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貞,劉鴻彬 (江西省新余市新鋼中心醫院,江西 新余 338001)
鉤端螺旋體病是因接觸含有鉤端螺旋體的鼠或豬尿污染的周圍環境而感染,其臨床特點為驟起發熱、全身酸痛、軟弱無力:結膜充血、腓腸肌壓痛、淺表淋巴結腫大和壓痛等,如治療不及時,常威脅患者的生命[1]。筆者現對鉤端螺旋體病患者的治療觀察及護理干預進行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地屬于自然疫源地,近3年我院收入治療的鉤端螺旋體病患者共48例,年齡6~78歲。均生活在農村,發病前2周均有接觸疫水,家畜如豬、犬、牛、羊、土壤。臨床表現:發熱、肌肉酸痛、乏力、眼結膜充血、腓腸肌壓痛、淺表淋巴結腫大,均由當地鄉鎮衛生院疑診為鉤端螺旋體病直接轉入我科治療。
1.2 鉤體病的治療
1.2.1 一般治療:早期臥床休息,給予易消化、高熱量的飲食,補充液體和電解質,高熱酌情給予物理降溫并加強觀察與護理[1]。
1.2.2 病原治療:鉤體對青霉素高度敏感,為盡可能避免赫氏反應而加重病情,一般主張青霉素首劑5萬U肌內注射,4 h后10萬U,慢慢增加到40萬U,如果患者病情特別嚴重可在2 h后追加40萬U,但注意控制總量范圍介于160萬~240萬U之間,用藥到退熱后3 d。
1.2.3 對癥治療:各種類型的重型鉤體病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減少搬動;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加強護理,嚴密觀察病情[2]。黃疸出血型患者常有黃疸出血傾向,可給保肝護肝、解毒、止血治療,并補充Vit C。腎功能不全、肺彌漫型出血型患者均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對癥處理。
1.2.4 后發癥的治療:鉤體病后發癥為機體免疫反應引發,所以沒有必要使用抗菌藥物。癥狀輕的患者病情通常會自行緩解,眼葡萄膜炎、腦動脈炎等可酌情應用阿托品滴眼擴瞳或腎上腺皮質激素以緩解病情。
1.3 護理干預
1.3.1 病情觀察及護理:此病早期為鉤端螺旋體敗血癥,在起病的三天內,急性高熱,前額部劇烈疼痛,全身酸痛,重者腓腸肌劇烈疼痛,拒按;中期為各臟器損傷和功能障礙;后期為各種變態反應后發癥。所以加強巡視,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有無頭痛、氣促,煩躁,呼吸、心率加快、血壓下降等出血性休克的表現,及時發現皮膚、黏膜的出血點及瘀斑,觀察有無便血及血尿等,咯帶血絲的痰,動態掌握患者的血常規和凝血功能。本組患者有2例發生肺彌漫性出血,立即給予絕對臥床休息,給予苯巴比妥鎮靜劑,地塞米松靜脈滴注,氧氣流量4~5 ml/min,并保持呼吸道通暢,遵醫囑給予對癥處理;對體溫過高者給予冰敷和溫水浴,注意患者如有皮膚出血傾向者,不使用退熱藥物,不宜使用乙醇擦浴,降溫后半小時測量體溫并記錄;加強基礎護理工作;出汗后及時更換衣服,注意保暖。做好高熱患者的口腔護理,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的、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保證每天2 000 ml液體攝入,以維持水電解質穩定,防止內環境紊亂,
1.3.2 用藥的護理:首劑使用抗生素,給予心電監護15~30分鐘1次,持續監護6 h,及時發現血壓變化,如果血壓下降需絕對臥床休息,限制活動,用藥后6 h內加強巡視,嚴密監護,一旦發生赫氏反應:如突然出現發冷、寒戰、高熱、頭痛、心律和呼吸加快或原有癥狀加重等表現,應立即配合醫師搶救處理,遵醫囑及時靜脈滴注激素,以降低肌體的應急反應。
1.3.3 休息與活動:需絕對臥床休息至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后,再下床活動,注意逐漸增加活動量,延長活動時間,再逐步增加活動量,活動量以不感到乏力為度。臥床期間需根據患者需要把常用的生活用品放在患者容易拿到的位置,指導家屬幫助患者洗漱,保持皮膚、五官的清潔,并協助患者床上大小便;協助患者進食;局部肌肉疼痛者可用熱敷,15 min/次,3~4次/d,明顯頭痛伴肌肉痛者可給予止痛劑。觀察患者活動時有無呼吸困難、心悸等。
1.4 心理干預:重癥患者及其家屬均害怕,擔心預后,健康指導貫穿整個疾病過程告知患病及家屬原因,疾病發展過程,及疾病的轉歸。搶救患者時,護士做到忙而不亂,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的緊張和焦慮情緒。需多關心患者,給予心理上的安慰,讓患者在住院期間有安全感,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
1.5 出院的健康指導
1.5.1 控制傳染源:鉤體病為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加強田間滅鼠、家畜(主要為豬)糞尿的管理為主要措施,避免與可能受染的污水接觸。
1.5.2 切斷傳播途徑:改善環境,搞好環境衛生和消毒,在進行與疫水接觸的勞動時,盡量穿長衣、長褲,并扎好袖口褲口,防止皮膚破損減少感染機會。
1.5.3 預防接種及化學預防:對易感人群,鉤體菌苗在每年流行季節前半月到1月開始接種,前后注射2次,相隔半月,可取得較高的保護率。化學預防采用多西環素200 mg,在接觸疫水期間每周口服1次,亦可有80%以上的保護率[2]。
1.6 疾病知識指導:患者出院后還需注意休息,加強營養,出院1個月內如有視力模糊;出院2~5個月內發音不清、肢體運動障礙等后發癥及時就醫。
48例患者中,流感傷寒型35例,黃疸出血型8例,肺彌漫型出血型2例,腎功能不全3例,所有患者均治愈好轉。
本地區是鉤體病的好發區,針對突然高熱或寒戰、頭痛,腓腸肌劇烈疼痛、拒絕按壓的農村務農患者,要高度警惕鉤體病。為避免赫氏反應,可以在應用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同時靜脈注射氫化可的松200 mg,赫氏反應多放生在首次抗生素后30 min~4 h內,是因為大量的鉤體被殺滅所致。在病后的3~10 d是器官損傷期,其臨床表現因臨床類型而異,凡確診或疑診鉤端螺旋體病者均應絕對臥床休息,盡量避免搬動患者,并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2]。
[1] 楊紹基.傳染病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22-302.
[2] 尤黎明.內科護理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