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敏
(云南開放大學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云南 昆明650223)
當今世界的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在經濟、政治、科技、教育和文化等諸方面取長補短、兼容并蓄的趨勢不斷增強。 在社會意識形態領域一方面出現了 “淡化政治”、“淡化意識形態”、“消解主流意識形態”、“意識形態終結論”的聲音,另一方面,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青少年意識形態的滲透轉換了一些新的方式,例如一些科研項目的合作、資助經費、提供學習、調研場所等,這些交流與合作打著科技與文化交流的幌子,其實際是通過這些途徑向我國優等大學生和青年教師傳播西方資產階級的世界觀和價值取向。 高校一直是西方勢力爭取的地盤,高校的純凈的教育氛圍關乎國家重要人才的培養和使用,高校意識形態教育歷來應受到重視。
在馬克思的語境下認為意識形態是階級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在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意識思想觀念體系。
在馬克思哲學視域中,意識形態是其意識觀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馬克思認為意識形態是階級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在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意識思想觀念體系。 意識形態之所以會形成,馬克思認為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長久統治,不得不以一種社會成員的共同意識觀念的形態在全球化、 信息網絡化深入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工作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國內外環境。面對來自于不同方面的挑戰,加強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工作必須要在深刻理解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當代內涵的基礎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發展方向,通過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為實現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化創建有利社會環境,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改進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斷提高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水平與效果。
總體上,我國高校歷年來相當重視意識形態的教育工作,一直秉承“德為才先”的教育價值取向,各高校也把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重要的課程來抓,既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師資隊伍建設,又在教學科研上加大了支持力度;既重視思想理論課教育教研的針對性,又大膽在教學改革上嘗試新的適合青年身心特點的做法。 但同時,我們也能看到體制不健全,缺乏規范化;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不足,學生對政治理論學習積極性不高的現象存在。 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問題∶
隨著現代很多學科的精細和進一步分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承擔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素質培養的課程教育,是指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等課程組成的課程集群。 黨的十七大以來,黨中央更加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工程的不斷推進,更加重視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的高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時代化問題,更加重視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持續開展。以此為背景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也必須要呈現出滿足這一目標需求的觀念和載體的思考。
目前存在著一種情況——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分離現象。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大學意識教育不面對,教學實際工作者只講書上內容,不聯系實際,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又要求學生參加道德實踐,學生難以真正找到兩者的聯系,或是找到也感到教學理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似乎并不太大,雙方都為此感到苦惱。 這也就是所謂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兩張皮”的現象。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強調,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 學習貫徹講話精神,要求我們在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識形態工作。 今年來,我國經濟保持了持續的穩定高速增長,但是,這并不是說只要經濟工作搞好了就可以萬事大吉。 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經濟工作搞不好會出大問題,意識形態工作搞不好同樣會出大問題;經濟工作搞好了,意識形態工作搞不好也會出大問題。 世界上有些國家和地區成功領導了經濟起飛的執政黨,不僅沒能鞏固住自己的執政地位,反而在創造經濟奇跡之后丟掉了政權。因而,意識形態教育要長抓不懈,切不可放松。
學生在學校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如果不能以一門獨立的必修課出現在學生面前,不能以一門有著完整的具有理論高度和較強輻射性功能的學科被高度重視,是大學生高等教育的缺失。 任何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進入人腦都需要一定的載體,需要一系列相互銜接、貫徹始終的體制來進行。 課堂是立德樹人的主戰場、課程是立德樹人的主渠道。 從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教法改進的全方位入手,是學生系統接受無產階級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科學獲取馬克思主義觀點的有效途徑。
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在新的時期要取得好的效果已體現出它的力不從心, 要把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注入學生的頭腦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根植到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中;單一枯燥的方式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要讓科學的人生態度落實到當代學生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維方式上,變成一種穩定不懈的追求動力,任何不能直面學生困惑和逃避不談現實的做法都是不能取得實際效果的。僅僅通過考試試卷和作業要達到對學生思想境界的提升、道德素養和法律素質的修養是難以取得實際效果的。
另一方面,我們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分離開來看,不能應為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配備專業人員、專業學科、設立專門課程、單獨考試就把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分離開,各行其是。必須要形成“全員育人”的氛圍,健全完整的教育體系,一方面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合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教材、教學的各環節中,另一方面也融入在各專業、各學科、乃至學校教育教學的各環節中。 就如同一個人,只有做到自我身心健康、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真正很好地融入到現實社會中。
[1]吳春雷.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多維審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6).
[2]黃敏.市場經濟對我國意識形態安全的挑戰與應對[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10).
[3]韓晶.全球化與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J].才智,2008(08).
[4]沈妉.全球化背景對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沖擊和對策[J].成人教育,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