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華(江蘇吳江汾湖經濟開發區高級中學 江蘇 吳江 215211)
充分利用高中體育課程普及健身知識,不斷增強學生健身意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讓學生明確了解堅持健身的好處。
第一點要讓學生明確健身與身體技能的關系。體育運動主要鍛煉的是人體的骨骼與肌肉,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可以使人體的骨骼和肌肉都得到鍛煉,并更有力度。因此,在高中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讓學生理解到骨骼、關節、肌肉和運動之間的關系,并指導學生通過運動促進身體的發育。
第二點要讓學生了解健身與自身體態之間的關系。身體形態是指身體的外部形狀和特征,通俗的來說就是指一個人的體態,體態無時不存在于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優雅的體態是人有教養、充滿自信的完美表達。而體育鍛煉對身體形態發育具有很重要的影響,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改善人體的血液循環,增強身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使骨細胞生長更旺盛,并能使骨骼變得更加粗壯堅實,可使軟骨的細胞正常增殖,促進骨骼的生長速度,從而使身體長高。
常言道“實踐出真知”,高中體育教學也不例外,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不僅要通過理論的指導,更為重要的就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強化學生的自主鍛煉意識從興趣出發,找到適合自己的一項體育運動,并堅持下去。
高中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想不斷增強學生的健身意識,就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置相應的課程,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同時還要拓寬體育成績的考核范圍。結合高中生的身體發育特點以及興趣愛好,高中體育教學課程的設置也應該多種多樣,可以提前進行相關的調查與統計,并結合學校的硬件設施水平,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各種需求。比如球類方面,三大球(籃球、足球、排球)的愛好者眾多,但是也要兼顧小球類(羽毛球、乒乓球、網球)項目的發展;田徑方面,田賽(實心球、鉛球、跳高、跳遠),徑賽(短跑、中長跑、長跑、接力跑、跨欄跑)的項目可以分學期設置,也可以分年級進行設置;至于其他的技能如跳馬、高低杠、平衡木、健美操、體育舞蹈、游泳、武術、太極、有氧運動、重量訓練、柔軟運動等,針對學生的興趣點和教學情況,可以設置選修課,或者將這些發展為體育興趣小組,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遵循科學性的原則,尤其在一些體育嘗試方面,做到面面俱到。體育教學除了一般性的運動教學之外,還應包括體育常識和體育保健類教學。體育常識包括規則類和一般性知識。規則包括各種競技規則,如:球類規則、田徑規則等。一般性知識則包括體育的發展、體育的分類等。體育保健則需要即學即用,是在每次進行體育運動前后,都應該進行的步驟。包括運動前后的自我保健,具體如:運動前服裝、充分的活動準備、合理的運動量、運動后放松、科學合理的營養等。體育鍛煉重在參與,參與體育鍛煉有諸多益處,可以強勁自己的身體,塑造優美的形體,也可以放松心情得到良好的人際關系。
堅持體育鍛煉可以塑造良好的體魄,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在高中階段就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為以后的學習與工作積攢“革命的本錢”。但是體育教學畢竟還是要根據學生的考核成績來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也不能因為成績的不理想而降低學生的積極性,所以要完善考核的制度,不要以單一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的體育成績。例如可以增加身體耐力、運動速度、柔韌性、反應速度、平衡度的考核,而不僅僅是跑步、跳遠、仰臥起坐等項目的考核。
筆者在本校高三年級體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增強學生的自我健身意識,提高了學生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學生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情況統計如下表:

表1 實驗前后學生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情況統計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學生因為健身意識的提高,增強了身體的素質,提高了體育成績。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學生表高二學年相比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綜上所述,高中體育學習只是在個人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學習階段而已,作為體育課程的教授人員,一方面應完成教育教學的基本目的,另一方面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在這一階段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以及終生健康意識。在這一階段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和健身意識可以讓人終生受益,因此,體育教師在這一方面應該多加注重,并積極研討出新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的快樂。
[1]唐炎,虞重干.結構與生成機制:一種關于體育教學社會功能的探究[J].體育科學,2009,(6).
[2]游江波,李駿,袁暉.體育教學有效促進學生體育習慣養成的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9,(5).
[3]吳履昊.淺析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對終身體育的影響[J].青年文學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