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冉 張琴 龐博
(余杭區氣象局,浙江杭州311100)
塘棲獨特的地域特征和自然環境及繁榮的運河水鄉文化孕育了塘棲枇杷這一江南名果。“塘棲”牌枇杷是全國原產地域保護產品,浙江省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1]。氣候條件是枇杷生長發育最重要的環境條件,研究枇杷的氣候適應性有助于提高產量和品質。對于發展余杭品牌水果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1.1 溫度條件 枇杷生長的適宜溫度是年平均氣溫在15℃以上。冬季開花,春季形成果實,冬春氣候對枇杷的結果具有關鍵的影響。冬季開花期極端最低氣溫<-6℃,花器易受凍害,影響座果率;春季極端最低氣溫<-3℃,幼果受凍,不利果實生長[2]。
1.2 水分要求 枇杷生長需要較濕潤的環境,要求雨量充沛,全年的降水量在1000~1500 mm時較為適宜[3]。不同生長、發育階段枇杷對水分需求量有差異,春季連續陰雨可引起落花落果、裂果、爛果等現象[4-5];果實成熟期需要一定的水分,滿足果實的生長。
1.3 光照要求 枇杷開花期要求較充足的陽光。枇杷花期較長,一般從10月開始開花,一直延續至來年2月。
2.1 氣溫 枇杷生長的氣象條件中以氣溫最重要。塘棲氣象監測自動站于2003年底建成,根據數據統計,從2004年至今,分析近9 a來的年平均氣溫(表1),塘棲年均氣溫在17.0~19.3℃之間,塘棲冬季極端最低氣溫在-5.8~-3.2℃之間,年極端最低氣溫均高于-6℃,枇杷花期凍害情況發生幾率較低、受凍程度較輕。枇杷幼果發育開始在3月份,要求溫度在-3℃以上,而塘棲3月份的最低氣溫均高于-3℃,剛好錯過了不利于幼果發育的低溫期。但是3月份易出現寒潮天氣,短時強降溫天氣對枇杷的生長有一定的不利影響[6],統計近9 a來塘棲3月寒潮或強冷空氣的日平均氣溫過程降溫幅度情況,一般48 h降溫幅度在7~12℃,最強的降溫天氣出現在2005年3月10—12日,48 h內降溫幅度達到了18.4℃。

表1 2004—2012年塘棲年平均氣溫、極端最低氣溫
2.2 降水 塘棲鎮近9 a來的年降水量在1077.8 ~1678.1 mm 之間(圖1),年降水量均達到1000 mm以上,年際間分布較為均勻,能夠滿足枇杷生長的要求。春季連陰雨天氣也是影響幼果生長的原因之一,如果陰雨連綿,陽光不足,則果實著色不良,使成熟期延遲,果味變淡。根據氣象數據統計,近9 a來塘棲3—4月期間持續雨日≥7 d,或過程雨量≥50 mm,僅2006、2008、2012年各出現1次,2007和2010年出現2次。在果實迅速膨大期,如果雨水過多,則易發生裂果;枇杷不耐漬水,雨水過多容易導致爛根,連陰雨天氣較多的時候要及時注意排水。

圖1 塘棲2004—2012年年降水量
2.3 日照 陽光充足利于光合作用,為結果提供干物質,利于優質高產。枇杷開花期要求較充足的陽光。枇杷花期較長,一般從10月開始開花,一直延續至來年2月。塘棲歷年10月至第二年2月日照時數(表2)為375.9~625 h,除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日照時數偏少,其他年份都能滿足枇杷花期的生長。氣溫高達35℃以上時,直射光易使果實灼傷,從表3可知,塘棲35℃以上高溫天數大多出現在7、8月份,持續的天數較長,應選擇適當時機傷斷部分吸收根,進行晾根,以推遲花期,減少凍害發生。

