梯井、管道井、排氣管道等各種“豎井”,在火災發生時,其排火作用將形成巨大“火柱”,使火勢迅速向上蔓延,高層風力作用又使燃燒更加猛烈。高層建筑層數多、功能復雜、人員密集,因此疏散起來更困難,大量人員通過樓梯疏散需很長時間。1993 年紐約世貿中心爆炸,我們在研究一般情況下住戶成功逃離該建筑物需6-8 小時,通過樓梯間人員到中后期基本上是超負荷 (體能)運動。高層建筑中火災自動安全系統,消防值班人員在接警后,通過認定(以克服火災探測器的誤動作和線路故障、誤報)啟動火災警報和滅火系統,動員人員疏散和實施撲救,首先使著火層及其相鄰樓層人員疏散到遠離著火層的其他樓層,等待救援或自救。
綜上所述,高層建筑在日常管理和使用的過程中,若能將防火安全和疏散問題始終提到日程上來,即使發生火災,若能有效地組織疏散,將會大大降低火災事故損失,減少人員傷亡。
[1]淺論高層建筑火災安全疏散[Z].
[2]高層建筑防火安全疏散探析[Z].
[3]淺論高層建筑的安全疏散問題[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