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曉
高職營銷技術人才教育培養的思考
□張 曉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營銷人才培養,構建以營銷技術應用能力為中心的教育教學體系,是深化高職營銷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也是高職營銷技術人才培養的核心主題。按照企業需求的營銷崗位群所需的職業能力設計教學環節,改革教學模式,加強產學研結合,拓展校企合作的多種渠道,是實現教學與實踐零距離、教師與學生零間隙、畢業與上崗零過渡的根本,是高職教育生存之本。
就業為導向;零距離;校企聯手烹飪;運行模式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但在高職營銷技術人才培養過程中也面臨許多問題。一是兩張皮現象突出,以企業崗位需求定制人才培養方案的方向不明確,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學校教育與企業教育結合不緊密的問題相當突出;二是實施過程深度不夠,還未將“以就業為導向理念”真正融入到教育、教學全過程。高職教育只有直接面對企業崗位的需求,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進行教學,才能培養出受企業歡迎的人才。
要培養備受企業歡迎的人才,就應依據企業需要調研、論證人才培養方案,依據企業崗位需要設計教育內容,依據企業崗位標準更新課程標準,依據企業崗位能力完成教學任務,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
教育教學過程是塑造學生職業崗位要求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育人過程,這種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培養只有通過學校與企業 (用人單位)聯合設計,共同培養,校內與校外深度融合,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項目驅動情境化的“零距離”實施是以就業為導向教育教學的關鍵。
項目驅動情境化的“零距離”實施是指在教學整體設計上,以“營銷技術崗位必須的項目載體為依托,選取學習情境,實施項目化教學”。因此,我們把營銷人才培養體系分為兩大項目,即 “營銷職業素養基礎項目”和“營銷技術技能實操項目”,并以“項目驅動情境化”實施改革。
“項目驅動情境化”分為“職業素養基礎項目”和“營銷技術情境項目”兩個階段。其中“職業素養基礎項目”是提高市場營銷行業技術入職通用技能的職業素養基礎階段,強調教給學生營銷通用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增強學生就業的適應性與將來靈活就業的適應性。這樣既能為學生掌握專業技能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也能為學生將來職業崗位的發展與變更創造良好的條件。“營銷技術情境項目”是依據營銷技術崗位學習領域,構建相應的學習情境,實施教學。它以提高市場營銷技術技能的彈性,增強學生靈活就業的競爭力為目的。“營銷技術情境項目”是市場營銷職業技能專門化實施階段,以營銷綜合職業能力和營銷崗位的基本技能作為能力培養的重點目標。其項目內容是以針對營銷師職業崗位所應具有的專門知識和技能,給學生從事營銷具體領域所需要的不同技術項目(例我院設立的汽車營銷、房地產營銷、醫藥營銷、食品營銷等項目)所需的技能,并以此作為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同時,也接受了專業領域的相應技術崗位,做到“零距離”就業上崗。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探索了“校企一體、學工三導”的開放式運行機制,即導師、導生、導員的“三導制”。
1.導師制。學校專職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共同承擔教育學生的職責,實施導師制。具體做法如下: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成項目團隊,由專、兼職教師聯手指導,考核形式以項目團隊為單位,指導、實施團隊合作效果及任務完成的成果測評。
2.導生制。指在營銷專業大二、三年級學生中進行考核,選出部分優秀的導生。由大三的同學擔任導生主管,協助專、兼職教師教育引導大二學生,同樣,由大二的同學擔任領班,協助專、兼職教師輔助和引導大一的學生。導生能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任務、學習方法和心理困惑等,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學習。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和存在的困難先是通過“導生”帶領團隊協調解決,并將解決方案總結匯報給導師,導師做出評價及考核。這種“梯式導生培養機制”的良性互動,能使學生在學習上共同提高。
3.導員制。該項措施由學院團總支協助專業教研室完成,本著“教”與“管”并用、“學”與“聽”并行的原則,旨在幫助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方法及學習習慣等方面實現由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每個進入校內實訓基地的學生都有一個固定的導員跟蹤,關注和輔導他(她)各方面地成長,定期與家長溝通。
