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強 劉昊 沙滟(瀘州醫學院體育系 四川 瀘州 646000)
“天府之國”的四川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民族資源,地域遼闊、江河縱橫、山川地貌獨特。是我國少數民族大省,境內除漢族外,分布有藏、羌、彝、土家、苗、回、蒙古、傈、滿、納西、布依、白、傣、壯等14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達400余萬人。四川有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全國第二大藏族聚居區和全國唯一的羌族聚居區,四川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在300個以上。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是指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為核心吸引物,由東道主社會以外的人所進行的旅游行為,及其所引發的創匯、增加地方經濟收入、創造就業機會、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等各種現象的總和。它具有民族旅游和體育旅游的特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是融合多種少數民族文化形成的一種文化形態,是一種新式旅游文化產品,使旅游者觀賞或直接參與其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通過旅游來滿足人們返璞歸真的心理,從而達到回歸自然、強身健體、娛樂觀賞、釋放壓力、尋求刺激、文化傳承等多種目的。
四川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資源豐富,民族眾多、傳統體育資源豐富,地域廣泛、地理區位優勢明顯,四川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7座,風景名勝數量居全國第一,從美不勝收的山川風光、古代水利工程、古鎮民居到寺廟道觀、石刻壁畫、史前遺址應有盡有,四川地區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探險旅游資源眾多,民族風情千姿百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豐富多彩。民族自治區域面積達30.12萬km2,占全省幅員面積的62.3%。四川民族地區有國家級名勝旅游區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5個,被正式列入四川旅游資源目錄的風景名勝共有86處。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生活習俗和民族節日,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獨具特色,并在其長期生產、生活中形成了各自特有的,帶有濃郁民族氣息和地方特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無論從品位、總量、類型、可持續利用等方面看,四川都具有明顯的優勢。利用各少數民族同胞多彩的民族節日盛會,例如涼山州彝族的“火把節”、“彝族年”等。來吸引廣大游客到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進行民族傳統體育風情的觀賞旅游并參與性娛樂健身活動。以峨嵋、青城為代表具有漢文化遺跡,實行以武術為依托的民族傳統體育旅游,吸引了海內外武術愛好者的關注。
四川民族傳統體育旅游資源以它特有的原始宗教特征,豐富的民族體育文化,濃郁的地域風土人情和歡愉的生活情調獨樹一幟,具有豐富的人文價值和生活情趣,并與本地民族地區的自然地理資源,民族文化資源等構成極佳的資源配置狀況,適宜開發具有特色優勢的旅游產業。開發四川民族傳統體育旅游資源,發展四川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業,必將為四川的社會進步,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四川少數民族地區民風純樸,大部分地區任然是以傳統農耕為主要經濟來源,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人們思想觀念較為傳統,對當地民族傳統體育旅游項目開發意識不強,通過宣傳讓人們徹底改變觀念,充分認識到民族傳統體育旅游資源的巨大價值,及其開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充分利用現代媒體電視、廣播、報紙等新聞媒介通過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加以系統宣傳和促銷,擴大知名度,讓國內外旅游者全面了解、認識四川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內容、特色等,吸引國內外廣大旅游者的興趣,擴大旅游客源,以推動四川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事業的快速發展。
四川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眾多,內容豐富、有趣,具有相當高的競技性、參與性和觀賞價值,如射箭、摔跤、爬油桿、皮鼓舞等,這些項目極富少數民族特色,有極高的欣賞和參與價值,完全可以作為體育旅游產品進行深度開發看。但實際應用在體育旅游中的項目相對較少,且結構上十分單一,只是在部分景區開展一些民族傳統體育表演,由于規模小,缺乏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自身特色和內涵的挖掘,因而也不能科學系統地形成規模效應。沒有明確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形象策劃與定位和開發規劃,更沒有專門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營銷對策及促銷手段,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品及項目僅依賴于普通旅游市場進行推銷,沒有形成獨立的市場體系。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是一項綜合工程,應系統規模的開發,嵌入式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也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經濟活動,它也應嵌入或根植于當地的政治、文化、民俗、宗教等活動之中。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業作為一個新型的復合產業,政府對其的政策扶持、宏觀管理與調控十分重要。四川雖然制定了《四川省旅游產業發展規劃》,但只將作為一個旅游產品作了闡述,規劃的內容不夠全面,規劃的分量不足。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作為旅游業發展的一個亮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政府應對其產業政策與發展規劃進行協調統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仍然停留在傳統模式上,沒有創新和發展,各大旅行社及大部分景區還是在傳統觀念下運作旅游,對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潛在市場開發嚴重不足,缺乏產品特色和品牌效應。由于四川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速度慢,對體育旅游的認知度不高,缺乏正確的引導,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服務質量差、游客不滿意等亟待解決的問題。高質量的旅游服務能提高旅游者的滿意程度,同時給旅游目的地帶來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旅游基礎設施是接待旅游者參與進行旅游活動的必備物質條件。體育旅游設施包括交通工具及設備、賓館飯店、商店、運動娛樂設施等,體育旅游基礎設施是否齊全標志著體育旅游市場開發的程度,是體育旅游市場的硬件條件標準。由于受歷史、自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四川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資金匱乏體育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善,不能滿足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發展的需要。有些地方雖然有一定數量的基礎設施,但建設水平較低、生態環境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很難形成持續性的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基礎設施滿足不了旅客的需要,很難吸引旅客的消費。
[1]肖進勇.民族體育論集.四川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現狀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3.
[2]文格西,田軍誼.四川地區民族傳統體育旅游開發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9,12.
[3]翁林.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12.
[4]顧彤彤.貴州劍河民族傳統體育旅游開發研究[J].體育教育研究.
[5]金德陽,張新定等.黎族傳統體育旅游開發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產業經濟.
[6]賀澤江.論武陵山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