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光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作出的重大部署、取得的重要成果,對順利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戰略部署,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意義重大而深遠。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握時代、實踐和人民的新要求,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戰略部署,在理論上有一系列重大創新,在政策上有一系列重大突破,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的高度自覺。氣象事業是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習宣傳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中肩負著重要責任。
學習貫徹好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必須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要深刻認識“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旗幟”,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八屆三中會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全會確定的各項改革任務上來,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推動各項氣象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
學習貫徹好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必須樹立強烈的改革意識。要深刻理解問題倒逼機制、外部環境壓力、自身發展動力等所構成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要求,以強烈的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深刻領會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并轉化為推動氣象改革的強大動力,堅定改革信心,牢牢把握方向,把準改革脈搏,大膽探索實踐。
學習貫徹好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必須堅持自覺的改革態度。不改革不行、改革搞不好不行、改革推不動不行,要更加自覺地把氣象改革與我們黨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融為一體,把落實好既定改革任務和謀劃推動新的改革緊密結合起來,凝聚廣泛共識,匯聚改革力量。
學習貫徹好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必須采取有力的措施和辦法。全面深化改革,關鍵要有新的謀劃、新的舉措,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以氣象事業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重大問題、關鍵問題作深入研究和科學謀劃,深入研究各領域改革的關聯性和各項改革舉措的耦合性,著力推動解決影響和制約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
當前,我國氣象事業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有效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問題,做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全面深化各項氣象改革任務十分緊迫。改革開放35年來,中國氣象局黨組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廣大氣象干部群眾,接力推進、有序開展,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我國氣象業務服務水平明顯提升,應對復雜天氣氣候能力不斷提高,氣象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發展環境和條件不斷優化,各項氣象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的必由之路。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氣象事業的今天,也就沒有氣象現代化的明天。與此同時,快速發展也不可避免地積累了一系列極具挑戰性的矛盾和困難,而且發展起來的困難,往往比不發展的時候更多、更具復雜性。越往前走,觸及的困難越大,涉及到深層次的問題越多,遇到的難題也越多。全面提升氣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能力,不斷增強氣象綜合實力、氣象創新活力和氣象工作影響力,需要深化改革開放;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大力推進氣象工作政府化、氣象業務現代化、氣象服務社會化,建立適應需求、結構完善、功能先進、保障有力的氣象現代化體系,建立與氣象現代化體系相適應的新型事業結構,需要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提高氣象預測預報的準確率特別是關鍵性、轉折性、災害性天氣氣候預測預報能力,提高公共氣象服務水平,提高氣象科技和人才對推動現代氣象業務發展的貢獻率,提高氣象現代化建設的質量和效益,需要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強化公共氣象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轉變政府氣象管理和服務職能,加強基層基礎氣象工作,需要深化改革開放;縮小東中西部氣象發展的差距,解決國家級、省級、市縣級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問題,需要深化改革開放;破解推進氣象工作政府化、氣象業務現代化、氣象服務社會化所面臨的諸多難題,解決與加快現代氣象業務發展不相適應的體制機制等結構性問題,更需要深化改革開放。改革開放35年的快速發展,氣象事業步入不改不行的窗口期,各項改革邁入不進則退的關鍵期。因此,全面深化氣象改革尤為緊迫而艱巨。
