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新華(鄭州市體育總會 河南 鄭州 450000)
“一切事情都在營銷,營銷存在于一切事情當中,營銷即滿足人的需要”,以此來思考當前武術的發展,任何一個拳種、一個武術項目的發展程度,取決于人們是否樂意接受從事該項目,這個武術項目能否滿足人們的需要。當前競技武術散打的發展受到社會各屆人士的關注,許多學者認為競技散打的開展應構建出針對不同人群的專門性的競技散打項目,學者們從健身、表演、技擊、生長發育等方面給出了探討的視角和理由,研究者認為這正是武術多元化開展的前期準備。基于此,本研究從兒童少年生長發育的角度,主要運動文獻研究法、觀察法等,論述了競技武術散打多元重構的思考。目的和意義在于,一、為競技散打技術體系的構建進行新的探索;二、為兒童少年從事競技散打運動提供科學的支撐;三、為兒童少年的體能訓練提供新的運動形式;四、為武術的發展提供一種可供選擇的視角。
兒童少年正處于身體的生長發育時期,其生長發育規律、解剖生理結構的特點決定了他們的運動訓練的強度與負荷,決定了他們項目的選擇。不符合兒童少年生長發育規律的項目終將落沒于大眾的選擇,走向后繼無人的斷層發展。競技散打運動項目如今雖然已經形成了完備的體系,但是針對兒童少年群體的技法與訓練還沒有針對性的構建,而目前的訓練與技術體系顯然不是太合理。所以,需要武術界根據兒童少年的生長發育規律重構出針對性的技法內容,以滿足兒童少年對競技散打運動在娛樂、健身、對抗等方面的需求。
層次性是某一事物產生、發展、繁榮必須有的特征,也是一個學習者提升自己應該劃分的階段。目前競技武術散打項目的層次性明顯缺乏,只有各級比賽的名次和國家頒發的運動員等級資格證書,而武術段位制的等級制度中卻把競技散打排除到了其它項目之外,這都不利于競技散打項目的社會化開展,競技武術散打需要探索新的層次等級制度。我們知道現代社會學把人群按照年齡劃分為各個階段和群體,兒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每一個群體都有不同的生理特征,不同愛好,以此角度而言,他們需要不同競技武術散打項目。但是目前,競技散打項目就一套練習內容,難度值沒有明確的區別,功力沒有明顯的差異性,這就是說,競技散打沒有層次性,各年齡階段的人練習沒有明確的差別。這容易導致兒童少年練習目標的缺乏,使從事這項運動的人產生膩煩,可能導致他們練習動機的下降,不利于他們持續從事競技散打運動。因此,研究者認為,競技散打技術的重構應該打破原有的技術結構體系,按照一定的等級秩序建立技術,按照技術難度的高低劃分一定的層級,使練習者能夠按照練習的層級一步步的向著高目標攀登。
競技散打內容重構的全面性是說,重新構建的兒童少年競技散打項目要全面延續散打所包含的技術體系和文化內涵。武術是一項民族形式的傳統體育,是一門涉及眾多領域的人體科學,在幾千年的發展中與中國文化水乳交融。所以,競技散打內容的重新構建,要把它同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結合起來,使傳統哲學、宗教、醫學、兵學等理論在重新構建的散打競技體系中有新的展現和運用。不至于散打在走向競技化的過程中,和傳統文化相去甚遠,以至于許多人不認為散打是傳統武術的一部分,認為更多的展現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沒有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繼承,是一種“拳擊加腿加摔”的怪異性的中西文化結合的產物。所以,重新構建的針對兒童少年的競技散打體系,不僅要符合時代的發展,展現時代性、還要能夠繼承傳統散打的精華,體現傳統武術文化色彩。這也就是說,重新構建的針對兒童少年的競技散打體系,要在傳統武術哲學、傳統武術規范、傳統武術道德、傳統武術服飾、傳統武術倫理、傳統武術訓練等方面進行新的展現。
人類的生長發育規律,決定了人類在生長過程的各個階段表現不同的生理結構特征。目前競技散打運動單一的技術結構不能滿足各階段從事散打運動的人們,進行新的競技散打運動技術體系的構建已經成為了當務之急。本研究認為,兒童少年是從事競技散打運動的新生力量,他們是競技散打運動未來的生力軍,競技散打運動的開展應該從娃娃抓起,兒童少年競技散打體系的構建定能夠推動競技散打運動的繁榮開展。研究者從兒童少年生理結構與成年、老年人相區別的角度,分析了針對兒童少年的競技散打技術的重構,應該包括:針對性技法內容的重構、層次性練習內容的重構、全面性競技散打內容的重構三方面的內容。
[1]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審定.武術理論基礎[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4.
[2]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