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鵬 肖龍玲(.大興安嶺職業學院藝術體育系 黑龍江 大興安嶺 65000;.文山學院 云南 文山 663000)
青少年運動員代表著我國競技體育的后備力量,而我國青少年體育訓練與競賽體制,在實踐的過程中積累的弊病逐漸暴露出來。雖然一直以來我國對于青少年訓練和競賽體制的改革都保持著密切的重視和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但是還遠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在向建立良性循環、持續發展的青少年體育訓練與競賽體制的道路上,仍然還有著漫長而又艱難的路程要走。
舉國體制下,金牌戰略成為了競技體育發展的主要任務,運動員的專項技術成績成為了主要的衡量標準。作為以培養和輸送體育后備人才的體校,傳統體育學校等部門在實際培養過程中,教練員往往狠抓運動員的運動成績,忽略青少年的文化知識的學習,甚至為了提高運動水平而犧牲青少年的學習時間。這無疑是與體教結合組織模式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而這種觀念存在于多數體校和教練員身上。并且許多學校還將青少年的訓練和競賽的成績與教練員考核的主要指標,這無疑中加重了重體輕文的觀念。
青少年競技體育培養中有著較為嚴重的重體輕文現象,而運動員對文化學習的興趣不高是目前開展體教結合組織模式中最為突出的問題。這些對于青少年運動員的文化知識的提高起著制約作用。
在奧運會上我們在體操、舉重、跳水、射擊、乒乓球、羽毛球、柔道、拳擊、蹦床、摔跤、帆船、賽艇、射箭、游泳、跆拳道、皮劃艇、擊劍等項目中都斬獲金牌,但是在中小學中除了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幾個項目得到普遍開展,其他項目在中小學中都幾乎沒有開展。而這種“高水平低普及”的競技現狀產生的結果必然是優秀后備運動員缺乏,最終導致在該項目上的競技水平落后于國際水平,缺乏金牌的爭奪。
合理整合學校、體育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體育資源,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將現有各體育部門、學校、社會上的場地、器材、師資、教練員等有形資產,合理統籌之后將其規劃到用于青少年訓練與競賽的工作中來。在體教結合培養模式的基礎上與俱樂部培養模式、職業體育培養模式相結合。在青少年訓練時期以體教結合培養模式為主,在未來發展和運動員輸送途徑上通過俱樂部和職業體育兩種的形式擴寬發展途徑。
讓青少年運動員在參與體育訓練和競賽的過程中認識到加強文化知識學習的重要性,使他們了解到文化知識和體育專業知識的學習對于他們的益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優化青少年運動員文化知識結構。針對青少年運動員的時間情況和文化基礎情況安排學習內容,掌握青少年運動員對于學習的態度,有針對性的提供文化學習內容;加強青少年運動員文化知識學習的監督力度。這需要學校上下級領導和教師,教練員的通力合作,通過對青少年運動員文化學習的課程管理和日常學習時間安排等方面進行監督。設置學習獎學金。通過外在形式的鼓勵促進學生對于文化知識學習的積極性。
政府撥款作為青少年后備人才培養主要經費來源,無疑會加重政府經濟的負擔,而青少年訓練和競賽的經費投入是一筆較大的經濟支出。通過利用市場經濟的特點,與俱樂部等組織團體聯合辦學,形成專門的外聯機構,負責尋找和引入青少年訓練和競賽上的商業贊助,拓寬青少年訓練和競賽的經費渠道。
落實青少年運動員的文化學習保障、社會保險、傷殘保險、就業安置和社會福利與優撫等多個部分問題。完善運動人才社會保障體系,使優秀運動員無后顧之憂地投入訓練,家長和社會則會更加支持青少年參加業余訓練。
加強后備人才教練員的科學訓練手段和科研能力,同時加強教練員學習培訓、學歷、職稱等。提高教練員的專業素質水平,使他們能夠利用更科學的訓練手段對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科學培養。
目前我國青少年訓練與競賽體制還存在著許多問題,而舉國體制和金牌戰略更是無形中將其遠離了正常的發展軌道,使青少年訓練與競賽體制能夠得到健康和良性的發展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嘗試,從實踐中不斷地吸取經驗,不斷改進。
[1]浦義俊,劉昌亞,邰崇禧等.南通市青少年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影響與對策.上海體育學院學報[J],20011,(7).
[2]張瑞林.繪制青少年體育發展藍圖——寫在《中國青少年體育振興規劃》研制之際[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