全面深化各項氣象改革必須攻堅克難。與以往相比,今天的改革面臨著更為嚴苛的審視,承載著更加厚重的期盼。當那些比較容易的問題改掉以后,剩下的“硬骨頭”就顯得更加醒目。因此,今天的改革面臨著“攻堅期”的挑戰、“深水區”的艱難,前者意味著“難”,而且難度日益加大,后者代表著“險”,風險挑戰也日益增多。一是凝聚改革共識的難度明顯加大。在這樣一個多元文化、多元思想、多元價值觀的時代,各方面改革訴求不同,普遍受益和廣為接受的改革措施越來越少,推進改革共識的難度也大增。二是改革面臨著利益固化的現狀。全面深化各項氣象改革,會越來越多地觸及深層利益關系,越來越要求對既有利益進行重大而深刻的調整,同時改革本身也面臨著“期望值上升的革命”,難度可想而知。三是改革面臨著“自我革命”的難題。從一定意義上看,固化的既得利益往往與自身的利益相關聯,需要職能部門主動革思想的命、削手中的權、去自己的利,職能轉變、簡政放權,不與基層氣象部門爭權、不與社會爭利,用權力“減法”換發展的“加法”甚至“乘法”效應,不是每個部門都愿意改,也不是每個群體都想改,這是全面深化氣象改革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四是改革任務發生了重大變化。2013年5月,在總結前兩年氣象現代化試點的基礎上,中國氣象局黨組決定全面推進全國氣象現代化。在新的形勢下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更加突出強調深化各項氣象改革,更加突出轉變氣象發展方式,加快建設適應氣象現代化的新型氣象事業結構。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所需要的改革,涉及到氣象業務、服務、科技、人才、管理、文化等全面改革。改革面臨的任務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有一些重大改革如縣級氣象機構綜合改革才剛剛起步,有一些改革尚未破題,有些方面不僅涉及國內改革,而且涉及國際氣象關系。這樣的改革,不會一帆風順,必然會遇到思想觀念束縛、利益固化藩籬、體制機制障礙,也會不斷遇到新問題和新挑戰。然而改革有困難,不改革會更困難。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破解發展難題、創新發展模式,才能海闊天空、贏得未來。我們必須做好思想準備,以“敢闖”的銳氣和“會闖”的睿智,集中力量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戰。
全面深化各項氣象改革時機已經成熟。通過改革開放35年來的實踐探索,我們成功走出并不斷拓展了中國特色氣象發展道路,氣象現代化的面貌、氣象臺站的面貌和氣象人的面貌都發生了顯著變化,率先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也迎來了光明前景。氣象事業的巨變、氣象發展道路的拓展,無不源自于迎難而上、銳意攻堅所形成的“改革紅利”,也為今后全面深化改革打下了形成更大紅利的實踐基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匯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形成了全面改革理論和政策上的一系列重大突破,為全面深化氣象改革打下了形成改革更大紅利的政治基礎和理論基礎。當前,改革是氣象事業發展最大紅利的事實并沒有改變,解決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所面臨的突出矛盾和挑戰,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通過改革釋放發展新紅利、尋找發展新動力。歷史的機遇不可喪失,各方的期待不能辜負。我們只有用好這一最大紅利,不失時機地全面深化改革,同心協力、鍥而不舍地前進,才能跑好現代化“接力賽”中屬于我們自己的這一棒,為發展贏得更加美好的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在推進改革中,要堅持正確的方法,堅持辯證法,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這是對改革經驗的寶貴總結,對改革方法的科學概括,對如何全面深化氣象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講方向,最根本的是我們的改革必須始終堅持公共氣象服務的引領方向。堅持服務民生、造福社會的宗旨意識,這是氣象改革發展的邏輯起點,也是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的正確方向。不管改什么、怎么改,都要明確公共氣象引領事業發展的前進方向不能偏,這是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是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正確選擇,是履行政府公共氣象服務和氣象社會管理職能的根本保證。惟其如此,每一步改革的推進,才有可能最大范圍地凝聚全社會推進氣象現代化的共識;每一次改革的突破,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廣大人民群眾推動氣象現代化的力量。適應中國國情、符合人民期盼,就需要毫不動搖將公共氣象引領發展的改革進行到底,讓中國特色氣象發展道路與時俱進。否則談不上方向正確,談不上凝聚人心、承載民意,更談不上開辟改革新境界、抵達發展新高度。
全面深化改革,在指導思想上要正確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重大關系,把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有機統一于深化改革、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實踐探索中。思想是否解放,并不是簡單地看思想是不是新穎,而是要看能不能解決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面臨的現實問題、突出難題。全面深化改革,面對的是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求,需要的是服務人民群眾安全福祉的新做法,要求的是推進氣象工作政府化、氣象業務現代化、氣象服務社會化的新舉措。必須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束縛,以披荊斬棘的勇氣和求真務實的智慧,研究如何把新形勢下的氣象工作放到黨和政府工作全局中去謀劃、部署和推進,研究如何發揮各級政府在推進氣象現代化、氣象事業發展規劃、公共財政保障等方面的主導作用,研究如何推動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開發利用氣候資源的法制化、制度化,研究如何把推動氣象現代化建設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中,研究如何廣泛利用社會資源、調動社會力量解決提高預測預報能力、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和開發利用氣候資源能力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如何改進公共氣象服務的提供方式、提高氣象服務的覆蓋面和效益,使我們的思想觀念及理論、方針、政策同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要求相互適應,與人民群眾安全福祉對氣象保障的現實要求相互適應。如果思想僵化、因循守舊,就很難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癥結所在、很難找準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很難拿出創造性的改革舉措,無法真正做到實事求是,也就不會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對公共氣象服務的現實要求。
