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徑運動的跨欄跑,是由跨越障礙物的基本技能發展演變而來的。跨欄運動從產生,經過不斷的發展變化形成了今天的模式。了解跨欄運動的歷史和運動形態是發展跨欄運動和培養其項目運動員的前提,而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培養正是要符合這項運動的特征。在跨欄運動的訓練和比賽當中,有諸多影響比賽成績的因素,但是心理素質是影響訓練以及比賽的關鍵所在。心理素質常常在比賽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比賽的規模、對手的水平、天氣情況、運動員所承擔的任務等等,這些都會在心理上給運動員造成一定的壓力。部分運動員常常因為心理組織較差而在比賽中出現發揮失利的情況,因而影響了比賽成績,對此,在日常的訓練當中,就應該注重對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培養,從而為取得更優異的運動成績奠定基礎。
利用圖書館、互聯網查閱并參考其他文獻資料,及時地掌握跨欄運動當前最新的發展趨勢。
通過對吉林省著名跨欄教練員葛鐵軍等的訪問,了解更多跨欄運動員在訓練或比賽中存在的心理因素。
跨欄跑是一種個人性質的且具有強烈的直接競爭性項目,運動員在比賽中須用固定的步數跑完固定的欄間距離,跨越固定高度的欄架,有顯著的專項特點。從活動結構上看,跨欄跑是一種由跑轉為跨,由跨轉為跑連續改變活動結構的協調性活動過程。從活動條件上看,都是在規定的場地上和一系列競賽規則的限制條件下與對手直接競爭,其活動的結果是以最快的速度跑完全程為標志。
當今世界體育科研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創新,在激烈的體育競技中運動員之間不僅是一場體力、技能的較量,而且是一場心理上的較量。因為在激烈的比賽中運動員不僅要承受較大的生理負荷,而且比賽越激烈心理負荷越大,在雙方技能、體能、戰術能力、訓練水平和實力相當的情況下,心理素質往往會對比賽的勝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跨欄運動是一項技術比較復雜、節奏感較強和具有一定難度的運動項目,它不但要求運動員必須具備全面的身體素質和技、戰術水平,還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在運動員的訓練或比賽中設置了一定數量的欄架、欄架的高度、規定的欄間距離等條件刺激已經呈現在運動員的面前,運動員要完成的任何一種技、戰術行動都必須受到自身的生理心理和對抗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且都必須與情緒、意志和個性等特征相聯系。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質有助于運動員的技術發揮。很多由于在平時的訓練當中不注重對運動員整體心理素質的培養,缺乏心理狀態和技術力量的有機結合,從而導致比賽過程中心理素質不穩定,失去奪得好成績的現象,這就要求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要注重對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培養。
心理素質作為一種新的培養手段進入運動訓練的領域后,就和傳統的身體訓練、技術訓練、戰術訓練一起,構成了運動訓練的完整體系。在運動實踐中,不僅要進行身體技術、戰術的準備,而且要進行各種心理準備。良好的賽前心理狀態,是運動員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體力、技術和戰術水平,形成最佳比賽心理狀態,全力以赴參加訓練和比賽,并取得優異成績的基礎。跨欄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培養,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對運動員心里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施加影響的過程,也是使運動員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心理狀態進而調節和控制自己的運動行為的過程。在訓練過程中,及時地了解掌握運動員的心理狀態,盡量不要給運動員施加太大的壓力,讓他們在訓練當中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或者在訓練中適當的選擇時間、天氣等對運動員心理有一定影響因素的環境,從而來培養他們的心理適應能力。
3.3.1、跨欄運動員一般心理素質的培養
