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東
士官是連接軍官和士兵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基層建設的中堅力量。士官主要從事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其崗位的專業性、基礎性強。要抓住當前影響士官隊伍整體素質提高的關鍵問題,找準切入點,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推進發展。
《政工條例》和《軍隊支部工作條例》中都有規定:士官黨員較多的單位,應當有士官黨員參加支部委員會。但從士官支委發揮作用情況來看,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論知識跟不上、責任意識跟不上、作風形象跟不上的問題。分析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自身“底氣”不足。擔心自己文化基礎差、理論素質低,理解上級精神沒高度、分析現實問題沒深度、提出意見建議沒力度,怕別人笑話;擔心在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時影響上下級關系,故而蜻蜓點水,敷衍了事;在上級意見分歧時,覺得誰也得罪不起,怕破壞團結,而當好好先生。另一方面是選用“力氣”不足。由于人員選配不恰當、民主氛圍不濃厚、相關機制不明顯,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士官支委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導致士官支委作用發揮不足。因此,各級黨委要把發揮士官支委作用當作重要內容,制定相關規定,要求基層黨支部充分利用黨日活動、理論學習的時機組織培訓,提高士官支委的素質能力。正副書記要積極創造條件,對士官支委要善于“領路子”、勤于“壓擔子”、主動“給位子”,以對單位建設高度負責的精神引入問責制,鼓勵士官委員充分發表意見,發揮士官支委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積極參與黨支部議事決策的工作熱情。
當前有些基層部隊存在著士官專業知識陳舊、技能單一,“高手”不多、“尖子”缺乏的問題,成為制約部隊發展的瓶頸。因此,一要認清差距,側重考慮士官的崗位培訓內容,有針對性地設置崗位訓練科目。結合戰備訓練和執行重大任務,強化士官的崗位訓練;充分利用實裝,彌補士官學校訓練的不足,提高士官的崗位技戰術水平。二要放手使用,充分調動士官隊伍在重大工作任務中的骨干作用。給士官隊伍壓擔子、交任務,力求使他們獨立工作、獨當一面。三要發揮優長,充分發揮士官隊伍在科技練兵中的骨干作用。鼓勵士官在掌握新裝備、新知識、新技能上,帶頭學、帶頭練、帶頭鉆研,采取以老帶新、以強帶弱等方式,開展互學互幫互教活動,發揮士官“酵母”作用,強化“造血”功能。四要樹立標桿,引導士官向被軍委首長稱為“戰士方永剛”的濟南軍區士官王保成、廣州軍區“全能士官”宗道輝、南海艦隊“海天千里眼”士官劉隆武等好班長看齊,推廣經驗做法,帶動和促進士官素質整體提升。
建設高素質的士官隊伍,需要努力探索一條培訓士官專業技能、符合士官隊伍建設規律、具有軍兵種特色的士官職業化培訓新路子。一是加大教員培訓力度,努力提高教員隊伍整體素質。建設一支教學觀念新、授課水平高、專業技術精、實踐能力強、創新意識強的師資隊伍。二是優化教學內容體系,不斷更新培訓大綱與培訓教材。應針對培訓時間短、學兵文化底子薄和訓練科目多的特點,圍繞任職需求、緊跟裝備發展、貼近實戰環境,構建綜合優化的現代化教學內容體系。教材的編寫要突出軍兵種特色,做到貼近軍兵種特點、貼近新裝備、貼近崗位任職需要、貼近對士官的日常勤務要求。三是革新教育培訓觀念,積極探索適合學兵的教學方法。要樹立職業化、軍隊與地方一體化、“訓、晉”一致的士官培訓理念,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和內容,解決梯次配備問題,通過集中、見學、在崗、網上、指導、送學等培訓途徑,采用實物、啟發、案例、競賽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激發教學雙方的積極性。四是重視培訓出口管理,著力構建培訓考核與評價體系。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平時與評時相結合、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模式,檢驗為部隊輸送的士官學兵到底合不合格。兼顧士官將來走向社會二次就業的實際,建立與國家職業教育資格認證相統一的職業能力評定等級標準。
深化士官相應制度改革,建立培養、發現、保留“能打仗、打勝仗”人才的運行機制,是培養造就高素質士官隊伍的關鍵舉措。
拓寬士官來源渠道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基礎工程,部隊和社會關注度高,影響面廣。老兵復退期間,基層人員斷層、人崗不適、兵員補充不及時的矛盾突出,應結合全國高考、院校畢業時間調整征兵時限,有效解決供需矛盾。一是把士官招生納入國家高考統招計劃,與軍隊生長干部招生并軌。二是擴大從地方院校畢業生、社會直招士官的比例和范圍。例如,可從地方工廠、企業中招收具有專業資質、技術精湛、部隊所需的技工人才。三是嚴格義務兵考取士官學校標準,提高士官隊伍的整體素質。
完善士官留轉機制是建設高素質士官隊伍的內在要求。要嚴格控制走留,堅持公開士官留轉條件標準。對士官隊伍兵齡結構、分布情況不合理以及嚴重超編的,要結合老兵退伍、轉業等時機適時進行調整;要注意保留思想工作骨干,并與保留黨員骨干、技術骨干統一起來,確?;鶎佑幸恢Ь身斢煤拖鄬Ψ€定的士官骨干隊伍,保持士官隊伍建設的整體性和連續性。
健全士官管理、考評機制是建設高素質士官隊伍的重要保證。要以加強直屬分隊士官管理為重點,針對部分士官為機關服務時間長、與各級領導關系較熟,因而自我擺位不正、條令意識下降的問題,搞好整頓教育,強化作風紀律;以加強“關系士官”管理為切入,堅持從士官隊伍的源頭把關,嚴格按照編制崗位數量,適度控制選送培訓數量、規模,避免專業士官隨意調換崗位;以崗位成才為抓手,將優秀訓練尖子覆蓋到所有關鍵崗位,建立勝任本職專業人才管理系統,與干部管理系統、兵員管理系統互聯,將比武成績作為獎優罰劣、實施問責、套改晉升的重要依據;以化解心結為突破,針對士官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合理訴求,制定相應管理規定,努力解決士官婚戀、探親休假、家屬來隊、改選升級、公寓建設、退伍就業等實際問題,緩解精神壓力,防止管理偏差,調動工作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