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自月
保山市人民醫院產科,云南保山 678000
妊娠期高血壓是當今產科醫學中最為常見的一類高發性疾病之一,是造成孕婦妊娠期間導致死亡或者胎兒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孕婦的體質較弱,而且很特殊,所以對妊娠期孕婦進行高血壓降壓的治療方法和治療時機要嚴格謹慎,既要考慮如何進行有效地控制孕婦的高血壓,又要時刻考慮和保證孕婦和胎兒的身體安全。
孕婦在妊娠期的日常血壓高于140/90 mmHg,而且出現高血壓癥狀在妊娠期首次發現,該病在孕婦產后3個月左右血壓逐漸恢復正常并伴有腹部上方疼痛不適和血小板數量減少,而且尿蛋白含量幾乎沒有。
該時期的高血壓分為輕度和重度兩部分。輕度表現為:孕婦在懷孕20周左右第一次出現大于140/90 mmHg的血壓,并且尿蛋白含量大于0.3g/d;重度表現為:孕婦懷孕期間平均血壓都高于160/110 mmHg,而且蛋白尿大于5.0g/ d,血肌酐和血小板的含量比正常水平來得低,乳酸脫氫酶和肝酶比正常水平高,經常性發生頭痛和其他因腦神經導致的視覺障礙。
在子癇前期,孕婦出現不能用其他原因來解釋的抽搐和昏迷。
患有慢性高血壓的孕婦最初身體的尿蛋白含量極少,但在懷孕20周后尿蛋白含量的突然增加,高達300 mg/d,并且血壓不斷地出現升高和血小板含量急劇下降,明顯低于正常水平。
此類高血壓孕婦的平均血壓大于140/ 90 mmHg,并且在懷孕前或者懷孕20周內已經確診為高血壓和產后12周后高血壓病癥仍然發生存在。
對于血壓的SBP在140~150 mmHg左右,或者DBP在90~99 mmHg左右的高血壓孕婦來說,因此該血壓嚴重性較小,所以應該首先通過飲食、生活規律和臨床預防進行非藥物治療。
2.2.1 藥物降壓 采用藥物進行降壓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預防孕婦和胎兒發生例如心腦血管意外和胎盤早剝等并發性疾病,盡管通過藥物進行降壓治療并不能完全限制相關并發癥的發生,但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高血壓不斷升高的風險,孕婦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加重時往往會導致孕婦發生子癇等嚴重并發癥,所以,對于高血壓比較嚴重的孕婦應該及時接受住院治療。
2.2.2 降壓藥物的療效指標 孕婦的平均收縮壓高于160 mmHg,或者平均舒張壓高于110 mmHg時,屬于重度高血壓癥,應及時進行降壓治療。藥物降壓的主要目的在于力求血壓平穩下降,不能出現較大波動和血壓過低現象,從而用來保證既不影響子宮胎盤血流灌注,又能夠有效地保護好孕婦的器官功能來延長孕婦的懷孕周期和保證胎兒成熟待產。
2.2.3 藥物的選擇 目前臨床上可供妊娠期高血壓孕婦進行降壓治療的藥物種類主要有:鈣通道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α受體阻滯劑等6大類,臨床上用于孕婦降壓的常用口服藥物主要有尼卡地平、拉貝洛爾、硝苯地平、甲基多巴和尼莫地平等;主要用于靜脈注射的降壓藥物有尼卡地平、拉貝洛爾、酚妥拉明和硝酸甘油等,這幾種常用的藥物雖然比較效果明顯,但是劑量的使用不當會引起很多副作用,所以,對于妊娠期孕婦的降壓治療應謹慎、科學地使用,并且使用何種降壓藥物應根據患者血壓的高低、患者的具體身體素質、藥物的安全性和醫生的臨床經驗等因素作準確的決定.由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都屬于FDA妊娠藥物,所以,懷孕早期的高血壓孕婦在服用此藥之后常會心血管疾病和中樞神經畸形等疾病,而在妊娠中后期,孕婦使用此藥之后往往會發生胎兒腎臟發育受阻和腎衰竭引發新生兒死亡[2]。對于子癇和子癇前期高血壓孕婦進行緊急救治時,應該先對孕婦進行鎮靜、預防抽搐和停止抽搐的有效控制,然后進行積極降壓處理,必要時要停止孕婦的妊娠,最后給予高效、平穩的藥物降壓治療,臨床上常用拉貝洛爾、尼卡地平和烏拉地爾等靜脈注射藥對該期間孕婦進行緊急救治,因為這些藥物不但不會影響子宮胎盤的血流量,而且對孕婦不會產生其他并發癥,高效且安全。
對于患有高血壓的妊娠期孕婦來說,藥物治療無疑是效果最好的方法,但選擇降壓藥物要根據醫生的臨床經驗和對降壓藥物的熟悉程度才能給予安全準確的有效治療,否則將對胎兒和孕婦造成較大影響。對于再次妊娠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患者,醫生應該在診斷、治療時應采取更高度的重視,盡可能降低妊娠期孕婦和胎兒的安全隱患[1]。
[1] 劉力生,王文,姚崇華,等.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0,18(1):11-30.
[2] 陳魯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降壓治療[J]. 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08(5):305-306.
[3] 李青,林其德,狄文.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降壓治療新進展[J]. 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2,39(3):27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