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升
深圳市光明新區衛生監督所,廣東深圳 518107
隨著安全生產理念的深入,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和控制效果評價的企業逐漸增多,但卻產生了一個新問題:企業未進行預評價或防護設施設計相關工作,竣工并試運行一段時間后,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并申請竣工驗收。根據相關規定,此問題貌似不難解決,其實面臨諸多糾結。
在2006年,《衛生部關于實施 < 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衛監督發〔2006〕415號)明確指出:《職業病防治法》實施后,衛生行政部門應依法對未經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審查或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擅自開工的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進行處罰并依法要求該項目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不得要求建設單位補做項目預評價報告和防護設施設計;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批準,要嚴格把好此類項目的竣工驗收關。與該文精神相似,2011年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工作的通知》(安監總安健〔2011〕192號)(下稱192號文)明文規定:發現未依法執行職業衛生“三同時”制度的建設項目,應當依法對建設單位予以行政處罰,并視不同情況,要求建設單位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對處于初步設計階段的建設項目未作職業病危害預評價的,應當責令建設單位補做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對于正在施工的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建設項目,未編制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專篇的,應當責令建設單位補做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專篇并按規定組織審查;對于未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和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審查就投入試運行的建設項目,應當責令建設單位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并按有關規定申請驗收;對未經職業病危害預評價、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就投入生產運行的,應當責令用人單位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相對原衛生部文,安監總局的192號文更具操作性,對不同的階段“視不同情況”給予處理,實踐中也更具備操作指導性。
近年,實踐中遇到不少申請竣工驗收的建設項目屬于192號文列舉的“未經職業病危害預評價、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就投入生產運行”情況,不同的是,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是該企業申請竣工驗收前主動進行的,而非經職業衛生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其采取的補救措施。根據192號文要求,應對企業處罰。其次,企業認為是因其主動申請竣工驗收才被監督部門“發現”了其違法行為,若因此而遭受處罰,則寧愿像周邊其他大多數企業一樣:不申請竣工驗收、也不會被處罰,索性放棄申請竣工驗收。
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對“發現未依法執行職業衛生‘三同時’制度的建設項目,應當依法對建設單位予以行政處罰” 的考量。
近些年,雖然建設項目的相關工作開展情況有所改善,但絕大多數建設項目違法而未被處罰的現象仍普遍存在。因此,對該類企業處罰則難免有失公正、甚至造成“打擊”“主動自糾”企業的表象;不罰則又違反規定,甚至造成“不做預評價完全不影響驗收”的錯像,值得思考。
建設項目一般包含可行性研究(論證)階段、初步設計階段、施工設計和施工階段、竣工驗收階段[2]。根據《職業病防治法》相關規定,建設項目應當在可行性論證階段、初步設計階段和竣工驗收前分別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審查和控制效果評價。一般來說,施工建設開始之日必然發生在可行性論證階段和初步設計階段的終了之日之后。因此,對于僅進行控制效果評價而未進行預評價和防護設施設計就申請竣工驗收的企業要區別對待:若企業施工建設時長超過2年,而企業申請竣工驗收時才被發現違法行為,則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不應對企業進行處罰;若發現違法行為時尚未超過2年,根據相關規定,理應對企業違法行為進行處罰,但建議給予警告。因為絕大多數建設項目預評價、防護設施設計和控制效果都未進行也未因此而受到處罰的現象客觀存在,而對這些企業全部進行處罰并不現實,所以給予警告既保持與明文一致,又稍許兼顧合理。
鑒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關于建設項目規定的執行并不理想,建議及時制定切合現實的、可操作的建設項目相關規定,以解決此類問題。
本著“在服務中執法、在執法中服務”的理念,職業衛生監督管理部門在對上述建設項目的竣工驗收中,不能依法簡單依法處罰了之,也應考慮一些現實的公平合理問題。因此,職業衛生監督部門在積極呼吁完善操作性強的制度的同時,應盡可能幫助企業做好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工作,正確踐行服務企業的理念。
[1] 職業病防治監管的矛盾及建議.(2009-09-10). http://blog.cntv.cn/7810571-921706.htmL.
[2] 金泰廙.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