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旭 (吉林省公主嶺市陶家屯鎮衛生院,吉林 公主嶺 136104)
雙黃連粉針是由金銀花、黃岑、連翹三味藥材組成的中藥復方制劑,筆者現總結3例雙黃連粉針不良反應的病例報告如下。
病例1,患者,男,18歲。因高熱、頭痛、咽痛2天就診,靜脈滴注雙黃連粉針(1.2 g)2支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輸至1/3時,患者出現全身皮膚性蕁麻疹伴瘙癢。處理方案:隨即停止輸液,馬上給予地塞米松5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g),同時肌內注射撲爾敏4 mg,口服氯雷他定1片,15 min后患者癥狀好轉。病例2,患兒,女,7歲。因上呼吸道感染,靜脈滴注雙黃連粉針0.6 g,約10分鐘后,患兒出現大汗淋漓,眼瞼開始充血、水腫,繼而擴展至眼鼻、口唇及全身,并伴有呼吸困難。處理方案:停止使用藥物,并給予地塞米松2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口服開瑞坦,測血壓為63/30 mm Hg(1 mm Hg=0.1333 kPa),加用多巴胺、阿拉明各1支,半小時后血壓上升,上述癥狀有所緩和,留院觀察。病例3,患者,女,55歲。因患有急性咽炎,靜脈滴注雙黃連粉針(1.2 g)2支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輸入至2/3時,患者出現寒戰、發熱、心悸、嚴重呼吸困難。處理方案:隨即停止輸液,馬上給予地塞米松1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同時肌內注射苯海拉明20 mg,氧氣輸入,30 min后患者癥狀好轉,留院觀察。
雙黃連粉針的藥性偏寒,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疏風解表。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咳嗽、咽痛等導致的上呼吸道感染,輕型肺炎、扁桃體炎中。對于治療風寒感冒,若用雙黃連粉針治療,就違背了中醫的“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古訓。雖然療效很好,不影響治療效果,但容易出現一些過敏反應。通常情況下年齡越小,過敏反應發生率越高。原因考慮在于年齡小的患者機體對藥物作用非常敏感,耐受性差。中老年人因身體的各項生理功能和代償能力正呈減退趨勢,對藥物的代謝和排泄能力降低,耐受性相對較差,同時合并服用藥物較多,彼此之間相互作用,導致于各種原因過敏反應多見。有些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過于偏酸性,易與雙黃連中的某種成分發生氧化水解反應,從而引發過敏反應。NaCl溶液是藥物最好載體,因此建議使用雙黃連粉針時加入NaCl溶液中使用。在臨床使用雙黃連粉針時,首先要明確藥物注意事項,用藥物前要認真詢問患者對本品的過敏史。為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有藥物過敏史的、咳喘病、年老體弱的、心肺嚴重疾患者應禁止使用雙黃連粉針。臨床使用雙黃連粉針時不能盲目增加的藥物,這不但不會增加臨床療效,反而增加了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成人常規250 ml液體應用雙黃連粉針(60 mg)3~4支,或雙黃連粉針(120 mg)2支,兒童嚴格按照每次60 mg/kg體重用藥,配伍適者液體,濃度不能高于1.2。適宜的靜脈滴注速度可緩解藥物對血管的刺激,減輕靜脈滴注時的血管疼痛,以最大程度地減少不良反應發生。大環內酯類、氨基糖甙類、喹諾酮類藥物不能和雙黃連粉針配伍,使用同一通道,更換輸液品種時,應使用沖管液體進行沖管。配藥注射器不應混用。臨床研究表明,雙黃連粉針單獨給藥與抗生素配伍給藥相比,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下降了30%。因此,筆者提倡在臨床使用雙黃連粉針時堅持單獨給藥,先給藥的原則[1]。基層衛生院臨床使用藥物往往是合并藥物居多,合并藥物是指2種藥物治療一種或多種疾病。合理使用一方面可明顯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另一方面還可以縮短療程,減少患者開支。
[1] 梅松政.雙黃連粉針劑致不良反應3例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1,13(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