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皎
(重慶市氣象信息與技術保障中心,重慶 401147)
區域氣象觀測站網是綜合氣象觀測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氣象災害的監測、預報預測以及預警信息發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重慶氣象事業加速實施“十二五”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規劃以及在西部率先實現氣象現代化建設的深入,區域自動氣象站的建設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特別是全市山洪項目的啟動,更是將現有區域氣象觀測站網進行了深度拓展,將會逐漸覆蓋全市所有鄉鎮、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區、中小河流域和病險水庫、重要交通線路以及通信、電力、油氣輸送干線等重要基礎設施。
在區域氣象觀測站網規模的不斷擴大,人員編制不增加的情況下,維護力量不足、維護維修成本高、維持經費緊張等諸多因素已成為影響全市區域自動氣象站運行質量的突出問題,全市的裝備技術保障工作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2.1.1 維護維修量 2011年全市34個區縣氣象局考核區域自動氣象站總數為864站,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維護維修次數總共為3 622站次左右,每站年平均維護量為4.2站次。
2.1.2 全市區縣技術保障隊伍 據初步統計,全市區縣技術保障人員共91人左右,其中在編人員49人,占總人數的54%,外聘人員42人,外聘人員主要為司機,部分區縣司機兼職區域自動氣象站維護維修。
2.1.3 維護維修管理模式 萬州區、黔江區信息技術保障分中心成立后,全市基本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市、區域、縣三級保障體系。市局信息中心和技術保障分中心主要負責區域自動氣象站運行監控、技術指導、設備維修、備件管理配發以及為轄區內區縣氣象局提供人員技術支持等工作,區縣氣象局是維護維修主體,主要負責區域自動氣象站的運行監控、日常巡檢、故障維修等任務。
目前全市各區縣氣象局區域自動氣象站維護維修人員基本上都是由本局在編人員+外聘人員構成,小部分區縣氣象局全部由外聘人員承擔。各區縣由于業務重視程度、資金人員狀況、以及區域自動氣象站數量等差異,維護維修管理模式各有不同,大致分為以下3類:
①行政管理模式:制定區域自動氣象站維護維修管理辦法,將任務下達至相關科室,落實責任人,制定詳細的考核目標以及獎懲機制,在運行監控、故障修復時效、工作日志等方面作出明確要求,并在收入上具體體現。人員為本局編內人員為主,外聘人員為輔,車輛由本局統一安排調度,司機基本上是外聘人員。
②承包模式:維護維修任務全部由本局專職外聘人員完成,部分外聘人員兼職司機。按照每站每年一定的金額乘以轄區內站點數量作為外聘人員全年的工資,制定相應的考核機制,以區域自動氣象站數據通訊質量作為考核指標,如某一站點不達標則作相應的扣除,車輛由本局統一安排調度。
③其它模式:沒有下達具體任務和考核指標,對運行監控、故障修復時效等方面沒有作出要求,沒有專職維護維修人員,責任人不明確,人員以本局編內人員為主,外聘人員為輔,有維修任務的時候人員臨時組織,車輛由本局統一安排調度。
2.1.4 維護維修費用 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各區縣氣象局2011年全年總共投入區域自動氣象站維護維修費用大致為471.4萬元左右;其中燃油、路橋、車輛磨損、人員差旅等費用為212.6萬元,占總費用的45%;外聘人員工資121.8萬元,占總費用26%,全市區縣外聘人員的平均工資為2 426元/月;區縣自籌備件費用137萬元,占總費用29%。
2.1.5 資金渠道及比例 全市各區縣區域自動氣象站維護維修資金渠道大致有4類:①市局下達;②地方財政下達的氣象事業經費;③地方財政區域自動氣象站專項維持經費;④本局自有經費。
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區縣氣象局2011年維護維修總費用大致為471.4萬元左右,其中市局下達86.4萬,占總費用的18%;本局自有經費121.8萬元左右,占總費用的26%;地方財政經費263.2萬元左右,占總費用的56%。
2.1.6 維護維修成本 據初步統計結果,全市區域自動氣象站平均每站年維護維修成本大致為4 093元左右,如包含備件費用則為5 767元左右。
2.2.1 上海市浦東新區氣象局
①站點數量以及維護量。上海浦東新區氣象局轄區內區域自動氣象站數量為43個,其中考核13個,全年維護維修次數為790站次,平均每站年維護量為18.4站次/a。
②維護維修管理模式。外包公司負責轄區內43個區域自動氣象站的日常巡檢、維護以及維修等任務,由本局相關科室負責管理和考核。“每月至少維護一次;每次維護或維修必須當天上傳維護日志;維護日志中必須有維護照片;出現故障時重要站點需在24 h內修復,其他站點須在48 h內修復;沒有達到維護要求的,維護費用將被相應扣減……”這是自動站網維護外包合同中明確規定的設備維護質量要求。
③資金渠道。由于是經濟發達地區,地方政府對氣象事業關注程度較高,所以浦東新區氣象局區域自動氣象站維持經費都由地方財政專項經費全額支持。
2.2.2 云南普洱市瀾滄縣氣象局
①站點數量以及維護量。瀾滄縣氣象局是云南普洱市氣象局下屬的縣氣象局,該局轄區內區域自動氣象站點數量為20站,全年維護維修次數為65站次,平均每站年維護量為3.2站次。
②維護維修管理模式。區域自動氣象站維護維修任務由本局自行承擔,技術保障人員一共兩人,全是兼職編內人員,兼用車輛兩部。
③維護維修成本。該局全年區域自動氣象站維護維修費用為5.6萬元,平均2 800元/站(不含備件)。
④資金渠道。該局全年區域自動氣象站維護維修費以及設備備件全部用由上級部門普洱市氣象局全額下達。
