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瑩
(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研究生院)
小學語文教育是小學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性課程。語文教育不僅僅能夠豐富和完善學生的母語知識結構,對于學生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加有效地推動小學語文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教育部門根據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小學語文教學新課程標準用以規范語文教學工作,以能力培養作為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中,課堂教學作為教育的最主要形式,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和關系到語文教育整體水平。近年來,許多教育專家開始探討如何有效轉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適應小學語文新課標及素質教育的要求。筆者認為,在諸多理論觀點之中,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更加具有可行性和實際意義。
教學結構是現代教育學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同時又是一個十分系統化和復雜化的概念集合。一般來說,教學結構包括教學方法、思維方式、教學信息傳播渠道、能力培養模式等內容。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機構同樣是由這些要素構成,但是又具有一些獨立的特點。
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的基礎。教學方法包括教師傳授知識和學生接受知識兩方面,其中教育學界對于教師傳授知識的方法的研究比較深入,相比之下學生接受理論知識方法研究則涉獵不多。造成這種現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的單向度教學模式,即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角,扮演者知識傳授者和課堂教學主導者,學生只能夠根據教師傳授的知識內容以及傳授的方法去被動地適應和理解。之所以認為教學方法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的基礎,是由于教學方法貫穿了教與學兩方面內容,教學方法的優化將在根本上實現課堂教學結構優化的目標。
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是教師傳授知識和學生理解知識的方式。教師的思維方式和學生的思維方式在本質上具有很大的區別,這是受到教師與學生不同的年齡結構、經驗閱歷、知識結構等影響而產生的。應當說,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思維方式對于學生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是學生思維方式鞏固和完善的重要基礎,而學生的思維方式也將為教師提供一定的啟發作用,幫助教師隨時修正自身的思維和認知模式。許多學者提出,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當采用啟發式的思維方式,從“是什么”向“為什么”進行過度,只有如此才能夠真正調動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興趣。
能力培養模式。能力培養模式與課堂教學機構是息息相關的。小學語文教育重在培養學生全面而均衡的綜合能力,這是由語文教育的內容和特點所決定的。但是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往往會根據自身對于語文教學工作的理解和認識,偏重于強化或弱化學生某一種或某些能力的培養,在很多情況下,這種強化或弱化都是無意識的。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修正自己的教學方式,達到學生能力均衡培養的目標,即使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結構的重要體現。
筆者認為,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對于解決現階段困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水平提升的若干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具體說來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符合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當前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關鍵階段。素質教育強調以學生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以及完善的個性及人格。通過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有助于解決一系列困擾課堂教學水平提升及學生能力培養水平提高的實際問題,實現學生自身素質的均衡培養。除此以外,課堂教學結構優化以強化能力培養為目標,這無疑契合了素質教育改革的本質要求。
課堂教學結構優化是小學語文教育發展的實際需要。小學語文新課標作為語文教育工作的行動指南,具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新課標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多方面對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新要求,此外小學語文教育的教材選擇也有了重大變化,急需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適應一系列新要求。這種改變并不是零散和分散的,而是要通過系統化地整合來實現,因此說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是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工作發展的實際需求。
課堂教學結構優化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母語的綜合能力。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包括閱讀、朗讀、寫作、實際交流等等多方面內容。通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教師實際上實現了整合教學資源的目標,也就能夠有效地彌補因主觀或客觀原因所導致的學生母語運用能力培養失衡的問題,特別是有助于培養學生對于母語語言規律特點的深刻認識和掌握,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這點對于小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筆者認為,為了實現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的目標,我們應當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明確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重要意義及理論內涵,從改變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認識入手,將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作為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其次,是要改變教學方法,廣泛采取興趣教學法、引入式教學法等先進的教學方法,以學生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根本。最后,要達到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訓練均衡化的目標,培養學生具備主動思考的意識和能力,轉變教學信息傳播的單向度模式,采取疑問式提問法和單元式教學法,將學生的思維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同時注重評價性語言的使用,鼓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自覺克服因自身原因導致的學生母語運用能力培養的偏差,在閱讀、寫作、聽力、口語等各個方面實現能力培養均衡化的目標。
[1]劉武宏.小學語文高效教學.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易進等.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與案例研究.科學出版社,2012.
[3]商德遠.個性化課堂教學藝術:小學語文.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