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芹(江蘇省江陰市長山中學 江蘇 無錫 214429)
所謂感覺統和訓練,是指在美國博士吉恩·艾爾斯的感覺運動指導原則的基礎上,通過體育游戲,讓孩子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從而達到對孩子手眼協調能力、平衡覺、觸覺以及本體感覺等的訓練,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小學與初中是兩個緊密相連的階段,且學生的年齡差距并非很大,所以主要針對小學生的感覺統合訓練,對初中的體育教學也有一定的啟示。
隨著我國家庭生活條件與環境的變化,不少初中孩子也出現了感覺統合失調的癥狀,如果不得到及時治療,這種病癥會不同程度地伴隨著孩子成長,且會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如:
感覺統合失調的初中孩子,很難將人與人之間傳遞的信息正確統合,且表現為過分的回避、敏感、性格孤獨、挑剔,很容易和人發生沖突等,這樣就很容易造成人際交往的障礙。
初中生的學習障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行為性的學習障礙,例如:學生上課不專心、注意力無法集中、愛做小動作、興奮好動、行為拖拉等;另一方面是心因性的學習障礙,例如:不會做計算、詞不達意、學了就忘、缺乏好奇心探索行為等。
感覺統合失調的初中孩子,容易出現日常行為能力障礙。例如:動手能力差、走路容易跌倒、轉圈易暈眩等。另外,其眼、手、腦的協調性以及靈敏性差也是一個重要危害。如果一個初中學的生日常行為能力很差,會直接影響到其自理能力以及體育活動能力。參加活動少了,進而影響到學生正常的身心健康。
以上是因學生在小學時感覺統合失調,在進入小升初后會存在的一些問題。初中體育是義務教育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并以活動為主,這與學生感覺統合訓練密切相關。所以在進行初中體育教學時,將感覺統合訓練考慮進去,是十分必要的。
針對以上初中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學校在進行初中生的體育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感覺統合訓練。以下是感覺統合訓練對于我們初中體育教學的啟示:
體育課程與其他文化課程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因為體育教學講究的是一種技能性,其教學的成果,主要是在學生行為態度、體能的增強、技能的掌握等方面來體現。因此,各種活動性游戲和身體練習是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通過一系列的體育活動,可以將初中體育教學與感覺統合訓練進行有機結合,可以培養初中學生對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生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活性,促進學生積極樂觀心態與堅強勇敢意志的形成。
例如:安徽某中學在進行體育教學時,就將二者充分結合,且效果良好。他們在具體的體育教學中,開展了一些促進感覺統合訓練活動,如:走平衡木、青蛙蹬活動、俯臥滑滑梯等。這些活動在充分調動初中學生興趣的同時,促進初中生時間知覺、運動知覺、平衡覺以及視覺、觸覺靈敏性與協調性。
根據初中學生的心里特點,我們可以采取感覺統合訓練中的循環法進行初中體育教學。所謂循環法,也就是將練習活動設計成很多個訓練站,但各站的內容又有差異,以此來刺激學生的熱情和興趣,并在各站內重復練習,使學生的身體產生局部深刻反映,也可因人制宜而作練習的調整,避免學生因練習強度過大而產生疲憊現象。這樣對學生的活動行為能力以及學習能力,都能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
例如:在成都六中,就采取循環法進行體育教學。在具體的教學中,把一個班的學生進行分組,在同一時間內,各組的同學分別在站中訓練,再按照老師要求進行輪換練習。并根據班上同學感覺統合失調的不同層次,進行相應的調整練習。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又可以在此活動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行為能力。
初中體育教學雖然已活動為主,但也不能忽視和諧教學環境的創建。因為學生也有心理與情感。尤其是對一些感覺統合失調的學生來說,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適合體育教學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一個和諧、愉快、輕松的環境中進行體育訓練,顯得尤為重要。
一方面,老師要正確看待學生在訓練時的各種情緒,不能粗暴的批評和壓制,要求不能太苛刻,畢竟他們是剛從童年時代走出來的初中孩子。在設計訓練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運動能力,盡量避免學生挫敗感的產生。兩一方面,對于順利完成訓練動作的同學,老師給予適當的褒獎,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與自信心。而對于沒有順利完成訓練動作的同學,老師應予以鼓勵,比如拍拍學生的肩膀,對他說“加油,老師相信你能行的”。教師和學生的溝通應該是雙向的,要聆聽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重視、關心,帶著一個輕松愉快心情參加體育訓練,使身體與大腦協調反映,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總之,人的身體有著與身俱來得一系列感覺,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如果能將體育活動作為一種干預媒介,并與感覺統合的理論相結合,讓學生的操作性、移動性、穩定性等得到提高,將有利于初中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李惠和,唐劍波.感覺統合訓練108 例療效分析[J].陜西:中國兒童保健,2005,(2).
[2]楊炳麗,姜峰.學齡前兒童感覺統合失調與氣質的關系[J].吉林:中國婦幼保健,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