一般心理訓練即“長期心理訓練、無形心理訓練”,其主要任務是培養運動員的良好動機和對訓練的正確態度。在訓練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對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個性特征進行診斷,依據運動員個性特征和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因人而異安排訓練。在常用的一般教學訓練中,通常運用的是直觀教學法,以講解示范使運動員建立一定正確的運動技術概念,而后進入親身訓練,從簡單到復雜反復的聯系和訓練。隨著運動員年齡、心理特征和生理特點及身體素質的不斷提高,在教練員充分示范和講解的基礎上,可以利用技術圖片、技術錄像和簡單的語言提示,運用想象力與內心圖像,建立正確的技術概念。
3.3.1.1、激發正確的學習動機
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充分發揮有利因素,不斷克服不利因素,才能獲得滿意的訓練效果。這就需要創造良好的心理條件,培養調節適宜的心理狀態。所謂適宜的心理狀態,實際就是使大腦皮層的運動中樞處于適宜的興奮狀態。它能促進分化抑制的發展,使大腦皮層的興奮點能更快的集中,建立正確的條件反射,加快動作技能的形成。教練員在運動訓練的過程中除了激發運動員主動性、積極性以外,還要注重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克服心理上的恐懼,從而達到提高練習效果的目的。
3.3.1.2、強化“欄感”
“欄感”的建立與心理機能的提高有著密切的關系。要引導運動員苦練過欄的基本技術,由跨欄外形到結合技術實質不斷強化過程的時間和空間知覺,逐步建立“欄感”,提高運動員準確感受和控制跨欄瞬間及全過程中人欄一體的能力,克服因為懼欄而出現人欄分家的跳欄動作。
3.3.1.3、無負擔訓練法
無負擔訓練法就是指在訓練的過程當中,教練員避免給運動員過大的壓力。例如:在有些運動員的訓練當中,教練員會以成績為界定,要求運動員在本次訓練中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成績,這在教練員看來似乎是提高運動員成績的一種方式,但卻忽略了這是造成運動員心理壓力,從而影響訓練成績的重要因素。對此,在訓練當中,教練員在嚴格訓練的情況下應該適當的給運動員的心理空間放寬一些,讓他們在訓練中保持心理狀態的平靜。
3.3.1.4、減少跨欄惡性刺激對心理的影響
碰欄或摔跤會留下心理創傷,在挫傷強化的情況下產生對欄的持久恐懼,引起內外抑制現象。因此,應從教法上減少惡性反應刺激。在訓練當中把欄升到一定的高度,利用樹枝、橡皮筋等來模擬欄板,給運動員在心理上造成一種優越感,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3.3.2、對跨欄運動員競賽心理素質的培養
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決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甚至是伴隨運動員的整個運動生涯。德國的運動心理學家里德爾認為:“比賽的心理準備是一個長期的學習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除了成功之外還必須經受失敗和挫折,最后使運動員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穩定的——也就是說能夠抵制各種干擾因素的人。”可見,心理訓練的主要目的是使運動員能適應不斷變化的比賽條件和比賽環境以及各種各樣的外部因素,在比賽中遇到各種情況都能保持平和的心理,準確、靈活地運用技術取得好成績。
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運動員對自身身體和技術、戰術的調節,或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或起著消極的阻撓作用。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水平對其比賽的成績有著很大的影響。心理學家認為,在高水平的運動比賽中心理素質對比賽結果有70%~80%甚至90%的作用,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比心理”。在實際中,許多有潛力的運動員不能創造優異的成績,究其原因就是因他們在平時忽略了心理素質的培養,以至于在關鍵時刻功虧一簣。運動員的心理素質都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后天的培養與訓練,特別是通過大賽的磨練和經驗的積累逐步形成的。因此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培養:
3.3.2.1、加強賽前心理控制
賽前狀態,是指在競賽開始以前,運動員由于對競賽的認識及由此產生的情緒體驗使身體機能發生某些條件反射性的變化,這些變化包括神經中樞興奮性的變化;物質代謝過程的變化;脈搏、呼吸、血壓、體溫以及汗腺活動、血糖水平的變化等,這些變化對即將開始的比賽有著重大影響。根據運動時間的研究,運動員有四種賽前狀態:賽前過分激動狀態;賽前淡漠狀態;戰斗準備狀態;賽前盲目自信狀態。因而,運動員自比賽前可以聽聽歡快的音樂,想想自己的美好愿望等,轉移緊張的情緒,適當的放松自己的心情。
3.3.2.2、培養運動競賽的專項心理素質
