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傅(武漢工程大學體育部 湖北 武漢 430079)
高校體育部是學校管理體育工作的專門機構,是貫徹執行學校體育教學、科研、訓練、群體等工作的管理者和執行者。而體育管理工作是一項立體的、綜合的、全方位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工作千頭萬緒。但是,在目前的高校體育部日常管理中,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體育部管理者基本是出自體育專業的教師,在體育上他們是專家,但是涉及到體育管理時,往往力不從心,缺乏管理能力,依法科學管理的能力不強,人治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學校體育事業發展滯后,教師責任心不強,教學事故頻發,學生體育權力得不到保障等問題的出現。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體育部日常管理的制度建設不完善,執行、監督力度不夠。高校體育事業的發展必須建立在體育部規范管理的基礎上,需構建完善的制度體系,做到依法依規管理,靠制度管理。
高校制定規章制度,是為了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更好地貫徹執行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高校規章制度不是法律法規,也不是行政規章和地方法規,但是,普通高校基于法律法規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授權,在管理過程中的制度制定活動,應視為一種準抽象行政行為,屬于“其他規范性文件”的范疇。這就要求高校規章制度的內容不得與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相抵觸。目前,我國普通高校在規章制度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章程缺失、規章制度的體系不完善、規章制度同法律法規相抵觸、規章制度制定程序不規范正當、規章制度的形式不夠規范科學、規章制度的內容不夠公平合理等方面。高校規章制度是為了實現高等教育目的,由學校依法并按照一定程序制定的師生員工的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以及辦理學校事務的學校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從法律上講,學校是獨立的法人單位,學校的各職能部門和院系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沒有制定學校規章制度的權力,各部門、各院系可以有自己的具體工作制度,但是不應包括在學校規章制度的體系范圍內。否則就會出現主體不統一、層次混亂的問題。體育部制定的制度性質是內部管理制度,只對內部成員適用。
體育部應當根據所在高校規定的建制和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情況,科學設置崗位,制定管理制度。主要主要包括三類:一是管理崗位、二是教師崗位、三是工勤人員崗位。管理崗位的設置是為體育部日常工作提供組織保證,也是體育部的領導機構。由體育部書記主管黨務工作,確保政治思想領導;主任、副主任主持體育部日常行政事務工作,主持體育部的教學、訓練、科研、群體、體側、場館等工作,另外,還有體育部辦公室、各職能科室等日常工作部門,實現體育部的使命;教師崗位是體育部完成其本職工作的主體,一切日常行政事務工作都是為其服務的,也是人數最多的主體。工勤人員崗位是為了確保體育部的工作完成而為其提供物質和技術勞務保證的崗位,是缺一不可的,比如教學秘書、器材場地管理人員等。還要建立體育部學術委員會、教學督導組、工會等群眾組織,負責體育部其它工作任務。
在學校教學工作中,體育教學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教學工作最基本的活動。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教學工作,不能像其他學科對知識結構的拓展和精神領域的豐富。而體育教學涉及的面較廣,包括日常教學和管理等工作。體育教學參與的人員較多,教學過程處于動態的過程,體育教學管理是依據體育管理的方法和理論,結合體育教學的實際目標,對體育教學過程和教學環節進行管理和監控的一個管理過程。體育教學管理制度建設主要包括:一是體育教師日常教學、教案、考勤、個人規范的管理制度建設,使體育教師明確自身的職責和權利義務。二是體育課程的設置、大綱、考核等制度建設,使體育課程設置符合科學性,體現教育的意義。三是體育教學的評價和督促制度建設,確保體育教學工作落實到實處,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培養出國家和時代所需要的人才。
大學體育運動訓練工作涉及到普通運動隊和高水平運動隊的訓練,做好管理制度建設關系到運動的訓練水平和比賽的成績。首先,要建立運動隊員的選拔和訓練、比賽、獎懲制度,確保隊員選拔的科學性,保證日常的訓練、比賽工作的落實。其次,要做好各項目教練員的選拔、考核、獎懲制度建設,充分發揮教練員的工作積極性。最后,要建立學生課余體育活動、學生運動俱樂部活動的開展、落實和管理制度,使課內外體育活動相結合,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教學、科研、服務社會、文化引領是現代大學的基本社會職能,現代大學特別重視科學研究能力提高。體育教學工作是大學教學的重要 組成部分,而體育科學研究是促進大學體育教學、訓練的重要手段,做好體育部科學研究管理制度建設意義重大。其一,要做好體育科研獎懲制度建設,按體育教師的職稱確定一定的科研任務,大力獎勵科研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使科研氣氛濃厚。其二,要做好體育科研規劃制度建設,明確體育部科研工作的任務、前景,使體育科研工作與教學、訓練等工作的開展相結合。其三,要做好體育科研管理、統計制度建設,使工作制度健全完善,體育科研成果知識產權保護完好。
