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璐
(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22)
縱觀世界各國職業技術教育,其人才培養模式主要以德國的“雙元制”,日本的“三明治”形式和美國的DRE(校企結合式)為主,但不管哪一種模式,其核心都是工學結合。近年來,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遵循了工學結合的原則,如“工學交替”、“頂崗實習”、“訂單式培養”等,但是也要看到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其教學效果和工學結合的程度,以及在工學結合的教學實施層面,還存在許多問題。由于人才培養模式影響著課程體系的構建,因此,加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和實踐,加強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實踐和改革是高職人才培養工作應首先解決的問題。
我院建筑設計技術專業課程,以項目為載體,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學習項目與工作項目一致,知識學習、技能訓練、素質養成和實際工作內容一體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學中做”、“做中學”,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校企專業指導委員會的調研和反復實踐后確定形成與建筑設計相關產業高端技術崗位要求相適應,以學生獲得職業行動能力和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職業活動為主體,以典型的工作任務、項目(案例)、工作過程等為線索,確定課程結構,知識、技能、態度有效融合的課程體系。使課程與課程之間相互有機銜接,教學過程與建設項目的建設過程結合,工作與學習相結合,學習的內容與工作任務一致,真正實現“教、學、做合一”。
在教學組織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根據專業特點,采用現場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項目任務驅動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等方法。充分利用現代網絡學習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模擬真實工作環境,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工作化,使教學擺脫了課堂以及知識邏輯的束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團隊或小組的形式,對工作任務進行整體實踐,完成的作業即為課程成果,也就是企業要求的作品,作業按照企業的設計作品標準進行評定,并將評價結果進行反饋,及時進行完善和更新。
以“雙崗交替”的專業教學骨干教師梯隊培養為主線,以“專兼結合、內外互補”各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為拓展面,建立校企雙贏、雙崗交替的師資隊伍建設機制。通過訪問進修、定向培訓、企業鍛煉、項目開發、學習交流、人才引進等措施全面提升專業教學隊伍的整體水平,打造一支教學能力與應用技術服務能力、應用技術研發能力兼備的“教學名師+注冊工程師+注冊建筑師”的雙師型專職校內教師為主體,“職業崗位能手+項目管理專家”多層面互補的外聘兼職現場教師為補充的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加大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主要包括多形式教學圖書庫、多平臺工學結合項目庫、多層次試題庫等三方面的積累。如以專業核心課程為主導,基于工作過程分析,組織專業教師和現場專家開發和編寫相關教材和配套實習實訓指導書;以優質核心課程和精品課程為基礎,基于學生自主多層次學習需要,建設專業課程在線學習、在線答疑、在線自測等資源平臺,以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為特色,基于工學結合要求,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工程實際項目庫。
高職院校要把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落到實處,除了更新觀念、創造條件之外,為了使工學結合運作規范、有序、高效、持久,還需要通過扎實的工作,實現體制機制創新。
首先,要建立、健全工學結合的組織機構。學院成立有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這個機構由院校領導和行業企業領導共同組成,是校企結合教育工作的領導、協調、指導各組織機構,負責溝通學校、企業之間的聯系,促進校企緊密合作。各教學系部成立有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由系部主任和相關企業的技術專家、管理專家、人力資源專家組成,負責專業設置、專業培養目標、專業教學計劃和專業建設規劃的論證與審定,具體指導專業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使工學結合教育及對外社會服務與學校的招生、就業、教學、科研、培訓、技能鑒定等工作環節有機融合;提高院校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反應能力和服務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畢業生高質量穩定就業。
其次,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學結合的管理制度。包括校企合作委員會章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章程、對外合作合同協議管理辦法、校外實訓基地管理辦法、學生頂崗實習管理辦法、教師下企業參加生產實踐鍛煉的規定、從企業聘請兼職教師的管理規定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形成規范高效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工作機制,有效推行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1]耿潔.構建工學結合培養模式框架設想[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35).
[2]劉力.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新探[J].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
[3]許春樹,侯潔.走工學結合道路 培養高等職業技術人才[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6(06).
[4]肖化移,李謹平.工學結合的理性思考[J].職教通訊,2006(05).
[5]陳力群.對藝術高職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再認識[J].今日科苑,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