表2 塘棲2004—2012年歷年10月至次年2月日照時數

表3 塘棲2004—2012年夏季最高氣溫(35℃)以上天數
綜合以上氣象資料的分析,塘棲的氣候條件,特別是氣溫、降水、日照等條件較適宜枇杷種植,但個別年份出現的冬季低溫、夏季高溫和連陰雨天氣等也會對枇杷生長產生不利的影響。例如,2005年3月12日凌晨起,下了一場積雪厚度9 cm的春雪,結果枇杷花幾乎全凍死,那一年的產量,只有往年產量的1/10還不到,成為真正的“小年”。2010年,受2月中下旬低溫降雪和3月上中旬低溫連續陰雨天氣影響,導致一期和二期花器嚴重受凍,枇杷成熟期推遲,產量也于往年下降近3成。因此,在提高產量和品質上,除了選擇適宜塘棲生態環境條件的優良品種外,還要根據氣候條件進行生產組織、做出科學安排。
3.1 提高枇杷園小氣候觀測水平
塘棲枇杷種植在氣候資源上具有地形小氣候優勢,充分利用已建的枇杷農業小氣候觀測站、區域自動氣象站等觀測設備,開展風速、空氣溫濕度、土壤墑情等氣象要素監測與分析,逐步建立枇杷生育期與氣象條件關系的精細化氣象觀測,加強對枇杷花期霜凍、夏季干旱以及夏秋季臺風等主要氣象災害的監測和預警,為進一步完善枇杷農業氣象數據庫,為主要致災因子與枇杷產量與質量關系的深入分析提供數據支撐,為加強枇杷專業性服務提供科技依據。
3.2 積極開展針對性的預測預報和氣象服務
凍害。枇杷花期較長,持續霜凍是造成塘棲枇杷凍害的最主要因素,冬季低溫和降雪也會導致枇杷落花和落果,影響枇杷的產量和品質。在12月到次年的2月期間,根據天氣的變化及時發布寒潮、低溫冰凍、大雪、春季霜凍等農業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提醒果農提前采取噴灑葉面肥、果園熏煙、主干涂白樹盤覆蓋或根外追肥等方式達到保暖作用,可同時采用束裹花穗或花穗套袋等方法,有效防范枇杷遭受低溫冰凍損害。
連陰雨。盛花期如遇連陰雨天氣,易致使枇杷授粉授精不良,座果率低;幼果期如遇低溫、持續降水,雨后驟晴,易導致果實銹斑產生。因此在開展低溫、連陰雨等農業氣象預報、預警的同時,需關注枇杷園小氣候的綜合作用,發生連陰雨時應每3 d搖花一次,搖掉花上的雨水,搖脫不可靠的花果和附在幼果上的花瓣,以減少染病和節約養分消耗,有利座果,同時及時采取幼果套袋措施,做到提前預防,以有效提高果實品質。
盛夏高溫干旱。枇杷的花芽分化期(7月下半月—9月)處于塘棲鎮高溫伏旱期內,高溫少雨影響樹體生長,抑制枇杷的花芽分化。要關注果園土壤墑情,發展噴灌和滴灌等果園灌溉,同時采取搭建涼棚、施用抑制蒸發劑等方式,進一步防止干旱對枇杷生長的影響。
夏秋季臺風。枇杷樹冠高大,根系分布淺而狹,易受大風危害。余杭區是受熱帶氣旋、臺風等影響較多的地區,夏季常受到熱帶氣旋大風的襲擊。因此建園時應考慮在周圍栽植防護林,調節果園小氣候,同時配合矮化密植、整形,大風來臨前進行樹體支撐等工作,達到增強抗風能力和降低災害程度的目的。
[1] 孫曉云,馬正榮,何娟.余杭塘棲枇杷產業發展現狀與策略分析[J].新農村,2012,10:12 -13.
[2] 黃壽波,沈朝棟,李國景.我國枇杷凍害的農業氣象指標及其防御技術[J].吉林農業,2012(4):17 -19.
[3] 黃德森.淺談枇杷栽培適應性[J].吉林農業,2012(01):72-73.
[4] 王飛鳳.始興縣枇杷栽培的氣象條件分析[J].廣東氣象,2003(01):45-46.
[5] 王朝麗.塘棲枇杷春季管理技術[J].商情,2012(46):256-257.
[6] 梁萍,韋波.黔東南枇杷生產的氣象條件與災害分析[J].貴州農業科學,2004,32,(5):27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