高校體育場館的基本功能是為高校的體育教學服務,是體育教學、訓練、課余競賽和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必要物質條件和重要載體。高校體育場館應提高科學化管理水平,有效利用現有場館,充分利用早晨、午間、晚上和休息日體育場館的使用時間,盡可能對普通大學生開放體育場館,為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提供物質保障。首先,要建立體育場館日常使用管理制度,使用分為教學、訓練、課外體育活動、對外開放等幾塊,合理配置體育場館資源,確保資源利用最大化和資源的保護。其次,要建立場館維護保養檢修制度,使場館的使用壽命符合預期。再次,要建立場館市場開發運作制度,發揮場館的最大使用率,自給自足。最后,要建立場館值班管理制度,人盡其責,維護場館的正常運轉。
教育部于2002年推出了《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草案)》并在各級各類學校實施已有11年了,2013年又開始實施新的 《標準》,國家將更加的重視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隨著《標準》的推出,相關文件從實施的組織領導、工作制度、測試的保障、實施約束等方面上制定了許多相關措施。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許多問題,如:部分學校對體質健康測試工作重視不夠,造成學校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的邊緣化地位;部分學校測試者態度不嚴謹,出現虛報數據的情況;也有的學校只測試、不反饋,健康測試沒有對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起到應有的引導作用,應及時采取改善措施。一是要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的程序,使測試工作不是走過場,而是真正落實到實處,確保數據的真實性。二是要建立體質測試工作的人員管理制度,使工作人員的知識和技能符合體質測試工作的要求,認真負責,遵守測試制度,避免數據造假。三是要建立學生體質測試數據整理和上報制度,確保數據統計的客觀真實性。
法定原則包括內部規則內容的法定、程序的法定、執行的法定等部分,這就要求體育部制定內部規則時,應注意不得與國家法律法規相抵觸。我們認為要保證高校規章制度建設的合法性、合理性,應該堅持以下三個原則:法律優位原則、法律保留原則和規范自由裁量權原則。制定的制度必須合法,不得與國家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相抵觸。為保證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秩序并切實維護師生員工的合法權益,有必要對體育部現行的制度予以清理,凡是與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相抵觸的應予以廢除,并在此基礎上完善與各種上位法相一致的規則體系。
程序正當原則是西方違憲審查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基本規則。在體育部管理過程中引進正當程序有助于貫徹依法治教,有助于更好的維護師生合法權益.高等學校作為法律授權的行政主體,享有對學生的管理權,同時有權制定合法的內部規則,但高校體育部應該依法定程序制定和執行內部規則。
要保證制度的合理性,重點應該在規范自由裁量權上下功夫。規范體育部管理部門的自由裁量行為,使高體育部管理部門的行為受到規范約束,這是體育部實現自身持續發展和建設和諧校園的現實需要。除了教育行政部門對體育部“自由裁量權”加強控制外,主要是高校自身要強化。自由裁量權”的約束和控制。高校自身對濫用“自由裁量權”的監督與控制,主要三個途徑:一是民主參與.在制度的制定和實施中,要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群眾意見,要建立必要的聽證制度、公示制度。二是制定規范體育部自由裁量權的實施細則。
要改變過去在學術科研所輕視的體育領域,利用高校內部和體育相關的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和體育相關專業等資源,從不同角度對體育部進行科學的管理和研究,改變體育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使高校體育由過去單純的體育課程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和業余運動訓練等功能方式,逐步向體育研究、服務社會大眾的方向轉變。
首先要確定高校體育管理的目標,目標對體育管理工作有著指向和激勵作用,管理者接著要對組織目標進行分解,轉變成各個部門及各個人的分目標,管理者再對分目標的完善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和獎懲。高校體育管理的分目標可以根據體育組織中的體育教學、群體工作、課余訓練、競賽工作、體育科研等方面來開展和制訂。
在建設的過程中,要以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和學校的規章制度為依據,確保管理目標的實現,又要維護學生、教師的合法權益。要確保制度建設的程序符合規范,使制定的制度得到真正的貫徹和執行。
[1]申素平.法制與學生利益學校規章制度必須尊重的兩維[J].中國教育報,2003,11.
[2]陳敬根,馬海英.普通高校學生管理內部規則與法律保留[J].航海教育研究,2004,3.
[3]朱振林.我國高等學校內部權力運行機制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3.
[4]朱漢清.高校教學管理機制和制度建設創新理念初探[J].中國高教研究,2006,1.
[5]蔣濤.試析高校體育社團的運作與管理[J].體育文化導刊,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