進行運動競賽,首先要求將平時訓練的心理素質轉變為臨場競賽的需要。運動競賽在運動強度上、技術動作熟練程度上以及身體負荷量上,均不同于平時訓練水平,這就要求進行心理素質轉化的準備性訓練。促進對比賽環境的適應,任何比賽環境條件,都是不可能等同于平時的運動訓練的。不少運動員正是由于不能適應賽場上的情況而導致失利的,這種失利從客觀上來看,似乎是身體、技術的不適應,但從微觀的角度上來分析,經常導致失利的原因其實是在心理方面。教練員應根據實際情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運動員多參加大型比賽,或者在國外訓練,適應各種大賽的環境,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克服賽前心理緊張。
3.3.2.3、淡化比賽名次,減輕心理負擔
名次等一些硬性指標,對于運動員來說可以是一種動力,但是在壓力過重的情況下,這種指標壓力往往會給運動員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想贏怕輸,在比賽中患得患失。對于這種運動員,教練員在比賽前應該盡量避免給運動員下達硬性的指標任務,減輕運動員的心理負擔,發揮出最好的水平。
3.3.2.4、正確的分析對手
正確分析比賽中對手的情況,找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這種優勢和劣勢不是指比賽的最后結果,而是敵我雙方的強弱對比,教練員應幫助運動員正確為自己在比賽中定位,充分了解對手,找出克敵制勝的方法,避免運動員在技術和戰術運用上的盲目性。
3.3.2.5、培養環境的適應能力
培養適宜的內部環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不斷完善自我。強調運動員自身修養,完善運動員的心理素質。運動員作為比賽的主角,始終是賽場上的焦點。因此對于運動員來說,應該不斷地加強學習,用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張揚的個性來感染賽場上的裁判和觀眾,使自己在任何場合或出現任何情況時,都能冷靜對待,做到勝不驕,敗不餒,能夠面對現實,客觀地評價自己。不會因為一時的失敗或成功而改變自己的心態,始終以正確的比賽動機,根據具體情況與教練員指定的適當目標,正確對待比賽。
3.3.2.6、進行良好的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一種自我刺激的過程。它能在行為的改變和主觀經驗方面產生一種效應,引起心理、生理上的某些相應的變化。比賽前,不論何種比賽、對手水平如何,都應該自我進行適當的控制。其中,自我暗示就是一種很好的控制手段。通過自我暗示,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較好地解決心理能量的恢復問題,擺正自己的位置,樹立堅強的信心,確立長遠的目標,更好地進行比賽。
在訓練中進行以上心理素質培養的同時,還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上的放松訓練、緊張訓練、思維控制訓練、自我控制訓練、注意集中訓練等來配合整體訓練。實踐證明,心理素質的提高,有助于技術水平的正常發揮。因為良好的心態給運動員技能的形成創造了良好的適宜的內部環境。運動員應該在實踐中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堅定的和敢于面對現實的人,從而在比賽中有良好的心理準備,發揮出更好的水平。
心理素質是一種特殊的訓練,它的好壞決定著運動員訓練水平的發揮。目前,不論是世界體壇還是我國體壇,跨欄運動都是運動員們所關注的熱門項目,跨欄運動的訓練方法也在不斷的發展中出現了很多先進的突破點。對于這項技術復雜的運動項目而言,訓練當中對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必須根據跨欄運動員的特點及競技規律因人而異、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用最適宜的心理素質排樣方法將每一名運動員的體能、心理能力、技術動作能力等全面轉化到最佳競技狀態,所有的這些都必須要依靠心理素質來完成。
從諸多的觀點可以看出心理素質對跨欄運動員的重要性,這就體現出心理素質的培養與競技訓練同樣的重要,所以心理素質應該與運動員的訓練同在,同樣應該納入教練員的訓練計劃當中,針對不同的運動員制定不同的心理訓練計劃。教練員同樣應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求教于心理方面的專家,正確的掌握運動員的心理狀態,以保證高質量的競技訓練。
[1]王文山,戴國清.淺談青少年田徑運動員賽前心理訓練[J].哈爾濱體育學院報.2005;23(88);103-105.
[2]王健等.淺談高水平跨欄運動員比賽心理特征及訓練[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4;19(3):77-79.
[3]楊建華.試析跨欄跑訓練的心理障礙[J].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75-76.
[4]汪君民,王寶華.劉翔110米欄運動成績的思考:訓練方法與心理優勢[J].中國臨床康復,2006;(5):149-151.