重慶移動公司的GSM基站、TD基站在全市分布廣泛,據初步估計,全市大致有7 000個左右,覆蓋率遠遠大于全市的區域自動氣象站網密度,邊遠山區甚至無人區都有分布。基站往往都建設在地勢較高的地方,交通條件極為不便,要保障全市各移動基站正常運行,其維護維修難度可想而知,成本也相當高。重慶移動公司基站維護維修也是采用服務外包的方式。
重慶移動公司對基站代理維護維修公司的維護維修服務制定了嚴格的管理細則和技術要求,具體內容包括:《基站代維管理考核辦法》、《代維人員、車輛、儀器儀表配置要求》、《基站配套設備巡檢及維護作業計劃》、《基站傳輸設備維護作業計劃表》、《基站代維質量工作月報》等內容,按照每月、半年、年度的周期對代維公司進行考評,連續3個月考核不合格就會終止合同。
氣象部門歷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特別是區縣氣象局,有的區縣氣象局在編人員還不到10人。隨著地面氣象探測業務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全市氣象部門在人員編制沒有增加的情況下維護維修壓力也越來越大,維護力量的不足已經成為影響全市區域自動氣象站正常運行的突出問題,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對裝備技術保障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全市各區縣氣象局由于人員編制少,業務繁多,在職人員往往都是身兼數職,再加上人員不固定,流動性大,區域自動氣象站技術保障人員幾乎都不是專職人員,辦公室、財務、預報等人員兼職區域自動氣象站維護維修的情況相當普遍,維護維修人員以及責任人不明確,從而導致全市區域自動氣象站技術保障隊伍不穩定。
各區縣氣象局長期以來由于人手緊、任務重以及人員流動性大等原因,造成全市技術保障隊伍整體接受教育培訓機會少,知識老化嚴重,整體知識結構很難適應現代化的觀測系統的發展,區域自動氣象站維護維修效率不高,經常出現到現場不能處理故障的情況,延長了故障恢復時間。
重慶的山區地貌特征決定了區域自動氣象站維護維修成本要比北方平原地區以及經濟發達地區高出很多。2011年全市各區縣氣象局區域自動氣象站維護維修總費用為471.4萬元左右,僅僅燃油、路橋以及車輛磨損等費用就高達212.6萬元,占總費用的45%,另外,外聘人員的工資支出占總費用的26%,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出于資金統籌考慮,市局實際下達到區縣氣象局維持經費有限,只占到全市各區縣氣象局維護維修費用總額的18%,地方財政支持占全市各區縣氣象局維護維修費用總額的56%。由于地區經濟的差異,部分經濟發達地區的區縣氣象局在地方爭取到了比較充裕的維持經費,但是在經濟落后的地區,地方財政無法提供或只能提供一部分維持經費,大部分區縣氣象局還達不到56%全市平均的地方支持,這與浦東新區氣象局的全額地方財政支持以及云南普洱市瀾滄縣氣象局的上級下達全額維持經費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實現全市區域自動氣象站社會化保障其核心理念是“服務外包”體系。服務外包是指客戶單位將其非核心的業務外包出去,利用外部優秀的專業化服務團隊來承接其業務,從而使其專注核心業務,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環境應變能力的一種管理模式。對于氣象部門來說,其核心業務是綜合觀測、預測預報和公共氣象服務三大系統,區域自動氣象站維護維修只是其非核心業務,如果區域自動氣象站維護維修占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勢必會對氣象部門的核心業務造成影響。
隨著全市氣象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當前區域自動氣象站的裝備技術保障工作在人力資源、維持經費、技術能力以及運行體制等方面的矛盾已日益凸顯,也越來越不適應新形勢下對裝備技術保障工作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運行保障機制,以“來源于社會,服務于社會”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社會豐富的人力、物力等資源服務于全市氣象裝備技術保障工作,建立全市完善的裝備技術保障體系,壯大技術保障隊伍,提高裝備技術保障能力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隨著氣象現代化的不斷發展,區域自動氣象站裝備技術保障服務化和社會化也將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需要充分利用社會豐富的人力、物力等資源服務于全市氣象裝備技術保障工作,根據前期調研結果以及從目前全市各區縣氣象局的需求和資金能力來看,也具備了這方面的基礎條件。
加快推進現有裝備技術保障體系建設,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①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不斷充實和壯大全市技術保障隊伍,加強技術人才培養,不斷提高技術保障人員的整體業務技術水平,逐步在全市形成一支技術過硬、人員穩定的技術保障隊伍。
②加大區域氣象觀測站網維持經費的投入,在各級政府、有關部門、相關行業積極籌措資金,特別是各區縣氣象局一定要積極爭取地方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統一規劃,建立長效運行維持資金投入機制,確保區域氣象觀測站網穩定運行和可持續發展。
③不斷完善目前各項管理制度以及制定嚴格的考核目標,從行政層面加強全市裝備技術保障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從根本上提高全市各相關部門的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