全面,意味著不能單兵突進。時至今日,氣象事業正處于全面轉型、結構調整的關鍵期,全面推進現代化遇到的現實問題千頭萬緒,各種深層次的矛盾錯綜復雜,單兵突進式改革,常常舉步維艱;零敲碎打的調整,往往事倍功半。作為一場深刻而全面的變革,要做到改革不停步、發展不止步,必須增強深化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就能形成強大合力,最大限度凝聚廣泛共識,最大程度釋放改革紅利。但是,深化改革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選擇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作為突破口,以點帶面,牽一發而動全身,對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尤為關鍵。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需求,我們就是要在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和創新氣象社會管理上實現新突破,在形成和地方政府共同推進氣象現代化的管理體制上、利用社會資源和社會力量共同提高公共氣象服務水平的服務格局上實現新突破;面向世界氣象科技前沿,要在氣象數值預報等核心業務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上實現新突破;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要在完善公共氣象服務體制和氣象業務技術體制上實現新突破;加快建設氣象科技創新體系和氣象人才體系,要在提升氣象科技和人才對現代氣象業務發展貢獻率上實現新突破;解決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突出問題,要在全面推進縣級氣象機構綜合改革、提升基層氣象現代化水平上實現新突破。廣大干部群眾關注度高、反映強烈的問題,就是改革要觸及的“穴位”。在這些緊要處發力,改到痛處,改得徹底,這既是改革的題中之義,也能凝聚廣泛共識、提振改革信心。
當全面深化改革打響攻堅戰,迫切需要把頂層設計和基層大膽探索結合起來,在摸石過河中把握規律,在統籌規劃中推進改革。一方面,強調頂層設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觀。無論是全面深化公共氣象服務改革、業務技術體制改革,還是推進氣象科技體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無論是推進縣級氣象機構綜合改革,還是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經常會面對著這樣的現實:表層麻煩解決了,深層問題又凸顯了;顯性癥結化解了,隱性風險又浮現了;服務水平提高了,新的訴求也更龐雜了。缺乏頂層設計,改革難以凝心聚力,有的改革比如縣級氣象機構綜合改革不僅要頂層設計,還要頂層來推動,從頂層謀篇布局、總體規劃,制定明確的路線圖和時間表,避免在實施過程中相互扯皮、拖延不決。另一方面,強調大膽探索實踐、尊重基層首創,這是改革的群眾觀。摸著石頭過河,摸的是發展規律,激發的是實踐熱情。今天的摸著石頭過河,不但要摸經濟發展形勢,也要摸社會發展脈動;不但要摸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氣象服務的新需求,也要摸社會公眾對氣象服務的滿意度;不但要摸清基層在利用和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共氣象服務、調動社會資源提高公共氣象服務水平上的新做法,還要摸清基層在履行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上的新舉措,使公共氣象服務改革真正融入社會、融入各行各業、融入生產生活;不但要摸清基層在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機制上的新嘗試,還要摸清基層在有效推進全社會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上的新探索,以形成全社會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的整體合力,營造全社會提高公共氣象服務水平的社會環境;不但要摸中國國情,也要摸清世界氣象科技發展大勢,摸清國際氣象科技合作與博弈面臨的復雜局面;不但要摸清摸準摸對,還要順勢而為。把摸著石頭過河與加強頂層設計有機統一起來,將“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改革融為一體,堅持事前調研、反復論證,先行試點、完善推廣,跟蹤成效、適時調整,形成頂層決策和基層探索之間的良性互動,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
處理好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的統一,是我國改革成功的重要經驗。作為一場深刻的革命和決定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的關鍵一招,作為推進氣象工作政府化、氣象業務現代化、氣象服務社會化的內生動力,改革的力度不能小;作為后發追趕世界氣象科技先進水平,甚至某些領域還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發展的速度不能慢;作為進入社會矛盾凸顯期、國內國外風險明顯增多的國家,氣象部門內部廣大干部職工的承受度不能超。把握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一是膽子要大,勇于開拓。二是步子要穩,穩妥審慎。三是把握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結合點,改革是動力,停不得;發展是目的,慢不得;穩定是前提,“冒”不得。這是今后5—10年深化改革、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依然需要堅持的邏輯前提。
解決影響和制約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社會關注的難點、群眾關心的焦點,決定著改革的前途,也影響氣象現代化的未來,無不需要在踐行群眾路線、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不斷作出準確、科學的回答。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目的就在于以革除“四風”、轉變作風為突破口,打破無形之墻,解決突出問題,緊緊圍繞為民務實清廉,在基層一線的廣闊天地和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中傾聽真知灼見,強化宗旨意識,全面提升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群眾工作能力。我們要深入各有關部門,深入農村田間地頭,深入基層一線,深入廣大氣象干部群眾之中,問政問計于民,下大功夫總結和運用35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深化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下大功夫把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氣象事業改革開放的客觀要求,下大功夫了解全社會對提高公共氣象服務的各種意見和建議,下大功夫了解基層氣象部門干部職工在改革方面做的有益探索,從而在紛繁復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準改革脈搏,在眾說紛紜中開好改革藥方,答好攻堅克難的時代考題,找到思想認識的最大交匯點,找到利益整合的最大公約數,凝聚起各級黨委、政府主導氣象現代化的力量,凝聚起各有關部門共同推動氣象現代化的力量,凝聚起全社會共同參與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的力量,凝聚起利用國際氣象資源提升我國氣象科技水平的力量,凝聚起廣大氣象干部職工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正能量。這種力量必將成為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實現氣象現代化奮斗目標的勝利之本、力量之源。
發展永無止境,改革未有窮期。面對未來改革的艱巨任務,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銳意進取,攻堅克難,譜寫氣象改革發展新篇章,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