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春
湖北省宜都市中醫醫院,湖北宜都443300
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侵入傷口、生長繁殖、產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種特異性感染。破傷風桿菌是一種革蘭氏染色陽性厭氧性芽胞桿菌,這種病原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可通過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如開放性骨折、銹釘和木刺傷、擦傷、燒傷、動物咬傷等)而侵入人體[1],亦可發生于不潔條件下分娩的產婦和新生兒。破傷風是繼發于皮損性創傷后較為兇險的疾病,患者主要癥狀為局部和全身性肌強直、陣發性痙攣、抽搐,嚴重者甚至可導致呼吸肌麻痹引起窒息而死亡[2]。此病來勢兇險,如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在10%~40%左右,精心的護理是治療破傷風患者的關鍵。2010年11月我科收治了1例重型破傷風患者,經過積極的治療和護理,病情好轉,最終康復出院,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患者,女性,47歲,農民。主要左手拇指部開放性損傷7 d,自行處理未給于清瘡及TAT注射預防治療,伴張口呼吸困難8 min,渾身抽搐,以 “破傷風”急診收住我院。入院查體:當時測T36.9℃,P 87次/min,R 25次/min,BP 17.5/12.0kPa,胸片顯示雙肺肺炎。入院時患者神智恍惚,呈苦笑面容,全身肌肉強直性痙攣,頸背部僵直/呈“角弓反張”狀態,雙肺呼吸音粗糙,偶可聞及早搏。立即采取單間病室隔離,保持安靜,避免聲光刺激,保持呼吸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敞開傷口,對傷口行徹底清創處理,用3%過氧化氫及甲硝唑反復沖洗。中和游離毒素,破傷風抗毒素3萬U加入5%葡萄糖液500~1000 mL內,緩慢靜脈滴入,1次/d。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靜脈滴注青霉素和甲硝唑。應用鎮靜劑控制肌肉強直和抽搐,用氯丙嗪50~10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緩慢靜脈滴入,癥狀緩解后給予地西泮20 mg,肌內注射。嚴密監測病情,患者于入院后第3天呼吸困難有窒息先兆,即行急性氣管切開術,術后接呼吸機輔助治療。同時對患者進行基礎生活護理,高熱時給予物理降溫以保護腦組織,做好口腔、身體受壓部位及會陰護理。
2.1.1 創造良好的環境 將患者置于隔離病房,保持安靜,門窗加簾遮光,室溫保持在20~25℃,濕度約60%,床邊加床欄,以防抽搐患者發生墜床。適當開窗換氣,但要避免對流風吹入。病室內備齊急救藥品和器械,處于應急狀態。
2.1.2 減少外界刺激 醫護人員各項操作均應輕柔,盡量做到走路輕、語聲低、操作穩,將監護儀等儀器設備音量調低,避免聲、光、寒冷等不良刺激。限制陪護及探視人員,準許留1名家屬陪護,最大程度減少不必要的刺激。
2.1.3 嚴格隔離消毒 加強消毒隔離,醫務人員進入病室內要穿隔離衣、戴隔離帽、口罩、手套,身體有傷口時,不能進人病室內工作。患者使用的器械及敷料均需專人專用,并且一用一消毒,接觸過傷口的器械須先用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或1%過氧乙酸浸泡10 min,更換的敷料應進行焚燒處理。定時使用紫外線殺菌機對病房內空氣、病床等進行消毒,做好環境清潔消毒工作。
氣管切開術后患者初期咳嗽無力,應保持呼吸道通暢,做好呼吸道管理。①氣道濕化:氣道內每間隔1~2 h滴入生理鹽水配制的的濕化液(慶大霉素8萬單位+α-糜蛋白酶5mg)3~5 mL,每天總量不超過250 mL,以防止分泌物黏稠痰不能被吸出,造成堵管[3]。②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吸痰管使用應一次一根,用無菌鑷子夾取,防止致病菌帶入肺內引起肺內感染。③吸痰時盡量保持患者頭頸、軀干呈一軸形線,動作輕柔。如果一次吸痰不凈,應先退管,吸氧后再吸,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s,兩次抽取至少要間隔2~3 min。④氣管切開傷口每天應該換藥,傷口有分泌物及時換藥,保持清潔。⑤為防止發生墜積性肺炎,經常輕拍背部,以促進排痰,配合震動排痰15 min。注意觀察痰液的顏色、性狀和量,并根據痰液藥敏結果遵醫囑用藥,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告知主治醫生并給予相應的處理。