實施“校企聯手烹飪”。一是“學校烹飪”環節,主要通過以學校技能實訓為主的校內營銷實訓和營銷情境模擬來落實;二是“企業烹飪”環節,主要通過以企業頂崗鍛煉、營銷工作室來完成;三是“學校與企業聯手烹飪”,主要指學校和企業聯合,共同烹飪實施的校企融合的方式。學校與企業聯手“烹飪”還可分常規式聯手和協議式聯手兩種。常規式聯手是指將大多數企業用人需求意向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中,即以真實企業為教學平臺的常規校企合作方式;而協議式聯手則是指通過校企簽定訂單協議,例我們學院與山東日百集團設立的“日百集團營銷主管預備班”,直接打造了企業所急需的人才,效果很好。
1.“文化聯姻”模式。該模式適用于培養各大型工商企業管理層和中小型企業決策層的專門人才。例如,新生一入校我們就帶領學生深入合作企業,進行職場體驗,感受企業文化,使之成為“聯合烹飪”的文化聯姻的亮點。
2.“軟硬互動”模式。該模式是實現以就業為導向、強化技能的動態合作方式。例如,山東美佳集團與我院合作開展的“軟硬互動”式運作:在軟件方面,美佳集團為我院“美佳班”學生設立助學金制度,并實行末位10%淘汰制。這項制度極大地激勵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在硬件方面,美佳集團與我院簽訂合作協議,每年向學院捐贈4萬元人民幣,專款用于更新學生實訓設備,享受獎學金的同學優先被企業錄用。
3.“模擬公司真實運作”模式。首先根據專業特點成立營銷策劃模擬公司,接受來自企業的真實項目,由師生相互協作、共同完成。導師把學生應掌握的知識點揉進任務單,把教學實踐環節演變為多個連貫、真實的項目實戰。導師只是在必要時給與指導、點評,使學生快速地學習、消化、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識,從而將復雜的專業理論知識體系演化成學生能夠熟練運用的專業技能。
4.“五化轉換”模式。 “五化轉換”是指項目任務模塊化、項目內容流程化、項目實施情境化、情境模擬任務化、任務考核企業化,該模式將高職教育中的教、學、做真正融為了一體。
一是項目任務模塊化。即導師(校企雙方)以營銷實踐為教學載體將職業情境轉化為學習項目,以任務、項目或實踐案例的形式提出問題,并提供分析問題的可能視角和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此階段突破了以知識邏輯學習的教學模式,代之以工作流程組織教學,實現了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二是項目內容流程化。將學生分成不同的項目組,學生以組為單位,根據工作流程針對項目分受單→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等六個步驟進行,策劃項目方案,制定項目計劃,對項目進行任務分解、分配以及管理。此階段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導師發揮作用)、自我管理(導生發揮作用)、自我學習(導員跟蹤)、自我策劃,獲得自己的寶貴經驗和知識。
三是項目實施情境化。即不同的項目組、不同的任務責任人針對自己的任務模擬項目情境進行學習、調研,并與項目組成員共享自己的觀點,在組內進行研討。學生通過自我學習、團隊研討,既培養了學生的信息搜索和自學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四是情境模擬任務化。即不同的項目組具體任務的負責人依據自己的分配任務,在導師(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創設實踐情境,在此情境下進行任務操作。學生通過在具體情境下的任務操作,模擬了社會實踐、鍛煉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五是任務考核企業化。即不同的項目組通過多媒體模擬、真實項目推介的形式,匯報其項目成果。教師與企業實踐指導教師依據不同項目的行業或者企業標準對其進行評價,以此作為學生的考核結果。
總之,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營銷技術人才教育模式迎合了學生、企業、學校三方的要求,成功凸顯了畢業生就業與上崗的零距離過渡。該模式將學生學習的技能通過學校、企業、社會三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借助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使學生在學校的理論學習、基本技能訓練與在企業的頂崗鍛煉有機地結合起來,融“教、學、做”為一體,實現了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
[1]黃金火.高職教育“三位一體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效果與問題探析[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9(02).
[2]劉毓瑾.高職院校教師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初探[J].景德鎮高專學報,2009(03).
[3]成加兵.財經類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分析[J].市場論壇,2011(03).
張曉(1967-),女,山東日照人,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市場營銷。
本文系山東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科研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市場營銷專業設置與課程開發”的部分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09zcj073,課題主持人:張曉。
G710
A
1001-7518(2013)29-0084-02
責任編輯 時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