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政權
(貴州省江口縣氣象局,貴州 江口 554400)
江口年均暴雨日為3.8 d,年最多暴雨日為7 d,出現暴雨造成較大損失的有1983年、1985年、1988年、1995年、1998年、2004年。暴雨在江口幾乎每年都有局部或大范圍的發生,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不少的危害。
近年來,氣象工作者對氣象服務標準化的探討比較熱烈。陸幗英[1]對巴州“967”特大洪災抗洪氣象服務進行了總結,袁長煥[2]探討了汛期氣象服務機制,中國氣象局對預警發布做了規定[3]。
本文對2012年5月8—9日,發生在江口縣大范圍大暴雨氣象服務全過程進行分析、總結,強調敏銳、快捷、主動、及時、三個叫應的氣象信息服務及積極應急聯動響應機制的重要性,為黨委、政府搶險救災提供強有力的決策科學依據,從而減少了經濟損失、提升部門形象。
5月9日,江口高空處于副高邊緣,中層西南急流的建立有利于水汽輸送,急流南退,切變影響銅仁市,而低層主要受到華東低渦的切變系統影響,導致銅仁東南部江口縣出現了大范圍高強度的降水。據江口縣14個兩要素區域自動站、2個七要素(縣城、梵凈山)自動觀測站實時雨量監測統計(2012年5月8日18時—9日18時),我縣87.5%的站點發生暴雨到大暴雨,其中6個站點出現大暴雨,7個站點出現大到暴雨,2個站點出現中雨,強降水區域主要集中在縣北部、東北部及縣城,同時各地出現強雷電天氣。其降雨量主要集中在9日22—23時,此次強降雨過程造成一定災害。
入汛以來,江口局高度重視汛期氣象服務工作,按照“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過程不放過”的要求,嚴格實行領導帶班制,24小時值班制度,重要信息采用專題、傳真及手機短信等發布制度,晝夜密切監視天氣變化。
根據市氣象臺《重要氣象信息專報》預計:“8日傍晚前后到9日夜間,受高原槽和中低層切變影響,銅仁自北向南多云轉陰有中等雷陣雨,全市雨量一般為中到大雨,中東部有大到暴雨,部分鄉鎮有暴雨,個別鄉鎮可能出現大暴雨;同時各地將出現強雷電天氣,雷雨中可能還伴有短時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針對此次強降雨過程,江口局高度重視,積極響應,發揮職能職責。8日13時30分,制作《重要天氣預報》,強調強降水、強對流天氣,及時送達當地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15時22—57分,用LED顯示屏、短信、飛信、電話向縣、鄉領導、服務單位及公眾發布強對流天氣預報。并特別提示“注意預防暴雨、雷電、洪澇、滑坡、泥石流等帶來的危害!”,提醒廣大市民加強防范。
業務人員密切監測天氣變化,根據雷達回波顯示,強雷云已由省西北部快速向江口縣移來,8日17時11分,用災情直報發布雷電黃色預警,17時18—22分,分別用LED顯示屏、短信、飛信、電話向縣、鄉領導、服務單位及公眾發布雷電黃色預警信息,特別強調各鄉鎮、各部門做好應急措施。21時10分,業務人員再次用短信、飛信、電話向縣、鄉領導、服務單位及公眾發布未來6 h天氣預報。22時,強雷云已控制全縣,并且在不斷加強,強雷電天氣發生,22時55分,用災情直報發布雷電橙色預警。全縣均有降水,并不斷加強,江口縣怒溪、桃映、麻陽溪、蘇家莊、太平鄉已達到暴雨量級,22時49分,用災情直報發布暴雨黃色預警,23時21分,用短信、飛信、電話向縣、鄉領導、服務單位及公眾發布暴雨黃色預警信息。9日08時,經過鄉鎮雨量監測點監測,我縣部分鄉鎮已達到大暴雨量級,9時10—50分,用短信、LED顯示屏、飛信、電話向市局、縣、鄉領導、服務單位及公眾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息,特別強調“做好防暴雨應急和搶險工作;做好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災害的防御和搶險工作。”14時38分,我局業務人員通過市氣象臺雷達回波顯示和對天氣形勢分析,做出強降雨、強對流天氣結束的預報,同時暴雨紅色預警解除,并通過短信發布。
一是與市氣象局加強溝通,8日14時44分,根據市氣象臺《重要氣象信息專報》發布的強降雨、強對流天氣預報,江口局電話與市氣象臺會商江口天氣,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發布強降雨、強對流天氣預報。在強雷云進入我縣全境過程中,局領導及業務人員隨時與市氣象局溝通聯系,并根據指示做出相應措施。二是多部門聯動。做出強降雨、強對流天氣預報后,及時與部門溝通聯系。19時54分,與縣應急辦、防汛辦、國土局等部門溝通聯系,要求他們做好應急防范。22時,監測到江口縣怒溪、桃映、麻陽溪、蘇家莊、太平已達到暴雨量級時,江口局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積極做好“三個叫應”工作,用電話通知相關領導、鄉鎮及相關部門,同時通過短信、電話、飛信等方式不定時向縣、鄉領導及鄉鎮通報雨情形勢及未來天氣趨勢。
我局在加強天氣監測同時,密切關注災情發生發展情況,及時做好災情調查上報。9日10時,電話詢問各鄉鎮災情情況,根據各鄉鎮提供災情信息,11時,江口局派出專門人員赴災區進行災情調查,事后及時做好總結評估報送,并建立氣象服務個例檔案存檔,以待后期查閱。
據調查,此次強降雨過程造成49 167人受災,因災傷病16人,緊急轉移安置1 146人,集中安置61人,分散安置1 085人;農作物受災面積981hm2,其中成災面積658hm2,絕收面積89hm2;毀林耕地面積11.00hm2;倒塌房屋間數29間,倒損房屋戶數124戶;嚴重損壞房屋間數143間,一般損壞房屋間數291間,直接經濟損失761萬元。由于無縫隙氣象服務及時到位,進村入寨,傳播途徑多,公眾接到信息后,能第一時間開展自救,政府主導,多部門聯動積極組織民眾搶險避險,把此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無人員傷亡,按氣象災害規定,5月9日洪澇初步評估為小型氣象災害。此次服務受到了縣委政府高度肯定及民眾普片贊同,進一步提高了氣象部門知名度。
此次強降雨沒有造成大的災害,及時、準確、周密的氣象服務和各方聯動,迅速的應急響應,減少了災害損失。
為了使重大氣象服務有條不紊規范運行,此次服務以后,縣政府下發了《加強氣象信息進村入戶的通知》,出臺了《江口縣氣象災害防御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了《氣象災害協調領導小組》。
[1]陸幗英.巴州“96·7”特大洪災抗洪氣象服務總結[J].新疆氣象,1997,20(1):34 -35,37.
[2]袁長煥.從1998年嫩江流域特大洪水氣象服務探討汛期氣象服務機制[J]. 氣象軟科學,2007,2: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