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維 (天津濱海新區塘沽圖書館 天津 300450)
目前,我國傳播科普知識的網站類型種類較多,既有政府及其下屬單位主辦的公益性科普網站,又有門戶網站、大眾媒體等開設的商業性網站;既有科研、科普機構等組織主辦的科技網站和論壇等,又有個人或者興趣小組開設的傳播科普知識的網站或博客。我國眾多科普網站的主辦單位包括中科院等科研單位、各級科協以及政府相關機構(如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開設的中國地震信息網)。這些科普網站中,既包括綜合性的科普網站(如中國科普網、中國科普博覽等),也有某些領域的專業科普網站(如化石網)。以中科院主辦的“中國科普博覽”為例,是我國最早啟動的大型綜合性科普網站之一,是最早以虛擬博物館這一形式傳播科學知識的網站。中國科普博覽依托中國科學院的科普資源,系統地提供各領域的科學資訊與科普知識。
據有關部門調查顯示,有44.5%的網民訪問過科普網站、科技類報刊雜志網站、科研機構和科普場館官方網站、門戶網站科技頻道、科技論壇/BBS、科技博客等6類網站中的至少一類,這些網民屬于廣義的科普用戶。同時,考慮到科普媒體的專業性,重點關注科普網站、科技類報刊雜志網站、科普博客這三類網絡科普形式,并將它們的用戶界定為狹義的網絡科普用戶,這些用戶占網民總數的比例為30.9%。根據CNNIC第27次《互聯網發展狀況研究報告》,截至2010年底,我國網民數量達到4.57億。由此得出,我國網絡科普用戶數量約為1.4億人。這些都說明,已經有相當數量的網民將互聯網作為獲取科普知識的途徑之一,網絡科普用戶具備了一定規模。
根據圖書館科普網站統計,網絡科普用戶中以10~30歲的年輕人群體為主,其中19歲及以下占20.9%,20~29歲占28.1%。這一年齡段的人群求知欲較強,對科技方面知識更感興趣,同時由于成長在網絡時代,更善于利用網絡尋找科普知識。雖然圖書館科普宣傳工作是面向社會上的每位公民,但是實踐證明,網絡科普的用戶目前仍然以高學歷為主,這類人群對科學知識的興趣更高、求知欲更強。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升,我國民眾越來越關注生活和健康方面的信息,網絡科普用戶所關注的知識類型也呈現出這樣的特征。超過一半的網絡科普用戶會關注與生活常識相關的科普信息,其次有一部分網絡科普用戶關注的是醫學方面的科普知識。此外,約1/3網絡科普用戶會通過網絡關注文學、歷史、哲學等人文學科類知識,這類知識獲取門檻較低,相比之下更加大眾化。
公共圖書館在提高國民素質,普及科學文化中有著責無旁貸的責任和得天獨厚的優勢。圖書館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形態,其社會職能涵蓋了科普教育的范疇,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普及法》在第十六條第二款中明確規定了圖書館科普教育的作用,使圖書館參與科普工作成為一種社會責任。
2.1.1 公共圖書館是文獻資料的存貯機構 公共圖書館是文獻信息資源的集散地,是傳播文獻信息資源的樞紐。圖書館通過對文獻信息資源的加工、整理、分析、綜合、指引,形成有秩序、有規律、源源不斷的信息流,利用科學的方法管理使用這些珍貴的文獻資源,通過廣泛地交流與傳遞為讀者提供文獻信息,奠定科學普及的“沃土”。
2.1.2 公共圖書館是面向大眾免費開放的場所 公共圖書館館藏文獻和信息資源對全體社會成員全面開放并對弱勢群體、特殊人群提供特殊服務,有利于提高弱勢人群的社會競爭能力,促進特殊人群為社會做出特殊貢獻。同時,公共圖書館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公開、安全、自由的閱讀空間。在互聯網復雜的大環境中,家長并不放心讓孩子獨自使用網絡,這是網絡科普在家長和中小學學生中普及遇到的最大障礙。所以,在學生中開展網絡科普推廣的首要條件在于確保網絡環境的健康。
由于圖書館在普及科學知識、提高民族素質中起著重要作用,一些發達國家的公共圖書館網絡遍布全國,并引以為豪。我國將圖書館建設納入到社會和國民經濟發展的規劃之中,形成了國家、省、市(縣)、鄉鎮四級公共圖書館網絡體系。各級地方政府從科教興國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高度,大力加強圖書館的網絡建設。公共圖書館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和人才優勢,采用建分館或聯合辦館的形式,在鄉鎮、街道、社區、大型企事業單位、駐地部隊等增設服務網點,使國民能自由方便地利用圖書館,接受以圖書文獻為中心的普及教育。以塘沽地區為例:塘沽圖書館借助“全國信息共享工程”構建的三級網絡,將大量科普優秀信息傳送到11個街、鎮和109個居、(村)委會基層接收點,從而達到了科普信息資源的公知、共建、共享。
圖書館以其豐富、多樣化、多載體的文獻信息為物質基礎,為人們積累和更新知識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條件。這種廣博的知識信息貯藏和全方位、多層次的教育功能是任何一種教育機構所不具備的。憑借圖書館的職能優勢,圖書館對網絡內容的增添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塘沽圖書館增加了科普類圖書、科普期刊、科普類聲像資料等等。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如利用“讀書周”宣傳科普知識,征集科普類文章和圖片進行評獎;舉辦科普知識展覽,利用館藏科普文獻資源,配合當前科普工作的重點和熱點,有針對性地舉辦科普知識展覽;開辟科普文獻信息櫥窗,進行科普知識專題報道等。
一年來,我們依靠政府資金投入正在逐步完善科普基地建設,走出了一條創新之路。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時,需要千方百計加大科普文獻的投資力度,要著重采購普及性、適應性、時效性強、知識對口、技術含量高、信息豐富的農業科技書刊,館藏要突出特色,滿足科普基地建設的需要,以形成科普的文獻資源優勢。
網絡科普用戶已經具有一定規模,其中青少年對科普知識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望。我們要在日常工作中重視對青少年的宣傳方式,更多地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他們對科普圖書的閱讀興趣,豐富科普類文獻。介于互聯網大環境的復雜性,大多數家長不放心讓孩子上網瀏覽網頁,擔心網上不健康的信息使孩子受到影響。因此,圖書館網絡監管和維護尤為重要,確保一個綠色的網絡環境,提供健康學習場所是網絡科普在學生中推廣的首要前提。
圖書館科普基地建設對科普工作的長遠發展和大眾科學素質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圖書館科普基地建設的督促檢查,及時總結經驗,解決存在問題,真正形成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確保圖書館科普基地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總之,我們還要進行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還要進行不斷探索和實踐,尤其是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和運作機制。為此,筆者認為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認識,更新觀念;二是總結經驗,形成制度;三是加強引導,落實措施;四是強化技術支撐與保障,只有這樣圖書館科普基地建設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1]陶麗君.關于公共圖書館搞好科普工作的思考[J].圖書館建設,2001(1):41-42.
[2]吳佳.圖書館應加強科普宣傳教育[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1(3):44-45.
[3]孫傳范,王喆.我國農村科普工作的發展狀況與對策建議[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5,7(5):76-79.
[4]劉昆雄.圖書館應加強科普文獻信息的開發與服務[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3,21(3):83-84.
[5]陳柏.簡述公共圖書館在科學普及工作中的地位[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