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 珍,樊和鑫 (廣西忻城縣人民醫院兒科,廣西 忻城 546200)
新生兒喂養不耐受亦稱新生兒喂養困難,是新生兒期不同疾病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引發喂養障礙的一組癥候群[1]。在有嚴重基礎疾病基礎上發生喂養不耐受已受到臨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視,然而仍有相關因素被忽略。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高危新生兒喂養不耐受的相關因素,以更好地指導臨床工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資料70例均為我科2012年住院病例,其中男38例,女32例;胎齡<37周21例,胎齡37~42周42例,胎齡>42周7例;出生體重 <2 500 g 27例,2 500~4 000 g 37例,>4 000 g 6例。
1.2 出生情況:順產45例,剖宮產16例,胎頭吸引助產9例;胎膜早破25例,臍帶繞頸2~3周20例,羊水糞染31例,出生窒息15例,胎盤早剝1例,羊水少1例。
1.3 臨床表現:所有病例均在進奶后不久出現嘔吐、腹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少數病例有嘔吐咖啡樣物或有血便。
1.4 開奶時間:參照足月新生兒喂養原則和早產兒喂養原則給予開奶[2]。
1.5 診斷標準[3]:①觀察胃殘余奶量:如殘余奶量>喂養量的50%提示喂養不耐受。②觀察腹脹:測量腹圍,固定測量部位和時間。腹圍增加1 cm或腹脹有張力提示喂養不耐受。③觀察有無呼吸暫停:有呼吸暫停提示喂養不耐受。④嘔吐、胃殘余奶量增加、腹脹、腹部皮膚變色,腸鳴音消失,血便或大便潛血陽性,均提示喂養不耐受。
1.6 開奶條件[4]:①腸道無缺氧;②腸道路循環良好;③無腸梗阻癥狀、體征。
羊水糞染31例(44.3%),胎膜早破25例(35.71%),臍帶繞頸20例(28.57%),出生窒息15例(21.43%),胎齡 <37周21例(30%),體重<2 500 g 27例(38.57%)。
隨著住院分娩率的增加,高危新生兒住院率亦增加,這些新生兒容易出現喂養不耐受,如何合理有效地解決喂養不耐受問題,值得兒科工作者探討和總結。由于新生兒消化系統解剖生理功能特點和胃腸神經內分泌調節不成熟,胃腸蠕動力差,易出現嘔吐、腹脹、胃潴留等喂養困難現象。在有窒息、低出生體重、早產等基礎疾病時更容易發生喂養不耐受,這已引起臨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視。然而在本組資料中,除上述因素外,尚有羊水糞染31例(44.3%);胎膜早破25例,35.71%發生喂養不耐受,說明此兩種因素與喂養不耐受關系密切。研究表明糞染羊水刺激胃黏膜導致胃酸及黏液分泌亢進[5],可引起嘔吐,喂奶后嘔吐加重;羊水糞染提示胎兒宮內缺氧[6],胎兒缺氧時腸系膜血管收縮引起缺氧而致腸功能紊亂,使喂養困難更為嚴重,這應引起重視。筆者主張對羊水糞染兒在清理呼吸道的同時,給予清理消化道黏液及羊水,并清理消化道4~6 h后方進奶,這樣可減少喂養不耐受的發生。胎膜早破病例發生喂養不耐受考慮與感染有關,對這類病兒積極防治感染是必要的。
總之,在高危新生兒中,除有窒息、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等基礎疾病外,如有羊水糞染、胎膜早破等高危因素存在,均應注意防止新生兒喂養不耐受的發生。
[1] 黃 瑛,邵肖梅,曾紀驊,等.新生兒喂養困難與紅霉素促進胃動力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2000,38(11):39.
[2]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74-75.
[3] 張 巍,童笑梅,王丹華.早產兒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43.
[4] 張家驤,魏克倫,薛辛東.新生兒急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84.
[5] 劉曉萍,王德勝.早期洗胃治療羊水胎糞污染兒的臨床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6):24.
[6] 王德智,韓玉昆,劉海堂,等.胎兒窘迫與宮內復蘇、新生兒窒息的診斷與急救[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