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過去的創新,是用新的方式呈現產品的概念;現在的創新,是抽離公司的角度,看見產業正在發生的改變與趨勢。過去的領導人,在管理企業;而現在的領導人,在管理“改變”。國際知名創新顧問公司IDEO資深顧問、IDEO日本分公司負責人、丹麥哥本哈根互動設計學院(CIID)顧問部門領導人林克(Brian Rink)認為,“重點不是產品,是和顧客的每個接觸點。不只是當他購買產品的那一刻,而是在顧客的整個旅程上”。本刊現輯錄他的部分觀點,與讀者共享。
◎ 有些領導人開始意識到,“改變”是他們的工作。他們不是在管理企業,他們是在管理改變,以及管理隨著改變而來的風險。當你能擁抱這個概念,你的工作在改變,你的公司在改變,你的市場在改變,你就會尋求符合這些改變的發展。有時,甚至在市場還沒有改變之前,你先改變。你改變了看事情的角度,不把重點放在追上一個市場,而是自己創造一個新的市場。
◎ 找出創新的目的。不論是采取什么做法,你必須先了解,你的創新要達到什么目的。要做到這點,應該從公司的策略目標開始。當你有清楚的策略目標,你的創新方式就會比較清晰。當市場改變,客戶會有比較大的自由投向競爭者,這時公司可能才突然理解到,他們的企業本質其實是和顧客的關系,服務的提供更甚于產品的提供,能源產業就是這樣。重點不是產品,是和顧客的每個接觸點。不只是當他購買產品的那一刻,而是在顧客的整個旅程上:從知道你的產品開始,一直到產品用完后的資源回收。你如何在這整個鏈上提供價值。因此,贏家會是和顧客建立關系的人,而不是賣東西給顧客的人。
創新不是一種輸入或產出,而是一種行為。領導人必須要先展現出對于顧客的想法和行為很感興趣。他們要到現場,要愿意接受批評,鼓勵失敗。最重要的是領導人的行為。他們希望別人的行為如何,自己就要先展現出那種行為。
◎ 獎勵行為,而不是獎勵產出。中階主管應該創造創新的環境:為員工設定目標,激勵他們,然后獎勵最好的行為。你應該獎勵的是行為,而不是產出;你應該獎勵那些建設性地分享自己知識的人;你應該獎勵那些團隊合作,樂于和其他人一起工作的人。作為中階主管,你必須想,如何支持團隊,如何做服務的提供者。你必須從品質控制者,變為品質促動者(enab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