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丹鵬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
職業藝術教育現狀及應對
◆范丹鵬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
藝術職業教育,不同于素質教育視野中的藝術熏陶。藝術教育作為職業教育,對研習者而言是立身之本、謀生之需乃至晉升之道。目前實行的先本科、后專科的錄取模式,給藝術職業教育的招生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針對當前的生源實際情況,教師們通過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過各位老師的不斷努力,教學上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統的一手抓基礎,一手抓實踐,重視學生能力培養的教學理念。
藝術職業教育 教學方法 思考 探索 創新
藝術職業教育,不同于素質教育視野中的藝術熏陶。藝術教育作為職業,對研習者而言是立身之本、謀生之需乃至晉升之道。溫家寶總理曾經在視察北京第35中學時指出,我國教育目前存在著兩個不適應:一是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二是不適應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作為改變我國教育兩個“不適應”的舉措,我們的教育一是要更多地培養國家建設多方面需求的職業化人才,二是要更高地培養社會發展高素質需求的創新型人才。河南藝術職業學院的前身是河南省藝術學校,自1956年成立以來,不僅培養了大批知名的戲曲藝術表演、演奏人才,還為藝術高校輸送了大量人才,他們至今仍有多數作為業務骨干活躍在各類藝術舞臺上。2004年升格為河南藝術職業學院后開始招收藝術大專學生,招生體制也由從前的自主招生轉變為高招錄取。應該承認,高考制度為最廣大范圍內的人才遴選提供了較為公平的環境,不過,這一制度本身也有需要改革調整的地方。藝術教育有獨特的規律,目前實行的先本科、后專科的錄取模式,給藝術職業教育的招生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就拿鋼琴專業來說吧,八年來招收的鋼琴專業學生,普遍現象是鋼琴基礎較差,甚至個別入校的鋼琴專業學生程度幾乎為零,好一點的能夠彈奏849,彈完299的寥寥無幾,這就給教學增加了很大難度,其它專業也不同程度存在此種現象。
針對當前的生源實際情況,教師們通過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過各位老師的不斷努力,教學上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統的、科學的教學方法,現將教學歸納如下:
首先,是針對音樂共同課的教學,這類課程屬專業基礎課程,它的教學對象是音樂專業的所有學生,就拿鋼琴基礎這門課程來講,學生們絕大多數入校時沒有鋼琴基礎,能夠熟識五線譜的寥寥無幾,針對這類學生,在教學中,主要采用小組課的授課形式,把程度相近的學生編排到一組,教學時對于學生學習中的共性問題,譬如鋼琴入門的基礎知識和基礎彈奏等等的要求,可以做集中解答和示范,避免了教師資源的浪費。即便是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和能力不同,彈奏相同的曲目也會有差異,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逐個進行分析,指出優缺點,引導學生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對同一個問題,由于學生掌握知識多少的差別,會有不同的理解,教師們可以提出不同的解決辦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反復論證,集思廣益,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鋼琴基礎課采用兩學年制授課,第一學年主要是入門及基礎知識技巧的學習,在教材的選編上除了各種技巧練習曲的學習外,增加了短小樂曲(外國的、中國的以及著名作曲家的)學習,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僅掌握了彈琴技巧、也增加了音樂知識的學習。第二學年為提高階段,樂曲上除了增加篇幅和難度以外,還增加了即興伴奏的學習,特別是聲樂專業的學生,通過學習基本能夠獨立完成本專業的伴奏和演唱。對于其它共同課的學習,如樂理、和聲等理論課,則可采用集體授課、分組討論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使每位學生都能自覺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其次,是專業主課的教學。由于近幾年來招生規模的擴大,學生人數的大大提增,再就是招生體制實行的先本科、后專科的錄取模式,一些專業素質和文化素質較差的學生進入了音樂專業隊伍,就目前來說,除少數學生具有較好的演奏、演唱能力外,絕大多數學生對音樂的敏感度較差,學習音樂的能力、音樂感覺、音樂理解力等方面相當欠缺,這給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針對這種現狀,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授課中音樂理論知識的傳授要簡明扼要,便于學生理解;從教學方法上來看一定要由淺入深,對演奏技能方面的訓練一定要把握好由易到難,做到教學手段靈活有效,便于學生掌握。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演奏、演唱方面的能力不與實際需要脫節,使學生們學有所長,學有所用,成為當前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并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在近幾年的教學中,通過教師們的努力,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那就是采用一手抓基礎,一手抓實踐,重視學生能力培養的教學理念,經過教學實踐,得到了不少收獲。
1.不放松專業技術課的學習,增大各藝術專業各種技巧性的學習。針對專業課程仍采用傳統的“一對一”的個別課教學形式。這種傳統的教學形式注重演奏、演唱技能的直接傳授,能夠使學生迅速理解教師的教學意圖,這種教學形式有利于學生的專業演奏、演唱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也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因材施教。同時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創新,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多啟發,多引導,把教師的教學過程轉變為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有目的的、理解性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不斷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2.重實踐,每學期為學生組織一場專業音樂會,音樂會的形式不局限為獨奏、獨唱,可以是多樣的,除了有獨奏、獨唱,還可以采用合奏、合唱、二重唱、四重唱、室內樂等形式,像鋼琴專業,還可以組織雙鋼琴、四手聯彈,等等。創造機會,鼓勵學生登臺表演,參加各類演出活動,為學生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這樣既充分發揮了學生主動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使學生在演奏、演唱技能、心理素質、舞臺經驗等方面得到鍛煉,通過藝術實踐,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3.在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根據藝術職業教學的要求,教師在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演奏、演唱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指導他們提高正確演奏演唱及藝術處理手法等方面的能力。只有正確處理好樂曲的演奏、演唱,才能給人帶來藝術的享受。對此,教師們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首先,要求學生了解作曲家和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民族特征。一首作品,它表現的都是作曲家對當時現實生活的感受,所以,要準確深刻地了解、領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就必須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時代特點以及民族特征。其次,要求學生了解作曲家的創作個性。由于作曲家生活的時代、環境、個人修養、生活經歷和藝術風格不同,其創作個性也各不相同。再次,要求學生注意掌握音樂語言的表現功能,如:旋律的走向,節奏、節拍的轉換、速度的快慢、力度的變化、音色的濃淡以及調式調性的更替等。
4.鼓勵學生走出去,參見社會組織的各種演出、比賽活動,為學生們創造交流、溝通和學習機會。歷年來都有藝術專業學生參加比賽活動,并且有多人次在各類大賽中獲獎。就在去年6月份,由兩位鋼琴專業學生合作的雙鋼琴在省教育廳組織的大學生專業比賽中獲一等獎。使學生不僅在校內交流學習,而且還將交流擴展到了校外。
5.重視使用型人才的培養,比如,在鋼琴的教學中,除了基礎彈奏知識、技巧的學習外,還增加了歌曲(即興)伴奏的學習,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從簡到繁、由淺入深,著力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謀生之道、創業之道。
本文系2012年度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高職教育與社會就業的良性機制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編號2012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