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 建,秦宜德,羅 欣,魯云霞,張勝權,黃海良
(安徽醫科大學,安徽 合肥 230032)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眲撔履芰Φ呐囵B是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需要,從高校培養學生的過程來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面對社會的需要,建立新形勢下的課程體系,構建一種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并善于探索的教學模式,是擔負人才培養重任的高等學校不可回避的責任[1]。實驗性課程是訓練學生對所學知識與技能的綜合運用與分析研究能力的重要平臺,與理論教學相比,實驗教學一般是以實驗項目的形式,通過學生的學習、研究與實踐,達到訓練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因此,更具直觀性、實踐性、綜合性與創新性[2],在加強學生素質教育與能力培養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研究式實驗教學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對人才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發揮研究式實驗教學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需要進行深入細致地研究。
本文針對大學實驗教學的教育現狀,在諸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基礎上作系統分析,努力探索在實驗教學中進行研究性教學的途徑,旨在解決以下主要問題。
(1)建立開放式實驗教學方式,創建新環境,將創造性培養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并探索研究性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開發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多種途徑和手段。
(2)加強教師和學生的創新意識,把創新觀念深入到實驗的“教”與“學”之中。
(3)研究提高大學教師創新意識和創新素質的辦法。
為此,筆者在教學模式、學生培養以及師資隊伍建設幾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提高實驗室利用率,提高整體資源效益,打破實驗教學幾十年如一日的“傳統秩序”,建立方便學生、服務學生的開放平臺。根據學生群的不同(本科生、研究生等),示范中心對承擔的實驗教學內容、實驗教學目的和培養對象應采取不同的開放形式?;A課實驗采用基本技能實驗有限開放的方式,選擇性、提高性實驗全方位開放的方式,著重加強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適應示范中心開放的需要,利用學校教學網絡系統,開通了“開放實驗教學的網絡預約系統”,讓學生在網上對實驗時間、實驗項目、實驗指導教師等進行自由選擇和預約。系統中建立了實驗預約準入項目,學生只有解答出系統中提出的與該實驗項目有關的問題后,方有資格進行預約。從而形成了學生實驗前需認真預習,遇到問題后利用仿真系統自主學習,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由實驗教師指導學習,自主學習特點較強的開放式實驗教學流程。開放實驗室采取彈性安排實驗時間,滾動式、流水式地安排實驗項目,從而為學生提供了寬松的學習時間和空間。(1)實驗室實行全天候開放,學生使用校園一卡通即可隨時進入中心開展實驗,如進行畢業設計(論文)、創新實驗設計。(2)根據實驗教學任務,利用非教學時間,安排相關課程的實驗指導教師和實驗教輔人員,在學生使用過程中予以指導和監督,學生提前向中心預約后方可進入中心進行實驗。(3)創新實踐活動的自由開放,如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校創新基金和校院級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等,開放型實驗室將在實驗教學之外的所有時間向學生開放,包括法定節假日和寒暑假,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創新活動等。
開放型實驗室組織各實驗課程教師,為優秀學生制訂培養計劃,由兩三位學生組成實驗小組,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項目、實驗內容和實驗方法。集中組織項目開題和結題答辯,實驗場所、儀器、耗材均采取預約使用、網絡化管理的方法。由實驗指導導師進行審核并指導學生實驗,使其完成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等,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本、研互動的實驗室管理運行模式的核心就是本科生與研究生互相影響、共同進步。研究生的主要任務是輔助導師直接指導本科生進行創新項目實驗,研究生的實際科研經驗可以幫助本科生的創新項目快速進入實施階段,從而加快實驗進程,提高實驗產出率。此外,研究生還具有榜樣和引導作用。此模式拉近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距離,建立了相互溝通的橋梁,提高了準研究生的科研品質,推進了研究生教育。同樣,研究生在參與實驗室管理的過程中也增強了其實際工作能力,并且研究生在指導本科生的過程中,不僅鞏固了知識,提高了素質,甚至還增加了學習的動力,擴展了學識。
要實現創新,就需要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本科生在導師和研究生的指導下從事創新實驗,可以培養其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本、研互動的生物學實驗室管理運行模式實質也是一種篩選機制,本科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實驗,可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潛能;可以提前進行科研訓練,增加科研信心;可以使真正有志于科學研究的優秀本科生脫穎而出。
要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創新人才,必須培養大批有創新能力的教師。有研究結果顯示,教師創新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創新能力較強的教師比創新能力較弱的教師能在更高的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梢?,培養教師的創新能力是創新思維教育的重要一環。
研究性教學模式要求教師不以個人觀念限定和修正學生的行為,尊重學生與眾不同的疑問,尊重學生與眾不同的觀點,堅持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倡導相互合作。要有計劃、有組織地對教師進行培訓,如參加學術講座、培訓、學習交流等,使教師在樹立創新教育觀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創新教育的自覺性和適應能力。
創新環境的營造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創新經驗、創新知識和創新技能,同時要求教師必須開展科學研究,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課題。教師科研上的造詣高,課堂上才會給學生更多的啟迪。每位教師應在各自的崗位上,邊干邊學,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與實踐,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和創新水平。
實驗教師對人才培養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他們應善于激發學生主動實驗的熱情,鼓勵學生的點滴進步,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幫助學生總結經驗教訓,協調學生的團隊合作等[4]。作為指導教師,不僅應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還要有較強的科研、創新能力,以保證教學與臨床、實驗、實踐相結合,與時代同步。學校必須建立一支人數較多、結構合理、高素質、穩定的實驗教學隊伍[5]。鼓勵他們學習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與技能,融會貫通各醫藥學課程的實驗技術,為開展綜合實驗做準備[6]。學校還應重視實驗技術人員,鼓勵實驗教師積極申報科研課題,帶領學生參與其中,從而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開放型研究式實驗教學不是簡單的實驗教學管理方式的變革,而是整個實驗教學系統的改革。其中,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實驗管理人員、學生的思想觀念需要很大的轉變,實驗教學內容、實驗教學方法、實驗教學手段和管理手段、實驗教學評價也必須隨之改變,以適應本校的具體情況。同時,學校還要不斷總結經驗,加強實驗室建設和管理,不斷探索和完善高等教育過程中實驗室的開放運行機制,從而為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提供保障。
[1]Gupta Senjeer.Martin Verhoeven.The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expenditure.experiences from africa[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1(23):433-467.
[2]丁洪生,蔡穎,項昌樂,等.以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構建本科實踐教學體系[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7(9):45-47.
[3]郭連軍,顧海川,回春光.地方高校創新人才的培養體系[J].中國冶金教育,2008(6):23-25.
[4]鄭家茂.對大學實驗教學若干問題的厘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10):1-2.
[5]花扣珍,孫愛華,蔣錦琴,等.淺談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西北醫學教育,2009(4):730-732.
[6]王士芬,施鼎方,唐賢春.建立精品實驗項目,豐富實驗教學形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6):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