2.3.1 痙攣抽搐的護理 痙攣和抽搐是破傷風的主要癥狀之一,有效地控制和消除肌肉痙攣是治療的關鍵。治療過程中根據病情的輕重使用鎮靜藥物和冬眠藥物,若患者持續痙攣抽搐明顯嚴重,應按醫囑立即給予氯丙嗪50~10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緩慢靜脈滴入,癥狀緩解后給予地西泮20 mg,肌內注射。密切觀察患者抽搐持續時間、程度、間歇時間,隨著患者神志的逐漸的恢復,及時調整鎮定藥物的用量。抽搐控制后及時觀察管道是否脫落,是否保持通暢。
2.3.2 高熱的護理 本例患者發生了肺部感染,最高溫度達39.6℃,根據藥敏調整抗生素的使用劑量。持續腋窩測體溫動態監測變化,配合使用物理降溫,如使用冰毯行全身物理降溫,大動脈處冰敷,戴冰帽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用溫水或酒精擦浴,以免引起或加重抽搐。在冷療過程中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以免發生凍傷。
2.3.3 用藥護理 破傷風抗毒素具有中和破傷風毒素的作用,用于預防和治療破傷風,但是其含特異性抗體[4],用藥過程中容易發生過敏性休克和血清病,使用前必須先做過敏試驗并詳細詢問既往過敏史。在輸入過程中密切觀察有無藥物過敏反應,患者一旦出現過敏性休克,輕者注射腎上腺素后即可緩解;重者需輸液輸氧,使用升壓藥維持血壓,并使用抗過敏藥物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進行搶救。
2.3.4 飲食護理 由于患者痙攣、抽搐、大汗,體力熱量消耗極大,需要在短時間內補充熱量。患者張口困難無法進食,用營養管鼻飼,根據食物的種類計算每天總量,300~400 mL/次,每天5次,間隔時間不少于2 h,對需要長期鼻飼的病人每2周更換1次鼻飼管,兩側鼻孔交替使用。主要以高熱量、高維生素、低纖維素、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牛奶、果汁、葡萄糖粉、排骨湯等。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給輕瀉劑。
破傷風患者生活多不能自理,應加強基礎護理,如定時翻身拍背防止發生墜積性肺炎,對于不能進食的患者要加強口腔護理,應給患者勤換衣服、床單、被褥,置軟墊保護關節以防肌腱斷裂和骨折等。同時加強胃管護理、尿道護理、尿管護理,最大程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經過醫護人員精心的治療與護理,患者入院8 d后,神志逐漸恢復,在院治療28 d后痊愈出院,無并發癥發生。3個月后對患者進行隨訪,患者思維清晰,生活能夠自理,基本恢復了正常的工作。
破傷風以進行性發展的肌肉強直為特征伴有發作性加重,本病患者并治療復雜、護理難度大,通過對重癥破傷風患者提供科學有效的護理,獲得較好的治療護理效果。對破傷風患者的精心護理是治療成功的關鍵[5],因此,必須加強工作責任感,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有效控制痙攣發作,積極搶救窒息患者,同時保證營養供應,加強基礎護理,防止并發癥發生。另外,在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應加強疾病健康教育、普及衛生常識,如有外傷,應及時就醫,徹底清創。同時積極推廣和宣傳受傷后接受破傷風抗毒素或人體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的預防注射,有效預防和控制破傷風的發生。
[1]蘇爽.一例破傷風并氣管切開患者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2):450-451.
[2]章紅萍.氣管切開患者氣道管理的護理進展[J].護理與康復,2007,11(6):734-736.
[3]楊麗芹,魏麗萍,劉曉霞.氣管切開術的術后護理體會[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7,16(4):286-287.
[4]仇年妹,周筱琴.重癥破傷風患者氣管切開術后護理體會[J].健康必讀,2010,18(12):62.
[5]劉正玲.重型破傷風患者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18):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