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守寧 李 強
(濟南市體育運動學校,山東 濟南 250033)
自1979年柔道運動由日本引進我國以來,至今已有30余年的歷史,在這期間柔道運動在中國的發展逐漸步入成熟階段,特別是在1983年女子柔道運動在我國開展后,又為該項目增添了活力。自1992年以來我國優秀女子柔道運動員先后為祖國奪得數枚金牌,實現了柔道項目每屆奧運會奪金的目標,為我國爭得了榮譽,因此我國已把柔道列為奧運會的“優勢項目”之一。
山東柔道項目的成績更是突飛猛進,這與長期進行系統訓練和大批運動員的快速成長是必不可分的。自1988年山東柔道隊成立以來,通過青島、濱州等地一批教練員和運動員的不懈努力,山東柔道也開始進入收獲期。于此同時我們不僅要看到現在獲得成績,更要關注我省柔道項目后備人才的培養。原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袁偉民曾在會議中講到:“后備力量的培養是競技體育發展的戰略問題,我們只有重視后備人才的梯隊建設,這個地區競技體育才有發展的后勁。一個項目要想保持水平不斷提高,必須遵循項目自身的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扎扎實實搞好后備人才的培養”。[1]因此山東柔道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將來重大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高度重視并加強各地市柔道項目后備人才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山東省柔道項目后備人才的研究,是為了了解山東省柔道后備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和可取之處,探討人才培養的可行性對策,為山東柔道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以山東省體校、各地市級體校的柔道教練員和運動員為調查對象。另外以山東省體育局舉摔柔運動管理中心的領導、專家和山東省體校的柔道教練員為訪談對象。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以及問卷調查法對研究對象進行調查研究。研究過程所使用的調查問卷均是根據體育科研對問卷的要求進行設計的,并通過了信度效度檢驗,從而保證問卷調查的可靠性。
山東省是國內引進柔道運動較早的省份之一,其運動水平也曾代表國內柔道運動的最高水平,是我國柔道項目的強省。這與柔道項目在省內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較為先進的后備人才培養模式是分不開的。山東省柔道后備人才的培養單位主要由省體校、地市級體校,體育學院和高效體育系組成,其中地市級體校的柔道運動員是培養后備人才的主要群體。目前全省17地市擁有近3千名柔道運動員,但各地市在人數和競技管理質量上存在較大差別,尤其是在柔道項目的運動成績上具有較大差距。濱州、青島、濟南成績最好,并在各種賽事上具有壟斷地位。多年以來,這三個地市為我省甚至我國培養了眾多優秀運動員,并在各大賽事上取得優異運動成績,也使山東省成為柔道運動后備人才培養的強省。
2.2.1 教練員的因素
教練員是訓練活動的主要設計者,也是訓練管理的重要決策者,隨著競技體育競爭的日漸激烈,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當前對教練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主要體現在教練員的年齡結構、學歷、職稱、執教年限以及自身的科學素養上。
目前,我省40歲以上的有16人,30-39歲的有23人,20-29歲的有15人。總體來說山東省教練員各個年齡階段的分布較為均衡,梯隊建設的銜接也比較合理。這對山東省柔道后備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有利的。這部分教練員大多是由退役的優秀運動員直接任教,豐富的運動經歷為他們執教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但目前對教練員的需求不僅僅是單一項目競技強者,更多的應該是一個具有綜合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2]因此當前教練員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知識與我們的需求是有差距的,尚不能滿足現在柔道運動對教練員的要求。
2.2.2 運動員的因素
青少年運動員處于身體發育和運動素質發展的高峰期,同時也處于掌握知識的關鍵時期,但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運動員認為自己的文化知識是非常欠缺的,這對培養高水平運動員具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因此這就要求廣大柔道教練員在實際工作中切實做到重視青少年科學文化素質的培養,為運動員將來競技能力進一步的發揮奠定基礎。
2.2.3 科研醫務工作者的因素
現代柔道競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比賽競爭的程度日益激烈,運動員早期選材、早期訓練和多年培養已成為各省普遍采取的重要措施,因此,如何把多年訓練活動的整個過程進行科學控制,就越來越受到廣大體育工作者的重視,而在運動訓練的過程中,科研人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然而目前由于各地市經濟水平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距,在訓練過程中很難實現像專業隊那樣使用先進的科學監控手段。另一方面多數教練員并沒有認識到科學監控對訓練過程反饋的重要性。因此加強柔道運動科研工作者的能力,保持訓練的穩定性,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3.1.1 教練員的訓練水平、選材的科學化程度、訓練計劃的科學性及合理性、訓練的質量與效率、醫務監督手段及措施、運動員的訓練和學習組織方式是影響山東省柔道后備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
3.1.2 山東省柔道教練員隊伍年齡結構銜接緊密,梯隊建設比較合理;大多數教練員是運動員出身,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積極的工作態度,但是高學歷人才少,知識結構和科研能力都不能滿足柔道教練員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的要求。
3.1.3 運動員文化學習狀況令人擔憂。現行的文化教育體制制約了運動員在未來社會中的發展空間;大多數運動員能夠合理平衡的解決“學訓”矛盾,但普遍缺乏主動學習意識且學習效率不高。
3.2.1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改善山東省柔道后備人才培養體制,提高管理水平,走體教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3.2.2 強化人才戰略意識,促進選材、訓練的科學化程度,拓寬培養渠道,改善運動員的學習氛圍、學習方法,提高科學文化素質。
3.2.3 深入挖掘并宣傳柔道的項目魅力及其價值,做好柔道運動的宣傳、普及工作,提高其社會影響力,增強廣大青少年運動員對柔道項目的親和力。
[1]李紅艷,黃善球.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現狀的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2,1.
[2]潘前.推進新時期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教結合的戰略轉變[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